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個股時,我都一定會看到這個數據「存銷比」!
存銷比在<短期動能研究室>頁面中就能找到。

這個數據是由(存貨)去除以(近三個月的合計營收)所算出來,可以反映公司目前的庫存水準高低。
為什麼說「存銷比」能夠反映公司庫存水準的高低?
因為公司內部一定都會預期下一季的銷量到底會不會好?
如果今天公司預期下一季銷售可能會很好的時候,照理來說一定會多備一點貨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反之如果今天下一季銷量不好,那麼公司就有可能會少叫一些貨。
所以這是一個供給跟需求的概念,而要正確的判斷供需,那麼把兩個數字相除就能夠知道!
如果今天營收公布出來後,是有所成長,那麼意味著公司的存貨是有效的變為營收,因為分母的變大,存貨銷售比數字自然就會變小,存銷比就會往下去走。
而當存銷比如果與過去相比是相對低的,或是連續的往下去走,自然就表示目前公司的供需狀況可能是供不應求的情況。
反之,若存銷比相比過去是偏高的,而且你也發現了存貨是正在上升的情況,那麼就有可能是反映出供過於求的情況哦。

那麼我們理想中的存銷比會是什麼樣子的變化呢?
依供需邏輯來說,應該會是公司的營收不斷增加,然後公司發現未來可能會供不應求,所以先加大了存貨的備貨,這時候我們就會看到存貨的上升,但存銷比卻沒有跟著往上,甚至有可能是往下去走(需求>供給)。
然後更進一步的觀察,會發現,後面營收出來(需求),比想像中的還多!
本來就已經有多備存貨的部分(供給),依然無法滿足需求,所以在接下來依然看到的是存貨持續的上升,但存銷比卻還是出現持續往下走的情況。
而這時候由於需求一直無法被滿足,所以公司就有理由調高產品售價,進而帶動公司利潤率的上升。
而若是展望未來,需求依然會持續大於供給,那麼公司就有持續擴廠的理由,自然就會將賺來的錢,保留一部分去投入到資本支出當中,以求更高的成長性與產能,來去滿足需求。
在第一季財報公布後,挑選體質不錯的公司加上訂單(存貨)增加的情況
也許就可以找到一些不一樣的地方

選股策略|比別人快一步,季報公布後快速篩選出潛力飆股
季報公布後的黃金選股時間
上市上櫃公司必須按季遞交財報,主要在這四個時間點前:3月31日、5月15日、8月14日、11月14日。每當財報公佈,市場會依據企業的財務表現重新評估公司的投資價值。如果公司財報優於市場預期,通常會帶動股價上漲,反則反之。
因為投資人在買進時,已經對公司的未來獲利,估出一個假設路徑,當數字跟假設的不同時,投資人可能會調整假設路徑,並根據最新路徑來重新估值,做出買進或賣出決策,所以,在季報公佈期間,你可以時常來篩選優於預期的公司,就有機會跟上市場調整預期,所帶來的股價波動。
選股策略1、季毛利率表現優於預期的公司
在財報搶先看中:
1. 設定『財報公佈距今1天』(可以看出每天財報新增的公司)
2. 設定『季毛利率超法人預期0%以上』就能找出剛剛公佈季報,且毛利率優於法人預期的公司。
選股策略2、季營業利益表現優於預期的公司
在財報搶先看中:
1. 設定『財報公佈距今1天』(可以看出每天財報新增的公司)
2. 設定『季營業利益超法人預期0%以上』能找出剛剛公佈季報,且營業利益,即本業獲利優於法人預期的公司,用營業利益來篩的好處是不會被業外賺賠所影響。
選股策略3、季毛利、季營業利益表現優於預期的公司
假如覺得股票數量太多,你也可以把上述兩種結合在一起,在財報搶先看中:
1. 設定『財報公佈距今1天』(可以看出每天財報新增的公司)
2. 設定『季毛利率超法人預期0%以上』
3. 設定『季營業利益超法人預期0%以上』或著把優於預期的%數調高,來縮小範圍,篩選出來後,快速研究這家公司,你只要願意花點時間,有時候會找到沒人發現的飆股!
那現在我們綜合上面的篩選方式
看看這一季都有哪些公司
符合這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