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你的酷愛垮掉我》這個譯名致敬了導演大受歡迎的前作《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原片名《Queer》(中譯諧音)、電影時代背景及原著作者屬「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等方方面面,佩服佩服
但不管這套電影分多少個章節、玩多少意識流,還是無改我「老男人沉船小鮮肉」的膚淺評價www
(稍微正經的心得下收)在自傳小說中避居墨西哥的中年漢,以酒精毒品超渡寂寞,眉梢眼角的貪婪慾望卻灼熱依然。痴戀年輕俊男,肌膚親密的激烈,彌補不了情感斷裂的遺憾。鏡頭沒一刻離開過Daniel Craig,他帶點自嘲的喜劇反應和玩味十足的媚俗式表演,讓敘事不協調及風格明賣弄都顯得無所謂了;隨他喝口死藤水,墮入虛無主義的夢魘,愛過痛過,方死方生。
Daniel Craig的占士邦硬漢形象深入民心,今次飾演戀愛老(腦)gay令我相當驚喜,完美演繹典型喜愛講經、控制欲強、渴愛、誇誇其談又缺乏自信的老男人Lee;只是驚鴻一瞥,他已沉船小鮮肉Eugene沉到底,而小鮮肉恃著年輕帥氣的本錢,在性向光譜自由地遊走, 一時與姐姐出雙入對、一時與老男人調情,討厭束縛,對Lee愛理不理……非常寫實的老少配lol
年長的Lee愛得卑微但瘋狂,甚至大膽遠赴未知國度尋求能夠「通靈」的方法;相比電影初段非常現實的(單)戀愛攻防、肉慾橫流,我更喜歡後段描繪Lee深層意識的意識流手法,是整套電影最好看的地方,Lee和Eugene於意識朦朧之際的裸體雙人合舞明明那麼好看,忘情忘形到骨肉相融,年少的一方卻害怕定義自己是Queer、或是受Queer的定義所束縛,消失於人前
「Queer」原本用於貶稱同志,直到21世紀才開始引伸到多元族群,電影字幕最初亦翻譯為帶有貶義的「基佬」,後來才直接使用「Queer」所以香港就一定要編一個中文片名嗎lol;Queer的意義隨著時代變遷,但Lee和Eugene對Queer的理解和否認,對現今觀眾有甚麼意義呢?
電影原著作者William Burroughs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他們主張離經叛道,熱忱於精神及性愛方面的探索、試驗、解放,譬如以(濫用)迷幻藥為媒介,超脫身心靈受束縛的現狀;在片中,Lee和Eugene脫離了美國的語境文化,Lee一身紳士打扮流連於墨西哥、南美等異地風情,他不屑與典型「基佬」為伍,他追尋的不只是肉體的歡愉、靈肉合一的戀人、性向的認同、being Queer諸如此類,而是心意相通、超脫世俗的disembodied experience
奈何Lee終究是痴心錯付,我以為他在夢中向Eugene發射的那一槍會令他清醒過來,結果至死還在留戀不知虛情還是真意的餘溫,徒留空虛
故事寫的是四五十年代、於80年代正式出版、直至21世紀呈現於大銀幕之上,但與他人互相理解的渴望、恐懼和失落跨越時代,至今依然相通
P.S. Drew Starkey飾演的Eugene帥氣到連男女都會迷倒,難怪Lee沉到海底,導演選角的眼光真的很好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