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終於在iOS 18.4版本中做出了一個讓全球用戶驚喜的改變——開放預設翻譯應用的選擇權。這個看似微小的調整,實際上代表著蘋果生態系統策略的重大轉變。現在,當你在Safari選取外語文字,或是對著Siri說「幫我翻譯」時,系統會自動呼叫你指定的翻譯應用,而不只是強制使用蘋果自家的翻譯工具。
要設定這個功能非常簡單。只要進入iPhone或iPad的「設定」>「App」>「預設App」,然後在「翻譯」選項中選擇Google Translate即可。這個改變讓許多依賴Google翻譯準確性的用戶終於可以擺脫不斷複製貼上到其他應用的麻煩流程。實際測試顯示,在處理專業術語和俚語翻譯時,Google Translate的表現確實比蘋果翻譯更勝一籌。
這次更新背後其實有更深層的意義。歐盟《數位市場法》的壓力無疑是促使蘋果開放系統的關鍵因素,但蘋果選擇將這項變更全球實施,而非僅限於歐盟地區,顯示公司正在主動調整其封閉生態系統的策略。從預設瀏覽器、郵件應用,到現在的翻譯和媒體播放器,蘋果正一步步鬆綁對自家應用的強制綁定。對於日常使用者來說,這個改變帶來最直接的便利就是翻譯體驗的無縫整合。想像你在閱讀一篇西班牙語網頁時,只需選取文字點擊「翻譯」,系統就會自動使用你信任的Google Translate進行處理,而不需要額外開啟應用程式。這種流暢度正是現代智慧型手機使用者所期待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開放的不只是翻譯應用。iOS 18.4同時新增了導航和媒體播放類別的預設應用選擇權,這意味著你可以將Waze設為預設地圖應用,或指定Spotify為音樂播放的首選服務。這些改變雖然細微,但累積起來確實讓iOS系統變得更加開放和靈活。
蘋果的這項決策也反映了科技產業的一個更大趨勢:在監管壓力和用戶需求之間尋找平衡。隨著歐盟等地的法規日益嚴格,科技巨頭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其平台策略。對蘋果而言,主動調整或許比被迫改變來得更有利。
從用戶角度來看,這無疑是一個受歡迎的改變。它不僅提供了更多選擇權,也讓iOS設備能更好地融入用戶既有的數位生活生態系。畢竟,在現實世界中,很少有人會只使用單一品牌的服務——我們的數位生活本來就是由多家服務提供商共同構成的。
未來,我們或許會看到蘋果開放更多系統功能的預設應用選擇權。誰知道呢?也許有一天,我們甚至可以選擇用Google Assistant完全取代Siri。但在那之前,能夠自由選擇翻譯應用已經是一個值得肯定的進步了。這個改變雖然不大,卻是朝著更開放、更用戶友好的iOS系統邁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