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爸爸理財筆記# 2025-05-11-Week 04 《跑步機》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那天健身房做完一組伏地挺身,

我正坐在角落喘氣。 學弟走過來遞水,邊笑邊說:

聽說以後月月都有錢領,超穩的耶。」

「學長,你快退伍了吧?」

我笑了笑,沒接話。 不是尷尬,也不是否認,

而是那一瞬間腦袋裡閃過一個反問:

「我真的會穩嗎?」

我的眼睛落在牆邊那台沒人使用、

卻還在轉動的跑步機上。 數字持續跳動,

像一套還沒停下來的系統,

自動前進,但不知道方向。

身體還在流汗,

但腦袋已經開始演練一種模擬:

「退伍後,真的能靠那筆錢穩定嗎?」


一|制度的裂痕

不是那一刻才懷疑「終身俸」這件事。 民國98年,我剛中尉一級,

對制度還一知半解。

那一年,電視新聞報導

相關18%優存制度取消,

年金改革開始有人低聲討論。

退伍的學長們原本預期每月能領的金額,

被實際數字打了折。

我記得有個學長退伍那天,

走出人事辦公室沒說話。

當晚他就刪了群組上說要買房的訊息,

只說了一句:「計畫先改一下。」

那晚的茶水間很安靜,

沒有怒氣,也沒有聲援,

有的只有空氣中的沉默。

我那時沒說話,

年資太淺,沒什麼好表態。

但我那場景與舊清晰的在我腦海中,

不是誰被砍了錢,

而是我們的信任開始出現裂縫。


二|人口現實

幾年後某天,新聞報導:

「台灣出生人數跌破13萬,創歷史新低。」

這不是第一次看到類似數據,但那一晚,

我停下手邊的動作,愣了一下。

我突然想到,我這一代人,

我將來的月退,是靠後面新進學弟妹們的預繳。

但如果都沒有人進來,或是人數變少了? 亦或是招募變困難、軍中平均年齡上升,

還有誰會撐這套制度?

我們是「被養的一群」,但後面那批人,

可能連自己都不想被養。

那天心中有個聲音告訴我:

「如果制度再過10年真的撐不下去,

我們會是最後一批有月退的人。」

心中的聲音像一顆石頭,靜靜地落在日常裡。


重新定義

我開始重新定義

什麼是「終身俸」。

我不再只把它當作制度給的錢,

也不再相信穩定是理所當然。

試著把我認為的拆分成三種模式,並試著重新定義:

  • 制度型: 舊有國家給的,不可控,可能削減。
  • 資產型:利用理財、投資產出現金流,需耐性與紀律執行。
  • 輸出型:透過專業與經驗轉化為收入,彈性高但需累積。

重新定義後的終身俸,

不是三種選項,而是三道保險。

我也看過有人用錯方式: 一位前輩資產重押全投加密幣,

結果市場下跌,資產型全毀;

另一位想要創業,確未有明確的規劃與容錯可想而知,也是資金慘賠,導致人生再入營。

這些案例也讓我動體會到:

打造終身俸,不只是想好退路,

而是需要有策略地,穩定前行。


四|實戰

沒有什麼大成功故事,

但開始養成了一些節奏。

開始每週練習寫一篇文章,

雖然剛開始都沒人觀看,

但總是要有產出,

待數量到一定程度,

才有可能會有質量的變化。

開設的投資帳戶,從投資基金開始,

每個月扣個四千,雖然配息數量不多,

不過,當配息通知寄來時,

還是令讓人有心情悸動的感覺。

持續運動,每天20下伏地挺身,

記錄在google日曆或JN一人群組上。

除了要變強、變壯外,還要讓自己知道

「我正在一點一滴的行動著,

並正在一步一步選擇我的道路」。

開始付費學習未來創業所需的相關課程技能,

把過往所學邏輯拆解為可以價值傳遞的方式。

一切都指向下一個階段的轉型,

退伍不再單靠單一收入過活。


五|轉折、挫敗

曾經被人笑過。 在撰寫的理財文章被分享出去,

內部酸民說:「你是要退了還想紅喔?」

只是笑笑沒回,但晚上夜人靜時,

翻看那篇文章時,手已停留在刪除鍵上。 「是不是太做作了?是不是根本沒人看?」

但心中卻有另一個聲音響起:

「這是一封給10年後未來自己的信。」

沒刪。隔天繼續寫,

沒流量也沒關係。

如果有一天,

真的需要靠這些內容吃飯,

那就不會從零開始。


六|打造

你那麼忙,

幹嘛寫字、記帳、練身體?

其實沒什麼偉大理由,

單純不想哪未來的某一天

「被通知」制度改了 。

然後連退路都沒有。

制度就像是一個大型跑步機

它能運作,我感恩;

但它停下時,我也能自己走。

而我正在做的事就是打造一份,

不會被砍的俸。

真正能養你一輩子的,

是你每天札實地鍛練,

培養出來的節奏。

沒有富爸爸,也沒中樂透。

但已經看到未來的自己

可以養自己一輩子。 透過每天累積的選擇與行動。

機器停了,你還能再跑嗎?

有些東西,不是壞了才不動。 它只是靜靜地停下來,

不說理由,也不預告下一次啟動。

就像那台健身房角落的跑步機,

沒人用,也沒人關。

它就那樣無聲無息的自己停了,

數字卡在一個尷尬的位置,

不整齊,沒有句點。

只留下坐在地上,喘氣、流汗的人,

制度,

不會告訴你何時結束。

人們以為只要它還在運轉,就能靠它走遠。

但那條跑帶,是讓你往前跑,

還是讓你一直原地繞圈?

堅持打磨。

不為跑得比別人快,

而是怕有一天,它無預警罷工,

也不會直接摔下去。

開始寫,留下紀錄,

不讓日子悄悄被忘記。

學記帳,

把總是流走的錢攤開來看,

像剖開自己的習慣。

每天20下伏地挺身,

知道身體是最誠實的紀錄器。

制度會不會改?

我不知道。

也不知道,誰會成為最後一屆領終身俸的人。

但如果什麼都不做,

來的時候,會來不及。

做的這一切,一點都不帥,甚至很好笑。 不像創業,也不算改革,

只是普實無華的日常準備。

跑步機停了,房間依舊還在;

制度崩壞了,生活還是要過。

想走出這個系統的那一天,

不是被推,也不是被砍,

而是決定停下來、評估身上的風險,

選擇前往另一個方向走去。

慢慢來,真的不急。

先啟程,才能知道走多遠。


我寫到這裡,沒想給誰什麼答案。 只是,如果有一天你也聽見那聲「咔」, 記得抬頭看一眼,你腳下的那台跑步機,

是不是也停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隊長
5會員
40內容數
白天動得很克制,晚上寫得很誠實。 習慣讓節奏滲進皮膚與文字, 越平靜的外表,越藏著熾熱的執行力。 我喜歡慢慢來,直到你無法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