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為「不值得」的案子付出多少?
如果你是個每天在業績數字中打滾的業務,一年背負著五千萬的目標,早已習慣和金額動輒數十萬、百萬的專案打交道。某天突然來了一個案子—只有三萬塊。你會怎麼做?
我的故事,就從這樣一通看似「不值得」的電話開始。
一通陌生來電
那是個平常到不行的早晨,剛忙完前一天的工作,正準備梳理新一天的任務,手機突然響了。螢幕上顯示的是一個陌生號碼。
老實說,身為業務,這種陌生來電的機率太高,有時真的懶得接。尤其那陣子手上的專案已經夠多,還有幾個大客戶等著我回報。
但那天不知為什麼,我還是接了。
電話那頭傳來一個年輕男子的聲音,禮貌、帶點緊張,甚至還主動打趣說:「嘿~我也叫Tony耶!」我心裡笑了一下,難得有同行名字的客戶。
他自我介紹是某公司的新專案經理,這是他的第一個案子,地點在南部鄉下一座公園,要做一個「智慧公廁」。設備要有WiFi,還要能支援5G,全場域都要上網。
但重點來了—設備預算,只有三萬塊。
三萬塊的案子,值不值得接?
三萬。
我腦中下意識閃過公司的業績目標。五千萬的年度KPI,一筆B2B案子動輒五十萬、一百萬。這三萬,真的只是杯水車薪,甚至連業績統計表都快看不見的那種小數字。
「不好意思,我們預算真的很有限……WiFi能不能用它牌便宜一點的?」他語氣很誠懇。
這樣的預算意味著什麼?這案子,連報價都懶得填,更不用說還要「包山包海」——從設備選型、方案設計、比價建議、……每一步都費心費力。
你也曾經「求救」過嗎?
掛下電話,我一邊苦笑,一邊想起大學時期的經歷。
還記得那時候,期末報告一到,總有同學會突然聯絡你:「欸,你能不能教我怎麼做報告?我請你喝飲料好不好?」
你是那個「救人」的,還是偶爾也是「被救」的那一方?
每次遇到這種情境,心裡總有兩個聲音在打架——
「幫吧,反正舉手之勞。」
「又不是我欠你,而且自己也忙得要命。」
人生總有這種「突如其來」的請託,不論是同學還是職場上的新客戶。他們不是想佔你便宜,只是困在問題裡,想找個比自己更有經驗的人幫忙。你會怎麼選?
不熟、不大、不賺,值得嗎?
坦白說,我當下的第一個念頭是——不熟、不大、不賺,值得嗎?
這種案子,對公司沒什麼幫助,對我也幾乎沒有績效加分。更現實的是,做了萬一出事還容易背鍋,真的是吃力不討好。
但心裡又有一個聲音跳出來:「你只是想當個發報價單的業務,還是能解決問題、讓人信任的人?」我想了一下,還是決定接下這個案子。
我沒跟他討價還價,也沒敷衍。「我幫你研究看看,給你個最適合的方案。」
那時候我心裡的想法很簡單:既然這是他第一個案子,如果能幫他一把,哪怕這案子沒什麼利潤,也算是替自己種下個善因。
動用人脈,認真服務每一筆小案子
當下,我動用了自己的人脈,先聯絡了以前在它牌做消費性產品產品經理的朋友,把客戶的預算、需求、環境限制交代清楚。我們來回討論了很多回,從產品型號、價格、安裝點,到現場的氣候、潮濕度、灰塵多寡……每個細節都反覆確認。
我一邊做功課,一邊規劃方案。每一步其實都比做大案子還費事。因為大案子往往有團隊分工,但小案子,你什麼都得自己包。最後終於篩出一個還算能用的WiFi型號,但內心還是很不踏實。因為那是一台消費型設備,放在半戶外的公廁裡,可能三天兩頭就壞。
我不想為了幫客戶省錢,最後卻讓他日後麻煩不斷。
於是我把設備型號建議選項、施工建議、甚至我們所有技術討論紀錄,都整理成一份簡單文件提供參考。裡面沒有華麗的推銷語氣,只有誠實的分析和選項。我用LINE傳給那位Tony,然後靜靜等他回覆。
做自己該做的事,心裡反而更踏實
說實話,發完LINE後我沒有太多期待。預算本來就有限,客戶又是新手,對價格必然敏感。甚至我心裡還想,也許他看完之後會直接去買最便宜的,不會選我們家的產品。但心裡卻意外地平靜。
「如果這個案子最後沒成交,也沒什麼。反正我把能做的都做了。能讓他少走點冤枉路,也算沒白接這通電話。」
我記得那天晚上,洗完澡坐在沙發上,腦子裡一邊回想這幾天的來回,一邊刷著手機上的行事曆。
忽然,我開始反思自己為什麼還是選擇把事做好。
是因為職業道德嗎?還是因為自己不想失去「被信任」的機會?我說不上來,但就是覺得,無論案子大小,對方能記得你是個「靠得住」的人,這比短暫的業績來得更重要。
一通電話,讓一切值得
隔天早上,手機又響了。螢幕上跳出那個熟悉又陌生的號碼。
「林經理,我看完你那份整理真的很感動。」電話那頭的Tony聲音聽起來輕鬆多了,「你不是只在賣設備,你是真的在幫我想怎麼把案子穩定下來。」
我本來還在等他殺價,結果下一句他說:「所以我決定,WiFi我也全部都用你們公司的,不用別的了,預算的問題我來想辦法,請您開一張報價單包含5G與WiFI設備全套。」
那一刻,我愣住了,因而沒什麼反應。
我靜靜地聽著他說感謝,然後道別,直到電話掛斷。 我坐在位置上,手還握著手機。原本繃緊的那口氣,忽然就鬆了。
我沒有立刻打開CRM系統填報價單,也沒有馬上切換到下一個案子。我只是靜靜地坐在那裡,讓自己沉澱一下情緒。
我做對了」的感動
那時候我突然想起,那時差點就沒有接那通電話。如果當初忙著別的事,或者覺得小案子太麻煩、直接拒絕,也許今天就不會有這個故事。
但也許正因為我接了這通電話,才有機會幫一個剛起步的新手一把,甚至讓他對業務這行多一分信任感。
我心裡對自己說:「我做對了。」
不是因為我賺到什麼獎金,也不是因為我有多偉大。而是因為我有能力的時候,選擇去幫助還沒那麼有能力的人。
幫他把第一次專案處理好,讓他在剛起步時不會跌一跤。就算我沒從這案子賺到什麼,但只要他因此能少一點焦慮,多一點信心,就已經足夠。
小案子的價值,往往不在金額
做業務這麼多年,我越來越相信——
你不一定每次都要成交,但你可以每次都做個值得被信任的人。
信任不是一筆交易、不是一張報價單,而是你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出的誠意與專業。
這個故事後來怎麼樣呢?
那位Tony,後來還介紹了好幾個案子給我。他的專案也做得越來越順,兩年後已經成為他們部門的核心主管。
而我,也因為這個小案子,收穫了一個可以互相信賴的夥伴。
你願意多走一里路嗎?
無論你現在是學生、還是初入職場的新人,也許你正煩惱著某個「小案子」、「沒人要做的事」。
你會猶豫、會覺得「這真的值得嗎?」
但有時候,真正能讓你在職場上被人記得、被人需要的,不是你能做多少大事,而是你在沒人注意的時候,還願意多幫一點、再努力一下。
因為信任,往往就是在這些微小、瑣碎、甚至不起眼的細節裡,被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
信任,是最好的自我介紹
「你不一定每次都能成交,但你可以每次都把自己當成值得被信任的人。」
(你也有付出過這樣的信任故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