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Youth voice」青年國際發聲及蹲點研習計畫
夜幕低垂,站在遊艇甲板上,我望著橫跨歐亞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燈火。伊斯坦堡的古老清真寺尖塔與現代建築交織成一幅動人的剪影,恰如這座城市的靈魂——古今交融,東西共存。就像我此刻的心情,既興奮又忐忑,踏上了一段超越地理與文化界限的旅程。
夢開始的地方
「歡迎來到伊斯坦堡青年峰會」,這句簡單的問候,開啟了我三天難忘的國際之旅。
初到伊斯坦堡那晚,峰會的開幕儀式安排在一艘穿越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遊艇上。當我踏上甲板,周圍是來自全球各地的年輕面孔,語言各異卻都閃爍著相似的熱情光芒。我們相識於海上,背景是伊斯坦堡千年的城市輪廓,藍色清真寺和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輪廓在夜色中若隱若現。
我鼓起勇氣,用不甚流利的英語向一位來自印尼的女孩自我介紹:「Hi,我來自台灣。」沒想到她眼睛一亮:「台灣!我知道你們的夜市和科技產業。」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代表台灣站在國際舞台上的責任與驕傲。
思想的盛宴
第二天的議程如同一場思想的盛宴。聯合國志願者組織的Marcus Thompson分享了全球志願服務的案例,讓我驚訝於世界各地青年如何以創新方式解決社會問題。當伊斯坦堡商業大學的Dr. Mehmet Aydin談到可持續發展與青年責任時,他的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你們不僅是未來的領導者,更是現在的變革者。」
我坐在演講廳中,周圍是來自超過60個國家的青年,卻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連結。氣候變化、性別平等、經濟發展——這些挑戰不分國界,我們分享同一片天空,也面臨相同的未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Permodalan Nasional Madani副執行長Ahmad Zulfikar的演講。他談到如何通過微型創業賦能發展中國家的青年,使我思考台灣在國際發展中可以扮演的角色。作為一個發展成熟的經濟體,台灣的經驗或許能為其他地區提供借鑑。
團隊合作的力量
峰會的第三天是我最緊張也最充實的一天。我被分在一個國際小組,成員來自土耳其、肯亞、德國和菲律賓。我們的專案聚焦於SDG 4(優質教育),探討如何利用科技縮小全球教育差距。
三個月的線上籌備讓我們早已熟悉彼此,但面對面合作的感覺完全不同。我負責介紹台灣的數位教育經驗,當我分享台灣如何在偏遠地區推廣線上教育時,看到隊友眼中的讚賞與思考,一種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們徹夜討論、修改簡報,文化差異帶來不同視角,也產生創意的火花。肯亞隊友Ibrahim分享了他們如何利用有限資源實現教育創新;德國的Lisa則帶來了歐洲的系統性思維。我意識到,台灣的優勢在於結合了東方的集體價值觀與西方的創新精神,這是我們在國際舞台上的獨特價值。
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除了正式議程,峰會間隙的文化交流同樣珍貴。午餐時,我嘗試向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介紹台灣小吃;晚餐後,我們一起品嚐土耳其傳統的蘋果茶,學習簡單的土耳其語問候語。
在一次茶歇中,我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青年和平建設者網絡」的成員交流,驚訝地發現他們對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和公衛系統充滿好奇。當我解釋台灣的健保制度時,一位來自加拿大的參與者驚嘆:「這太了不起了!」那一刻,我感到自己不僅是在分享知識,更是在展示台灣的軟實力。
超越邊界的友誼
三天的峰會轉瞬即逝,但建立的連結卻是長久的。我加入了世界各地青年的社交媒體群組,與來自十幾個國家的朋友保持聯繫。一位來自約旦的朋友甚至計劃明年來台灣交換學習;而我也收到了參與哈佛大學夏季領導力培訓計劃的邀請。
與國際青年商會(JCI)的合作特別令人期待。通過峰會建立的連結,我們台灣代表團正計劃與JCI共同在台灣舉辦區域性青年創業工作坊,邀請峰會認識的夥伴來台分享。這不僅是個人成長的機會,更是提升台灣國際能見度的平台。
返鄉的思考
飛機降落台灣時,窗外是熟悉的福爾摩沙島嶼輪廓。這次旅程不僅是一次國際交流,更是一次身份的重新探索。在伊斯坦堡,我第一次深刻體會到「以台灣為榮」的含義。
在國際舞台上,台灣雖然面臨各種政治現實的限制,但我們的青年、創新和價值觀卻能跨越這些界限,贏得尊重與認同。當我在峰會上介紹台灣的成就和文化時,看到的不是排斥,而是欣賞和好奇。
青年外交或許不會立即改變國際政治格局,但每一次跨文化對話,每一個建立的友誼,都是播下的種子,終將開花結果。峰會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部門專家Simon Lambert的話仍迴響在耳:「全球挑戰需要全球參與,沒有一個聲音應該被忽略。」
未來的橋樑
回到台灣後,我積極與校內同學分享在峰會的所見所聞,也開始規劃如何將國際資源引入本地社區。與聯合國志願者組織建立的連結,為我們提供了國際志願服務的機會;與世界經濟論壇全球塑造者社區的互動,則開啟了參與更高層次國際對話的可能。
我相信,真正的國際影響力不僅來自政府間的正式外交,更來自民間的深度交流。每一位走出去的台灣青年,都是台灣與世界連結的橋樑。而伊斯坦堡青年峰會,僅僅是我搭建這座橋樑的第一步。
站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回憶依然鮮明,那裡的潮水連接黑海與地中海,就如同台灣需要連接東方與西方、傳統與創新。而我們這一代台灣青年,正是這連結的使者。
帶著滿滿的感動與責任,我的旅程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