蘭嶼八代灣沉船潛水遊記
身為一個潛水超過十年的老手,蘭嶼一直是我的心頭好。那片被黑潮洗禮的湛藍海域,總能讓人忘卻陸上的喧囂。這次,我再次來到蘭嶼,目標是赫赫有名的八代灣沉船 ~ 被譽為國際級潛點的海底傳奇。
潛點背景:堡壘號的沉睡八代灣沉船的故事始於1983年9月27日。一艘名為「堡壘號」的韓國籍遠洋貨輪,載滿原木從日本駛往新加坡,卻在小蘭嶼附近因濃霧和惡劣天候觸礁。船體破裂後,船長將船開到八代灣的國際錨位,讓它緩緩沉入海底,成為了如今的生態樂園與潛水聖地。船頭位於約22米深,船底則在36米左右,屬於中深度的技術潛點,對體能和技巧有一定要求。
準備與期待
今天的海況不錯,能見度預估有20到30米。由於沉船位於離岸1.6海里的外海,必須搭船前往。我們檢查了裝備:全套水肺裝備、備用氣瓶、潛水電腦錶,還有必備的潛水刀和浮力錨。教練特別提醒,這裡是強流區,潮汐變化會影響潛水體驗,務必緊跟潛導,避免被洋流帶偏。
上了船,迎著晨風駛向八代灣,遠處的紅頭部落和綿延1.5公里的沙灘逐漸模糊。心情既興奮又平靜 ~ 每次潛水前,總有種即將進入另一個世界的儀式感。
潛入海底:與沉船的初遇
抵達潛點後,船長指著水面一個五米深的浮球,那是沉船的標記。我們背滾入水,沿著浮球繩緩緩下潛。海水清澈得像空氣,陽光穿透水面,折射出一片藍寶石般的光澤。約莫在15米深時,沉船的輪廓開始顯現——那是一艘龐然大物,靜靜地躺在海床上,覆滿了珊瑚和海綿,彷彿與海洋融為一體。
堡壘號的船身斷成兩截,船頭微微翹起,像在訴說當年的悲劇。我慢慢靠近,細看船體上的生態:成群的熱帶魚在甲板間穿梭,石斑魚懶洋洋地躲在角落,還有幾隻色彩鮮艷的裸鰓類生物在珊瑚間爬行。教練示意我們注意船尾,我在船尾桿附近發現了一隻體型碩大的鸚哥魚,瞪著圓滾滾的眼睛,似乎在打量我們這群不速之客。
探索船艙:挑戰與驚喜
這次潛水的重頭戲是進入船艙。教練評估了我們的狀況,確認氣量和減壓時間都足夠後,帶我們從船側的一個破洞鑽進去。船艙內光線昏暗,潛燈的光束掃過,照亮了生鏽的鐵架和散落的貨物殞地。雖然空間狹窄,但小心控制浮力後,穿梭其中並不困難。偶爾有魚群從身邊掠過,帶起一陣水流,讓人感受到這艘沉船依然「活著」。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扇半開的艙門,門縫間長滿了軟珊瑚,隨水流輕輕搖曳,像在邀請我們深入。當然,為了安全,我們只在教練允許的範圍內探索,沒有冒進。出來時,我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那龐大的船體在海底的寂靜中顯得格外莊嚴。
生態與反思
八代灣沉船不僅是潛水景點,更是一個人工魚礁,孕育了豐富的海洋生態。從硬珊瑚到海扇,從微小的海兔到巨大的海龜,這裡是生命的舞台。然而,2023年小犬颱風曾重創沉船,部分結構受損,珊瑚剝落,讓人不禁感慨自然力量的無常。潛水時,我特別留意到一些鐵片裸露的區域,提醒自己要輕碰輕放,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潛後餘韻
回到船上,卸下裝備,大家興奮地分享剛才的見聞。有人拍到了罕見的獅子魚,有人則對船艙內的幽暗氛圍念念不忘。教練笑著說:「八代灣從來不會讓人失望。」我靠在船舷邊,看著遠處蘭嶼的輪廓,夕陽將海面染成金色,心裡滿是滿足。
給潛友的建議
如果你也想挑戰八代灣沉船,這裡有幾點心得分享:
- 技術準備:建議至少有進階開放水域(AOW)證照,熟悉深潛和流區操作。潛前務必確認氣瓶狀態和潛水電腦設定。
- 選擇潛店:找有經驗的當地潛店,例如藍海屋,他們對潮汐和潛點狀況非常了解。
- 安全第一:強流和深度是挑戰,跟緊潛導,隨時注意氣量和減壓時間。攜帶浮力錨以備不時之需。
- 保護環境:沉船生態脆弱,避免觸碰珊瑚或攪動沉積物。帶走屬於你的垃圾,留下屬於海的寧靜。
- 最佳季節:6至8月海況穩定,能見度最佳,但需提前預約船潛。
八代灣沉船潛水,是一場與歷史、自然和自我的對話。當你浮出水面,回望那片有如海天一色的美景,會明白為什麼蘭嶼被稱為潛水員的天堂。期待下一次,再次潛入這片海底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