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節

含有「電影節」共 1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電影的中文譯名明顯致敬黑澤明大師的《生きる》(台譯《生之慾》;港譯《流芳頌》) ,且我相信許多觀眾應有同感,片中前法國文學老教授的精緻獨居生活令人聯想起《新活日常/我的完美日常》,不過《新》更接近「生之慾」,描繪的是生活中的小確幸,其核心是樂觀積極的,《生》則是逐漸走向衰亡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北愛爾蘭Hip Hop組合「Kneecap」的半自傳故事,由組合成員親自擔綱演出,內容虛實交錯;但正正因為混雜真實歷史及虛構情節,整套電影的荒謬喜劇感更強,以荒誕無稽反映現實中的不公、嬉笑怒罵之中帶出北愛爾蘭、英國與愛爾蘭之間複雜的歷史問題及政治衝突 (下有劇透)
Thumbnail
《以你的酷愛垮掉我》這個譯名致敬了導演大受歡迎的前作《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原片名《Queer》(中譯諧音)、電影時代背景及原著作者屬「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等方方面面,佩服佩服 但不管這套電影分多少個章節、玩多少意識流,還是無改我「老男人沉船小鮮肉」的膚淺評價www
Thumbnail
電影改篇自60年代巴西軍事獨裁統治時期的真人真事,電影平實而細膩,初段充溢巴西熱情洋溢的氣氛,即使周遭隱約滲出軍政統治的不安,主角一家七口及親友尚算安居樂業,直到一家之主Rubens被失蹤後,一切急轉直下 雖然是很悲愴的黑暗歲月,但我在電影裡總感受到一份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下有劇透)
Thumbnail
臺大電影節將走入水源社區,以《看有影無?》為題,在 #水源市場、#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嘉禾新村、#臺大藝術季展間,舉辦 7 部長片放映與 10 場短片放映。透過電影,與社區交流,連結情感與記憶軌跡。
Thumbnail
一年容易又香港國際電影節(HKIFF),我今年選的全都是沒有影人出席的場次,所以買票很順利www 我的開幕電影是哈薩克出品的驚悚片《軍校霸靈》(英文片名:《Cadet》),當時出於對中亞國家驚悚片的好奇便買飛入場了,還以為是冷門戲,結果戲院都有約七八成滿
Thumbnail
沒預料今年的香港亞洲電影節之旅會由笑到氣咳(褒義)開始!www 《沒有美色殺人狂》語帶雙關的譯名亦超棒!(編註:台灣譯名為《找死凶宅》) (下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參加臺北電影節六部影片放映的觀影心得,藉由對每部影片的描述和感想,探討了臺北電影節的各種電影類型和主題。從西班牙到日本,每部電影都有獨特的故事情節和意義。
Thumbnail
4/5國際新導演競賽
Sylvia-avatar-img
2024/07/08
一天三場!雖然都是坐著,但可以感受到還是很耗費大腦跟情緒呀!
九年前,筆者成立「筆記電影會」(以下簡稱電影會);不經不覺,「筆記電影會」已踏入九周年。這九年來,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亦深感體會在香港經營一個小型藝術組織之困難。筆者趁這九周年,略談當中的挑戰。 無論是「筆記電影會」還是其他組織,網絡宣傳特別是社交媒體宣傳,成為了最重要的活動宣傳渠道;不過這種宣傳
由台北市文化局主辦的【台北文學·閱影展】,從2010年迄今,已堂堂邁入第12屆,此次將從9月4日起,在光點台北電影院正式與觀眾見面。在疫情影響下,原定上半年舉辦的【2020台北文學·閱影展】一直延遲至今,但在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灣電影文化協會等各界支持下,仍是順利開展,預計將帶給影迷超乎想像的觀影體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