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量化投資領域裡,我們常常為了追求「最佳績效」而設計各式各樣的策略:有的利用財報公告時差、有的透過條件推估未來 EPS 的反映價值、有的專注於轉虧為盈,或是押注成長力爆發……每一種策略在單獨回測時,都可能交出亮眼成績單;然而,當你把兩套「各自有效」的策略條件一併套用,卻常見績效驟降、甚至慘不忍睹。
其實,就像把松露牛排、抹茶慕斯、藍莓芝士塔、龍蝦湯與魚子醬通通攪拌一起:原本各自綻放的深度香氣和層次,瞬間變成無章法的混亂撞擊,既分不清主次,也無法留下任何可口印象,反而令人倒盡胃口。量化策略也是如此──當信號互相衝突或高度重疊時,不但無法互補,反而放大噪音與風險。
透過回測,我們驗證出我的策略最理想的資金操作方式- 平均分配資金:將總資金平分到每套經嚴謹驗證的策略,避免單一策略過度拉大波動;
- 分段建/平倉:盤前買入 50% 資金,收盤前再買入剩餘 50%;賣出時同理操作,既能攤平成交價格,也可降低跳空與滑點影響;
- 動態風控:依回測建議的持有期間、停利停損設定,動態調整持倉。
另外,今晚我將慶祝母親節,所以今晚只能優先公佈本月符合策略 1、2、3 條件的標的清單(明天晚上前寫策略2-3的回測);明天再陸續撰寫這些股票的詳細分析文章。
相比2-4個月僅 1 檔辣椒,這個月標的數量應該會增加。
量化策略最佳做法就是──依據單一、經嚴謹回測驗證的條件入場,並以平均分配、分段買賣的資金管理,才能讓你的勝率趨近量化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