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8-Week 05《終身俸地圖:你在哪裡?你要去哪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地圖|我的位置在那裡?

地圖不能指引你走哪條路,

只能提醒你別原地踏步。

但是學長的經驗可以。

你在找「軍人退休金怎麼算」、「國軍終身俸有多少」還是「退伍後可以領多少錢」嗎?

別急著往下滑,先讓學長幫你找到你的位置——

你可能還沒進來,但正想知道:這份至少20年的工作到底划不划算、CP值高不高?你可能相早恨晚早就穿上軍服,卻從沒認真算過:如果我現在退,領得到什麼?還能做什麼?你也可能已在下載倒數計時器,並每天在數饅頭看還要幾天要退伍,心裡想著:終身俸夠我撐幾年?還能靠它做出什麼轉變?

以下是一份學長過來的經驗分享,整理出一份終身俸地圖,只要你曾搜尋過:

「國軍月退制度」 「軍人福利有哪些」 「軍人退休金試算」

那這篇就是為你準備的。

不管你是站在軍旅門外觀望、在中段徘徊,還是已經站在出口前抉擇,

地圖上是歷經多學長們經驗傳承繪製而成,

你可以在這裡找到一條專屬於你的適合道路。

首先第一步,找到你的位置,並逐步計算出你的人生選擇權。

一、人生選擇權

新人:「啊!時間還很久,退伍是什麼東西,還離我還很遠。」

制度:「早就在偷偷開始幫你計算了,只有你這傻孩子不知道嚴重性。」

你很可能已經偷偷搜尋過「軍人退休金怎麼領」、「國軍終身俸制度」或「退伍後還能幹嘛」。

不過在這之前,必需先分享一個重要觀念當前提

「錢(終身俸)很重要!但人生選擇權(要去那裡)更為重要。」

因為要去那裡這件事情,

除了會影響你這20年會怎麼過?還會進而影響你人生長遠的金錢規劃。

聽到圈內太多人把「終身俸」當成人生終點,並視為人生作戰勝利。

但真相是,不懂制度、沒提早做準備,它只是一張有限的門票而已。

很多學長在退伍的最後半年就開始焦慮,

有些學長拿著每月五萬塊(以實際退伍年資及官階為主)

卻不知道如何轉職?如何生活?

最後才發現,原來多數人都把問題的重點擺錯了,

其實不是退了多少錢,而是退了要去哪裡?

不論你是剛走進軍中、還在觀望門口,

或是已經走到出口前的轉身時刻。

制度怎麼跑、錢怎麼算?

該如何離開、去哪裡、用什麼身分再出發?

「主動思考、提前規劃。」

才是關鍵,因為這是唯一你可掌控的籌碼。

二、看似福利的交易

終身俸制度其不是在犒賞你,

它只是在跟你做一筆長期的交換。

以下是與過往學長經驗分享的一段對話:

「欸學弟!你知道嗎?終身俸其實不是福利。」

「蛤?不是嗎?啊大家不都這樣講?」

「不是啊,那叫交換。你拿20年青春去換國家的承諾。你要能隨傳隨到,要聽命令、要不能離開。」

「那我換到什麼?」

「一張每個月固定入帳的一筆錢啊,如果以大部份少校20年退大約5萬塊,不管你幾歲,只要年資滿20年,就可以提早過比較穩的日子。」

「聽起來不錯啊。」

「表面上是。但你要先問自己——你手上真的有籌碼嗎?你體能能撐幾年?情緒扛得住嗎?你家人願意陪你走這條路嗎?」

「……幹!長官都不是這樣說的。」

「對,因為大多數長官也沒時間算。他們只會告訴你:『撐滿就好了』,但沒人說:撐完之後你要去哪裡?你還剩下什麼?」

「……那你當初怎麼選的?」

「我早就知道這場交易不是一次性的。我是在替退伍後的自己找一張能繼續走下去的地圖。」

三、制度怎麼算?如何拆解?

付出多少、還剩多少。

想像你站在一座制度交易所前,

手上拿著20年的青春、體能與自由,

櫃檯後坐著的不是誰,而是制度本身。

用一種不講情感,只看公式、依規定行政的公務人員表情抬起頭問你:「你想換什麼?每月進帳的穩定?還是一次抽身,轉進市場搏下一輪?」

不用急著作答,我們先把價格表攤出來。

「所以我退伍能拿多少?」你問。

學長抬頭:「先搞懂,你有沒有滿20年?不到,只能一次退。」

「好,那我撐滿了呢?」

「接下來看本俸 × 年資 × 2%。最多30年,封頂60%。以前2.5%,現在年改後只給2%。」

「那我本俸6萬?」

「就每月36,000,領到你死。」

你點頭。學長又補一句:「別只看數字,你是要用這筆錢躺平?還是把它當你下一段人生的門票?」

【制度簡圖|條件與代價】

取得門票的條件:服役滿20年

沒滿20年?只能一次退,不給月退

計算公式:本俸 × 年資 × 2%(最多60%)

實例參考:6萬 × 60% = 每月36,000元

重點提醒:18%利率已取消,未來隨通膨浮動

不是領多少而已,而是還要想換未來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四、三種人三種建議

你現在哪個位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什麼時候要起來。

先別急著走,坐下來聽一段話

🪖 想進來的人|要20年喔,簽嗎?

「欸學長,我有朋友問,要不要來考軍校?」

我笑了,「那你有沒有問他,他想活成什麼樣子?」

很多人進來,是因為家人說好、有保障、可以早點退休。 但他們沒想過,這個地方不是讓你休息的,是讓你撐的。

「你會每天0530起床?可以天天接受長官命令?你能忍受嗎?不是三天,是至少二十年。」

如果只是想過個穩一點的日子,當志願役比較好。 但如果你要靠這筆終身俸走完後半輩子,那你最好現在就學會吃悶虧、控制好情緒、並計算時間,提早規劃下一步怎麼走。

因為這不是一場工作,是一段長期綁定關係。

🔧 正在服役的人|請看好路再走

「我現在快10年了… 也不知道要不要繼續幹下去。」

這句話是多數人的心聲,迴盪在營區中。

你知道嗎?最容易卡住的就是你這種人——年資不上不下,心裡一直想退,腳卻每天還在走。

我都會說:「你不要只是撐,要開始算。」

打開Excel,模擬一下二個問題:

現在退、三年後退、撐滿20年的物價會怎樣。 不是要你馬上決定,而是讓你不要讓制度替你決定。

還有,副業、ETF、證照、租金,現在不練,退伍就會急。

你不做選擇,選擇就會做你。

延伸問題思考:

一、10年前的雞排一塊多少錢?現在多少錢?你退伍10年後是多少?

二、退伍終身俸有多少?再10年後有多少?

你的答案是什麼?

🎯 快退伍的人|看看自己還剩下什麼?

你撐過來了,月退金會來沒錯。但問題是——你知道接下來要去哪嗎?

我有個學長,退伍第一週就在沙發上坐滿七天,他說:「我怎麼覺得,比當兵還累?」

因為你以前有行程、有任務、有制度幫你規劃,現在沒有了,你要幫自己排下一步。

你有沒有盤過帳?手上有多少資產?家人知道你接下來的打算嗎?你健康嗎?能再拼幾年?

「月退不是讓你休息的,是讓你有底氣繼續打下一場仗。」

所以啊,不是你退伍的那天最關鍵,而是你退伍後的第30天,你打算怎麼過。

五、制度在改版,心態也要升級。

通膨不會等你醒,政策也不會問你準備好了沒。

你幻想的穩定,可能撐不起你真想過的生活。

「學長,我聽說現在月退制度越來越爛了欸,還有什麼好撐的?」

我看他一眼,沒說話,繼續把雞胸肉拆開。他沒給我時間吞,就接著說:

「以前有18%,現在只剩新制月退五萬,那我不如直接轉職啊,幹嘛綁在這裡?」

我笑了笑:「你知道你現在講話,像什麼嗎?」

他挑眉。

「像在說:我原本以為交了這個女友,會幫我付房貸、煮三餐、照顧我爸媽,結果她現在只能跟我一起吃鍋貼,所以我要分手。」

「欸…這比喻好像怪怪的。」

「不怪。你以為制度會養你,其實人家只是提供一點補貼,不是負責讓你人生過得爽的Sugar Mommy。」

我邊吃邊說:「你三個問題要想清楚。」

「一,你有沒有跟著制度升級,還在幻想舊版本?」

「二,你以為五萬是自由,其實只是夠你不餓死,連Netflix加小孩補習費都會痛。」

「三,你現在過的生活,跟你幻想中的退伍人生,有對起來嗎?還是落差到你只能一直忍?」

他靜了一下,「我老婆說想帶小孩去日本玩一次…我現在連機票都還沒看。」

我點點頭,「所以啊,不是撐不撐,是你撐完了能不能活出你想要的日子。」

「越是期待別人,越容易被現實打臉。」

六、換你試試看

不管你現在是在那個位置,是該拿起手中的筆,自己算算看,並執行的時候到了。

「以前學長都跟我說,撐滿20年就好了。」

這句話,你大概聽過不下20次。

問題是——他們只教你怎麼撐,沒教你撐完之後要去哪。

你把人生交給制度,制度只會給你每個月會給你張進帳的門票。

但你想去哪裡?怎麼過?夠不夠?值不值?

那張車票上不會寫,因為這是你自己要去想辦法的事情。

別只聽別人講。別人那張票的價格、地點、起站跟你根本不一樣。

你要自己算過。你要自己決定,這筆月退,是退場費,還是起跑資金。

多數的學長撐到最後才發現,他們不是為了生活而選擇月退,而是怕沒有月退,就不敢生活。

礙於面子問題,就只能將就將就,

然後他的人生也就將就將就的過完了…

人生牌桌上,每個人手上的籌碼都不同,

該跟、該蓋牌、還是該All in——

你得自己算過,才知道怎麼走出這一局。


七、預告|如何開始算?

你不是不知道要算,只是不知道怎麼算。

後續,我會介紹「軍人月退選擇地圖」與「三種未來盤點法」,

教你怎麼拆解制度、試算月退金、規劃副業路徑,

讓你從「撐完」變成「走對」,不再將就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隊長
4會員
22內容數
白天動得很克制,晚上寫得很誠實。 習慣讓節奏滲進皮膚與文字, 越平靜的外表,越藏著熾熱的執行力。 我喜歡慢慢來,直到你無法忘記。
隊長的其他內容
2025/05/19
滿月的尾巴 聽到同為創作賽亞人 Aku 的怒吼:「我也有賽亞人的驕傲!」 他曾經不願意使用 AI,甚至不承認它的強大。不是因為自負,而是因為他曾經試過,卻沒有好的體驗——輸出的文字不像自己,流程不直覺,反而讓他感覺更弱。 但後來他看見一些原本技術較弱的同伴,因為學會正確使用 AI,突然間寫得又
2025/05/19
滿月的尾巴 聽到同為創作賽亞人 Aku 的怒吼:「我也有賽亞人的驕傲!」 他曾經不願意使用 AI,甚至不承認它的強大。不是因為自負,而是因為他曾經試過,卻沒有好的體驗——輸出的文字不像自己,流程不直覺,反而讓他感覺更弱。 但後來他看見一些原本技術較弱的同伴,因為學會正確使用 AI,突然間寫得又
2025/05/11
學弟問我:退伍後月月都有錢領,是不是很穩?我沒回答,只看著那台跑步機,轉得安靜、持續、沒人站上去。那一刻,我開始懷疑——如果制度哪天真的停了,我撐得住嗎?這不是一篇講投資的文章,也不是勸你斜槓,而是記錄我怎麼從一個問題開始,慢慢練出另一種安全感。這條路,我還在走。而你,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2025/05/11
學弟問我:退伍後月月都有錢領,是不是很穩?我沒回答,只看著那台跑步機,轉得安靜、持續、沒人站上去。那一刻,我開始懷疑——如果制度哪天真的停了,我撐得住嗎?這不是一篇講投資的文章,也不是勸你斜槓,而是記錄我怎麼從一個問題開始,慢慢練出另一種安全感。這條路,我還在走。而你,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2025/05/07
你以為每天花費30秒做俯地挺身很簡單,真正難的是持續下去。多數人不是懶,而是習慣設計太剛硬,忽略了情緒與節奏。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揭露30天挑戰中最常中斷的3個關鍵時間點,整理出5種掉坑模式,並提供具體、可執行的續命策略。讓你學會設計容錯機制、建立回報系統與互助支持,真正養成「可以活下去的習慣」。
Thumbnail
2025/05/07
你以為每天花費30秒做俯地挺身很簡單,真正難的是持續下去。多數人不是懶,而是習慣設計太剛硬,忽略了情緒與節奏。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揭露30天挑戰中最常中斷的3個關鍵時間點,整理出5種掉坑模式,並提供具體、可執行的續命策略。讓你學會設計容錯機制、建立回報系統與互助支持,真正養成「可以活下去的習慣」。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