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沙成丘的保安林

今天不爬山,來到雲林二崙鄉的二崙自然步道,這裡在日治時期名為四番地,由於濁水溪沖積下來的泥沙,在冬季東北季風的吹送下,在這裡積沙成丘,所以這裡的步道以沙質為主。雖然步道坡度不大,但沙層較厚,走起來也頗費力的喔!
步道路口的兩邊都可以停車,路旁有個廢棄的建築物,我們在建築物上發現了一個似乎是鳥巢的草堆,不知道是否也是個廢棄的窩?蠻有趣的。步道入口,有石雕螞蟻的屏障,看來是一體成形的,頗為精緻費工。

標示很清楚
這裡的標示很清楚,可以沿路停下來閱讀一下,會對這裡的生態有初步的了解。沿路也有不少的動物石雕,很適合帶孩子來認識昆蟲動物。
沙質步道


步道都是這種沙石地,所以盡量不要在雨後來這裡,路應會比較泥濘,好在這幾天都是晴天,所以算乾爽好走。
文竹棧道



首先來到文竹棧道,有大片的文竹。文竹又稱新娘草,在我們那個年代,新娘的捧花大多都會配上文竹,所以看到文竹,特別有感覺,不過現在好像比較少見這樣的搭配了。沿路看到不少文竹攀爬著樹幹直上天際,真是壯觀。
中途會穿過一個自行車道,有時會有車輛經過,過馬路要小心,然後繼續往土地公廟旁邊那條路往前走。

走不遠,可以看到一個小吊橋,不過從下面就可以走過了,所以這個吊橋存在意義很微妙,算在步道中的一個小小變化吧?不過我們也猜想,會不會因為這裡的路地勢比較低,若是下雨積水,可以從吊橋上走過?知道的人也許可以幫我們解答。
生態豐富

沿路的風景很美,陽光灑落林間;月桂花垂吊、牽牛花已昏昏欲睡;還有各式的蟲鳴鳥叫。沿路看到五隻松鼠,從我們眼前跑過,從我們頭頂跳到另一棵樹,從地上爬上樹,可惜都沒拍到;在小鼴鼠迎賓廣場迎接我們的不是鼴鼠,而是這隻美麗(?的毛毛蟲。另外有倒掛在葉片背面的蝸牛、樹上唱和的鳥,在這裡可以好好享受生態之美。

這裡是小蜘蛛解說教室,可以在這裡休息一下。
四番地生態水岸園區
再往前走,這裡是觀湖平台,在林木間可以看到有個觀湖步道,從平台往左走,經過幾個擋路碑,往右轉,就可以走上觀湖步道。
今天的雲加上湖面倒影,畫面真是壯濶,湖裡有不少烏龜,探頭探腦的,很是可愛。

走出步道,來到一個廣場,有秩序地布置著一些枯木,再往上走,來到了一個梯田水質淨化模擬區。在這裡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植物,看起來好像熱狗,查了一下Google,才知道這是水燭,有淨化水質的作用,真是特別。繼續往上走,意外發現有兩個秋千架,我們上次來的時候正在整修無法進入,應該就是在建置這個地方吧?我們在秋千上晃盪了一下,重溫一下童年時光,不過太陽太晒了,便快快離開了。

離開秋千區往下走,可以看到一條碎石子路,看來是可以走這條環湖一周吧?但時間其實不早了,不知道這一走要花多少時間,所以我們只好放棄探險往回走了。旅行總會有些遺憾,這樣下次才會再來一次。

回程會經過小甲蟲活動廣場,空地不小,有涼亭和椅子,也是可以休息的地方。
回程路平緩好走但比較沒有遮蔽

往回走的路比較平緩,也沒那麼多沙子,會經過一片木麻黃林,滿地枯黃的木麻黃葉子,也像為地上鋪了一層絨毯,我就是在這裡看到一隻松鼠從我眼前奔跑而過,速度之快,根本來不及拿起相機,真是可惜。
最後我們從自行車道的這個路口走進去,就接回了我們來時的路。整個路程兩個小時,除了來時在入口處遇到三個人之外,其餘時間等於我們單獨包場。建議在下午的時段來,回程的路比較沒有遮蔽,下午會比較涼爽。第一次來時正好在正中午走回程,晒到差點中暑。這是一個悠閒的健行行程,不辛苦,但消耗的卡路里可不少,沒有喧囂,只有鳥語花香,是很值得來走走的地方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