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角色分析
#文豪野犬 #同人創作 #創作筆記 #太宰治 #角色分析
我是一個對ooc很敏感的人,看文的時候不喜歡ooc,自己寫的時候更不能接受自己寫出來的角色偏離設定。為此上網看了很多不同的人物分析、角色設定、也讀了一點心理學相關的資料等等,最後才找到了自己心中的那個太宰治。
表層的個性與行為
因為我的同人故事開始時間是在太宰的十三歲,因此我主要參考的對象是黑時宰,還有三次元的作家太宰治本人。
那時候的太宰治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你真的覺得人活著有價值嗎?」(小說原文翻譯是「你真的覺得『活著』這種事情有什麼意義嗎?」)
虛無、空洞、厭世、冷漠,有時會作出在外人看來有些搞怪甚至荒謬的行為。這些是他給我的最開始的印象,也是各種叫色分析中大家給予黑時宰的評價。
14歲到16歲的太宰治還不會用武偵時期的面具偽裝自己,毫不掩飾得像大家展現他內心的空洞。這樣的太宰治讓人本能的害怕。小說裡的評價是,黑手黨中的人們不止害怕太宰的謀略和手段,更怕的是他像黑洞一樣看不見底的眼神。
就算是這樣的太宰,也有向別人打開心防的時候。雖然不多,但每個都很重要──森歐外、坂口安吾、織田作,其中又以織田作為主。
心理解讀
太宰在第三季時用手槍幫對手「解脫」後依然繼續開槍的場景是讓我決定研究的原因之一。我發現我沒辦法用我現有的知識了解太宰這個人,我需要一些解釋。
因此我問了chatGPT(對)。
在問chatGPT之前,首先我們知道,作家太宰治除了最有名的引用「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之外,還有幾句著名的話:
「若能避開猛烈的歡喜,自然不會有悲痛來襲」
「……我裝懶漢,人人說我懶惰…我擺闊,人人說我有錢…我顯得冷淡,人人說我冷漠。隔閡永遠存在」
「我極度恐懼人類,卻又怎麼都無法對人類死心。於是我靠滑稽這根細線,維持住與人類的聯繫。表面上我強言歡笑,內心卻卯足了拼死的勁。」
「從孩提時代起,我就一直在討好周圍的人。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我仍然認為向人訴苦不過是徒勞,與其如此,不如默默承受。」
「我想和那些不願受人尊敬的人同行。不過,那麼好的人可不願與我為伍。」
以及那句幾乎和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同樣有名的「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被幸福所傷。」
……嗯,好多啊。
結合上前面太宰的那個問題「活著真的有什麼意義嗎?」,可以簡單得出:
- 太宰不是不希望得到幸福,而是害怕得到後的失去。也就是所謂的不期待就不會受傷害的情感隔離,並且預設自己會失去。理解人與人之間有隔閡,因此也認為自己不會被理解,卻又隱藏自我,做一個受歡迎的人。
- 「恐懼人類」那一句話,讓我想起太宰面對直言不喜歡他的讀者時說「說著討厭,但你還是把我的書都看完了。所以你還是喜歡我的吧?是喜歡我的吧?」但回到家後邊吃飯邊哭著說「人家明明都那麼努力了」的故事。可以看出他不願意表露出自己真實情緒的性格,因此他在人前的所說所作基本上都是「保護自己」的表演。
- 同時從上面這點也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真心投入過感情的人事物是非常非常在意的,在意到有人給出負面評價就會反射性保護自己的程度。而這種防衛不是不接受他人的意見,而是「如果你知道我在意到哭出來,我不就更可悲了嗎?」的自我保護。
- 而太宰這樣隱藏自我的人,不意外的會對那些始終保持自我並且不害怕他人評價的人產生喜愛和尊敬的情緒。但同時他也不認為自己有資格和他們相提並論(瞄一眼亂步)。
- 內心的自我貶低。從「討好別人」、「那麼好的人可不願與我為伍」、「靠滑稽來維繫和人類的關係」等,是可以看出他的自厭情緒的。
- 認為自己向他人訴苦沒有用,可以知道他曾經嘗試或是觀察過,得到的結果是負面的。因此預設自己「說了也沒用」,在結合自我情感的保護,和自己無法被理解的想法,決定自己默默承受。
- 虛無主義。這不只是自己的哲學思考讓太宰這麼想,而是因為他同樣也不相信情感,他的開心是真的開心嗎?痛苦是真的痛苦嗎?他不知道。再加上不敢也無法真正在人前表現真實的自我。這樣的人生,太宰找不到迎難而上、一邊痛苦一邊用力活著的意義。
- 「我不值得/沒有資格擁有幸福」的自我否定
所以太宰治在我眼中就是一個想要被理解,又害怕被理解的人。
chatGPT給了我符合上述結論的心理學現象,我在去除掉我在黑時宰身上看步道的部分得出了下面的心理輪廓。以下的粗體字是臨床心理學名詞,細字是解釋中與太宰相符合的部份。
- 情感隔離:會避免表達負面情緒、難以信任他人或是和他人產生親密關係。
- 防禦性表演:用「演出來的樣子」來防止他人看見自己真實的自我,尤其是那些自己認為不夠好、不被接受或是容易受傷的部份。例如用冷靜理性掩飾不安和焦慮(這個黑時宰還做不到)、用幽默或是嘲諷轉移焦點來掩飾情緒、避免深入互動之類的。
- 絕望型厭世:看不到值得期待的事物、對人性和社會沒有希望、無法與他人產生真實連結、對生命意義的徹底質疑。
- 存在性虛無傾向:總之認為對意義的追尋是徒勞的,人的存在也沒有天賦的意義。
- 邊緣型人格傾向:極度害怕被拋棄(我認為對「失去幸福」的恐懼算在這裡)、自我認同不穩定、自殺行為或威脅、慢性空虛感。
- 迴避型混合少量焦慮型依附:刻意保持距離、迴避情緒表達、看起來「冷淡、不在乎」、過度在意他人看法、容易不安、需要持續確認。
- 幸福恐懼症傾向:害怕自己快樂了以後馬上就要迎接失落和打擊。因此主動避開正向情境,減少心理落差產生的痛苦。寧願不幸福也不想面對失去幸福的風險。
- 高敏感自我保護:可以接受自己信任的人有自己的小祕密(因為我信任你所以我會暫且忽略的條件式容忍,可以從知道森有小動作但是忽略跟知道安吾的身份不對但不說破這兩件事中看出來),但是一旦被那些「祕密」傷害到,就不會原諒對方,沒有灰色地帶。
- 選擇性信任:只對極少數人打開心防,且一旦被背叛就極難修復或原諒(安吾和森歐外)。
並且從上可得出太宰的社交高敏感和習慣性自我抹除(你在哪裡,就要是什麼樣子)以及少量靈魂潔癖特徵。
靈魂潔癖指的是對精神、價值觀、內在連結的「深度和純度」有極高的要求。因此只願意和懂自己的人、和自己頻率相近的人深交。是一種「想被看見、想被理解、想被接納」的心理導致的,但同時在關係中的容錯率也很低,最後通常是極端的失望或是斷交。
森歐外說過,太宰跟自己很像,太宰也是真的在mimic事件之前都很信任森歐外。甚至if線中的太宰治也很認同森歐外的理念,比如最優解之類的。但是不管一開始多認同他,太宰最後還是跟他切斷關係了。
*邊緣型人格、幸福恐懼症、靈魂潔癖不是正式心理學用語。
*可以從if線中看出太宰高度利他和自我犧牲的心理,一部分源於他的低自我價值心理。
……光這樣看就覺得好複雜。我當時到底為什麼決定要寫亂太?我家亂步寶貝配其他人也可以啊!這是記了無數筆記和更新了很多版本自己對太宰的角色理解後的我的想法。可是誰叫媽祖讓我寫亂太(媽祖:並沒有,不要瞎掰好嗎?),寫都寫了,我只能繼續。
「無法停止」對屍體開槍
回到讓我決定研究太宰的心理的原因,那個在敵人死後還繼續開槍的畫面。
chatGPT給了我幾種可能(跟我一起說,感謝偉大的chatGPT),我同樣整理出了我認同的部份:
- 感覺遲鈍與情緒麻木的測試行為:實驗性的情緒試探和對感受「活著」交織而成的自我疑問。可以把這個動作視為太宰對自己的情緒測試,屬於「自我實感測試」的機制。
- 潛在自我投射:在傷死對方的同時也在處決自己。太宰將對自己的憎惡投射到敵人身上,而他真正想殺死的,是那個虛偽、骯髒、該死的「活著的自己」。
- 極度壓抑情感的瞬間洩洪:用重複行為製造一個情緒爆發點,然後透過開槍這個極端行為發洩心理壓力。這個連續開槍的動作可能是太宰當時所有壓抑情緒的一次性爆發,而不是針對那個人(我想也沒有觀眾真的認為太宰在針對那個人)。
- 行為性自罰:如果太宰在開了第一槍之後產生了「這算不算一種仁慈」的想法,很可能會用無意義且過量的暴力行為來讓自己「無法洗白」,告訴自己「你沒資格安慰自己」。是一種自我否定機制。
- 反向對抗死亡的無力感:選擇用暴力的方式把死亡變得「具體」。這是一種對無常感的恐懼反應,對一個人「這麼簡單就死了」的想法的反擊。
對自己同人中的十三歲學院宰的設定取捨
一個在無意能世界、沒有入過水、沒有遇到森歐外的國一學生太宰治的心理狀態大概會是怎麼樣的?
我認為上述的心裡還是存在,只是比較輕微,也不會出現對屍體開槍的那些心理狀態。在遇到森歐外前,他還是天真的,同時在學校的生活代表他的選擇已經是「活在陽光下」雖然這個選擇不一定是她自己選的。
他是一個看起來陽光開朗積極向上(並沒有)的黑時宰,把屬於黑時宰的冷漠、疏離、還有其他東西都被掩蓋在「一個受人歡迎的學生太宰治」的面具底下並且更內化,就像黑時宰也帶著「黑手黨太宰治」的面具一樣。
文豪野犬中並沒有提及太宰的家庭背景,因此我很快樂的放了我的私設──在母親死後自己帶著老保母脫離家庭的貴族子弟。這個設定一定程度上參考了作家太宰治的貴族背景,因此太宰的心裡狀況不會發生太大的偏移或是跟設定不合的情況。
同時因為是還沒有遇見過森歐外,也還沒有被森歐外跟安吾傷害過的太宰,因此也是更容易打開心防的。在遇到一個可以看穿自己、理解自己、不會嘲笑自己,也不會試圖強制他改變的人的時候,很可能「啪」地一下就接受對方了,就像他接受了森歐外和織田作他們一樣。唉,遇人不淑啊黑時宰,只要遇到的不是森歐外都不會變成這樣。
ps. 織田作能被太宰這麼放在心上完全是因為沒有逃過命運早早領便當了,太宰來不及對他失望,被織田作放棄(選擇死亡不選太宰)的時候也根本沒有那個空閒失望。不然你看看他在if線裡都做了什麼(發瘋)。
以上就是我對太宰治(尤其是黑時宰)的角色理解,以後如果有變化再來補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