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c: GDH
劇情大綱
改編自臺灣人氣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泰版《冥婚鬧泰大》保留了原作主軸,講述警察臥底線人明(Billkin 飾)與徘徊人間的鬼魂迪迪(PP Kirt 飾)因冥婚文化信仰「結緣」,在替迪迪找尋人間未了心願的過程中,譜出一段人鬼情誼。故事巧妙融合了喜劇、恐怖、偵探與LGBTQ+以及泰國文化元素,呈現出於泰版的獨特的魅力。
劇名:冥婚鬧泰大 ซองแดงแต่งผี (The Red Envelope)
年份:2025
時長:128分鐘
導演:Moo Chayanop Boonprakob(หมู ชยนพ บุญประกอบ)
主演:Billikin(บิวกิ้น พุฒิพงศ์)、PP Kirt(พีพี กฤษฏ์)
冥婚文化的淵源
與鬼結婚的傳統可追溯至商朝時期(約公元前 1600 年至 1046 年)。人們相信,若在世時未能結婚,死後靈魂將無法安息。為了讓逝者獲得圓滿,便為其舉辦冥婚。
在臺灣,冥婚還有一個特別的習俗:會將亡者的頭髮和指甲放進紅包中。如果路人撿起紅包,就被視為「應了緣分」,需要與那位亡者完成婚禮。若有人拒絕這段婚姻,傳說中將會一生厄運纏身。泰式演繹,獨樹一幟
身為一個《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衝電影院三刷的人,可以掛保證:《冥婚鬧泰大》真的拍出完全不一樣的泰式風格。
《冥婚》的故事,主幹與臺版《鬼家人》相同,僅在細節上進行調整更符合泰國社會背景,部分人物支線劇情也與原著有所區別。影片講述了明從一名小偷轉變為警方線人的故事。某天,他撿到了一個「紅包」,裡面裝著「迪迪」的指甲和頭髮,迪迪是一名準備結婚但在意外中喪生的男子。
兩部各有千秋,《冥婚》聚焦在兩位男主角之間的故事,節奏更緊湊,整體氛圍也更輕鬆自然。它不像《鬼家人》那樣著重在同志議題,而是把 spotlight 打在角色間的互動與成長。只有在結尾稍稍觸及傳統華人家庭父親的觀點,點到為止,但足夠。
更加開放多元的社會
泰版的改編呈現,某種程度上,也能看見這幾年社會的進步——同志故事不一定非得沉重才能存在,而是可以被自然地講述,被溫柔地呈現。
希望這世界越來越開明,尊重每一種選擇,擁抱每一份多元。
// 鐵金剛也可以化妝,穿上漂亮的洋裝。
衣服就是衣服,褲子就是褲子,每個人都該能穿自己喜歡的樣子。//

pic: GDH
這部片真的超!好!笑!滿滿的哏炸裂~就算不是 BKPP 粉絲,也絕對會笑到肚子痛。這不是粉絲向電影,但如果你剛好是粉絲,那共鳴感會直接升級 MAX🔥
|以下部分談及劇情,微雷|
|以下部分談及劇情,微雷|
愛與互相理解的可能性
迪迪與父親之間的衝突,源於兩代價值觀的差異。父親成長於一個對LGBTQ+缺乏理解與包容的時代,在舊式觀念影響下,不自覺流露出歧視言行(就像明一樣,並非惡意,也無意傷害任何人)。
然而,更多時候,衝突的核心是典型華人父親的「愛在心口難開」,以及對孩子未來的焦慮——擔心他無法融入社會主流,擔心他會因與眾不同而承受異樣的目光。——本質都是出自於愛與擔心。
最戳心的是阿嬤那句話:
「別人的眼光有什麼重要?別人的想法,有自己爸爸的想法重要嗎?」
真的真的太喜歡這段了 🥹 泰版這裡的處理好溫柔,讓人好懂——
父親不是不愛,而是他還沒意識到:
「也許迪迪的幸福,只需要家人的祝福,根本不需要過路人的認可。」
阿嬤希望孫子結婚成家,但阿嬤安排的婚姻卻是按照孫子的意願進行的。這是一場迪迪自己選擇另一半的婚禮。
阿嬤的角色也像是在向大家宣告「態度不一定要由年齡決定」。《冥婚鬧太大》中,看到了各世代、各種族群間,愛與互相理解接納的可能性,或許正是這些故事能帶領社會走向更加包容的未來。
希望這個世界能越來越開明,尊重每一種選擇,擁抱每一份多元。(附註:迪迪的漢文名字真的好漂亮啊~還沒進場的人可以特別注意墓碑那邊 🪦✨)
寫完心得剛好高鐵從臺北抵達故鄉,再次真心感謝 BKPP,還有整個電影團隊,讓我度過了一週超幸福的日子。
誠實小聲說一句:PP 的演技還有進步空間,但有 Billkin 帶著走,整體及格~👈 是一般路人買票進場也完全不會失望!
最後,附上電影好聽的OST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