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西方觀點的國際關係研究
必須要知道這位印度裔學者Amitav Acharya
他是UNESCO多元挑戰與治理委員會主席、美利堅大學榮譽教授
今年出版新書 The Once and Future World Order
挑戰長久以來西方(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
思考不同文明創建世界秩序的歷史交融與未來勢力

5000 Years, 5 Sentences
演講中,Acharya將5000年歷史濃縮成5句話
1. 世界秩序並非壟斷式的,而是擁有共享市場的創建機制
2. 西方文明崛起來自歐洲對非西方文明的借用與創新,尤其是殖民主義下的掠奪資源
3. 非西方國家/南方世界是二戰後的世界秩序的積極貢獻者
4. 西方衰退並非世界秩序的結束,而是創建更包容性世界秩序的機會
5. 未來全球治理是多樣複雜的(multiplex),而非單極、兩極和多極模式
回顧至今,美國不斷推動自由主義的世界秩序
然而,人們看到是戰爭衝突、環境破壞、貿易大亂等全球性災難
我們也許應該更重視不同文明的差異性,避免以普世標準強壓不同文明
當然,普世標準可以是我們的信念,但也可能淪為意識形態的口號
如此一來,我們是否仍需要建立新型態的世界秩序?
以下從三點分享我的個人理解:
World order is actually a shared creation where these and other ideas to maintain peace, stability, and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were developed by many different regions and civilisations around the world. ——Amitav Acharya
首先,世界秩序擁有「共創性」
世界上存在著大大小小、強強弱弱的國家
每個國家的利益追求、關心議題和潛在危機都有所差異
因此,「共創性」目的是要集結全球性議題的各國共識
在信任與尊重的基礎上,建立世界共同遵守的規則
即使不具有強制性的法律規範,但仍有普遍意志的正當性
在不斷磨合討論之後,形成符合全球利益的世界秩序
再來,世界秩序是維護「相互依賴性」
在全球化觀點下,國與國之間的界線已模糊
許多跨國性議題也隨之出現,威脅著全球治理的根基
如今,國家之間的合作對世界穩定有重要貢獻
而「經貿關係」可能是最為常見的相互依賴
包括WTO、APEC、RCEP等國際經貿組織網絡
可惜的是,政治、軍事往往是破壞秩序的開端
當霸權國家掌握權力時,便會有擴張版圖、建立秩序的野心
所幸的事,民間大多強調文化層面的相互往來
食物、娛樂、教育等軟領域會是推動世界和諧重要元素
最後,世界秩序由「不同地區與文明」所組成
這告訴我們一件事:世界秩序是一項共有財
沒有單一國家能夠獨佔世界秩序的主導權
沒有單一文明能夠建構世界秩序的價值觀
在一個多樣性、混雜性的世界中
歷史,詳細述說文明的起源和演變
地理,仔細劃分世界的版圖和樣貌
身為一位公民,能否展現文化視野而融入其中
將一個「失序」或「亂序」的世界,重新注入兼容並蓄的世界觀

Global Multiplex
Acharya的觀點是對西方霸權的省思,
其提出global multiplex(暫譯:全球多樣複雜性)的概念
不只強調去中心化的多層次治理,也重視文明的差異性與獨特性
區域霸權、國際機構、跨國公司、大眾媒體、公民社會和個人等行動參與
這會是未來世界秩序的挑戰,也會是改變西方主導的契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