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當你點開寫作軟件,準備敲下第一個字時,心中是不是充滿了激動和一點點忐忑?腦海裡或許已經有了無數個精彩的故事片段,迫不及待想把它們變成動人的文字,分享給更多人看。寫故事,尤其是寫能引起共鳴的女性向短篇故事,是一件特別有創造力、也特別美好的事情。
不過,剛開始寫作的姐妹們,可能常常會遇到一些困惑。比如,看到別人寫的故事那麼受歡迎,自己的故事卻好像沒什麼水花?或者,明明有個自認為很棒的創意,寫出來卻感覺平平無奇,甚至寫著寫著就偏離了最初的想法?面對現在信息爆炸、好故事層出不窮的環境,怎麼才能讓自己的作品不被淹沒,甚至能小有成就,獲得一些稿費回報呢?
別擔心,很多現在已經寫得很熟練的作者,當初也和你一樣,踩過不少“坑”。這一章,我們就來聊聊新手在寫短篇時容易遇到的幾個常見“雷區”,以及在瞭解這些規則之後,又該如何巧妙地給自己的故事加入一些新鮮感,讓它更有吸引力。咱們先從“避坑”開始。
一、新手常見寫作“雷區”,你踩了嗎?
1.1 題材選擇的“冷宮”:別隻顧自己喜歡
“我就想寫這個,我覺得這個特別有意思!”—— 這可能是很多新手作者在選題時的心聲。創作熱情當然寶貴,但如果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為愛發電”,還希望自己的故事能被更多人看到、喜歡,甚至帶來一點實際收益(比如稿費),那麼,完全憑個人喜好去選擇一些過於冷門、小眾的題材,可能就不是一個明智的開始了。
什麼是“冷門”題材?簡單說,就是當前市場上看的人少、寫的人也少、經過驗證的成功案例寥寥無幾的類型。 比如,你可能在某個角落看到過一篇讓你驚豔的科幻寓言短篇,或者一篇風格極其獨特的意識流故事,覺得“哇,我也要寫這樣的!” 但這些題材往往對作者的筆力、閱歷和市場洞察力要求非常高。對於剛入門的新手來說,駕馭它們就像剛拿到駕照就去挑戰F1賽道,難度太大了。
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寫出來,結果可能因為題材本身受眾有限,或者自己能力還不足以寫好它,導致反響平平,這會很打擊積極性。相反,選擇那些已經被市場反覆驗證過的熱門題材(比如常見的現代言情、古風宅鬥、懸疑反轉等),雖然看似“普通”,但它們擁有更廣泛的讀者基礎,也有更多成功的範例可供學習。先在熱門領域站穩腳跟,等積累了經驗、提升了技巧之後,再嘗試挑戰自己更心儀的小眾領域,或許是更穩妥的路徑。
當然,如果你天賦異稟,正好你喜歡寫的冷門題材就是你的強項,並且能寫得特別出彩,那另當別論。但對大多數新手來說,先了解市場,選擇一個更容易“起量”的賽道,是更務實的選擇。
1.2 “閉門造車”不可取:善用“套路”這塊敲門磚
提到“套路”,很多新人可能會有點牴觸,覺得那是陳詞濫調,會限制自己的創造力。但其實,在寫作初期,“套路”反而是我們最好的幫手。
這裡的“套路”,指的是那些被市場和讀者反覆驗證過的、喜聞樂見的故事模式、人物設定和情節走向。比如,“追妻火葬場”、“白月光與硃砂痣”、“扮豬吃老虎”、“重生復仇”等等,這些模式之所以能流行,是因為它們觸動了讀者普遍的情感點,滿足了某種閱讀期待。它們就像是前人鋪好的路,能讓你更快地抵達目的地。
把“套路”看作是寫作的“捷徑”或“公式”,並不是讓你去抄襲別人的故事。抄襲是原封不動地搬運別人的具體情節、語句,這是絕對禁止的,也是不道德的。而善用“套路”,是在理解了這個模式的內核和吸引力之後,用它作為骨架,來講述你自己的故事,填充你自己的創意和細節。
很多新手容易犯的錯誤是“想當然地寫”,腦子裡有個模糊的想法或點子,就憑感覺往下寫,完全不考慮結構和模式。這樣很容易寫散、寫偏,或者寫出來的東西不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如果你有一個很棒的原創點子,不妨思考一下:這個點子能不能和我看到的某個熱門“套路”結合起來? 比如,你想寫一個關於“女性覺醒”的點子,能不能套用在“離婚後前夫後悔”的火葬場套路里,或者“穿書女配逆襲”的套路里?這樣,“好點子”加上“成熟套路”,往往能碰撞出更精彩、也更容易被接受的火花。
1.3 想到哪寫到哪?小心故事“跑偏”了
“我腦子裡有故事,不用寫大綱,直接開寫就行!”—— 這句話是不是聽起來很瀟灑?但對於新手來說,這往往是導致寫作“翻車”的重要原因之一。
短篇小說篇幅有限,對結構和節奏的要求其實更高。如果不事先規劃好故事的主線、核心看點和關鍵情節轉折,只是跟著感覺走,很容易出現以下問題:
情節拖沓: 在不重要的地方花費過多筆墨,故事遲遲不進入正題。
主線模糊: 寫著寫著,忘了最初想表達什麼,或者被支線情節帶跑,故事核心變得模糊不清。
結構混亂: 開頭、發展、高潮、結局的比例失衡,節奏混亂,讀起來不順暢。
動筆之前,花點時間問問自己:
我這個故事最想表達的核心是什麼?(比如,是想展現女主的成長蛻變,還是想突出復仇虐渣的爽感?)
故事的主線是什麼?圍繞這條主線,最重要的幾個情節節點有哪些?
人物的核心驅動力是什麼?他們的行為邏輯是否符合設定?
明確這些,就像是給你的寫作旅程畫好了地圖。哪怕只是一個簡單的幾百字的大綱,也能幫助你在寫作過程中保持方向感。
舉個例子,同樣是寫“丈夫出軌白月光,女主傷心後逆襲”的故事,如果你的核心看點是“女主的成長與獨立”,那麼重點就應該放在女主如何走出情傷、發展事業、最終找到自我價值上,丈夫的後悔可能只是錦上添花。但如果你的核心看點是“復仇虐渣,讓渣男賤女身敗名裂”,那故事的重心就會放在女主如何步步為營、設計反擊上,即使她最後也變得很強大,但讀者的爽點主要來源於“報復”的過程。看到了嗎?核心看點不同,整個故事的側重點和情節安排就會截然不同。這就是提前設計主線和核心看點的重要性。
1.4 “仿寫”≠“復刻”:學內核,而非照搬劇情
短篇小說的創作發展到今天,很多題材和梗都已經被無數人寫過了,想找到一個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全新”題材,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仿寫”或者說借鑑,是很多新手起步階段會做的事情。但是,“仿寫”和“抄襲”只有一線之隔,很多新人就在這裡栽了跟頭。
問題出在哪裡呢?在於只模仿了“皮毛”,沒學到“精髓”。看到一篇爆款文,覺得某個情節特別爽,或者某個人設特別帶感,就忍不住想“我也這麼寫”,結果可能只是換了人名地名,或者做了些不痛不癢的改動,整個故事的脈絡、衝突的設置,甚至具體的情節發展都和原文高度相似。這就是“同質化嚴重”,是低級的模仿,甚至可能構成抄襲。
我們來看個例子:
原文梗概: 女主被弟弟推下山崖,肝臟破裂,父母趕來卻只關心手指擦傷的弟弟,罵女主沒照顧好他。女主疼痛難忍,父母視而不見。
拙劣模仿: 女主和妹妹同時掉下山崖,女主脾臟破裂,父母趕來只關心腳趾受傷的妹妹,罵女主不懂事帶妹妹來危險地方。女主疼得冒汗,父母毫不在意。
你看,這種模仿只是簡單替換了“肝臟”到“脾臟”,“弟弟”到“妹妹”,“手指”到“腳趾”,但核心的場景、人物反應、情節走向幾乎一模一樣,這就是典型的“仿劇情”,不可取。
那麼,什麼才是有效的“仿核心”呢?還是這個例子,我們可以這樣借鑑:
有效借鑑: 女主摔下山崖,腎臟破裂只剩一顆。此時,原本健康的妹妹卻假裝自己腎病發作急需換腎,偏心的父母不顧女主死活,強行要她把僅剩的一顆腎捐給妹妹。
這個版本,同樣是“受傷+父母偏心”,但具體的矛盾衝突變了:從“忽視重傷女兒,關心輕傷兒子/女兒”,變成了“為了救一個(假裝)生病的女兒,犧牲另一個重傷女兒的性命”。這裡的核心——“父母極度偏心引發的衝突”——被保留了,但具體的故事內容、人物的惡劣程度、戲劇張力都發生了變化,這就是更有價值的借鑑。
所以,學習別人的好故事,要學習的是它為什麼能吸引人?是人物關係設置巧妙?是情感衝突夠極致?還是某種價值觀念引發了共鳴?抓住這個“核心”,然後用你自己的方式去演繹,去構建屬於你的情節和細節。
1.5 言之無物與畫蛇添足:短篇寫作要“精”不要“多”
最後一點,也是老生常談但新手很容易忽略的:短篇小說,貴在“精煉”。
不要花費大量筆墨去堆砌華麗但空洞的辭藻,或者進行冗長無關的背景介紹和環境描寫。每一個句子,每一個段落,都應該為推動情節、塑造人物或營造氛圍服務。
同樣,無關緊要的人物儘量不要出現。如果一個角色刪掉後對主線故事沒有任何影響,那他可能就是多餘的。短篇的舞臺有限,要讓主要角色充分展現他們的魅力和衝突。
時刻記住:簡潔、聚焦、有力,是短篇寫作的重要原則。
二、舊瓶裝新酒,如何在“套路”中玩出花樣?
瞭解了新手容易踩的“雷區”,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更有底氣地開始創作了?但新的問題又來了:既然不推薦寫冷門題材,又要善用“套路”,那寫出來的東西會不會千篇一律,沒什麼新意呢?
這確實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不過,“用套路”和“寫出新意”並非完全對立。恰恰相反,很多時候,創新正是在熟悉和理解“套路”的基礎上進行的“微調”和“變形”。下面就介紹幾種簡單有效的方法,讓你在運用成熟模式的同時,也能給故事注入新鮮感。
2.1 時空穿梭:換個“背景”試試看
最直觀的一種方法,就是保留一個故事的核心衝突或人物關係模式,然後把它“搬”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時代背景、地理環境,甚至是幻想世界裡去。
比如說,有一個很常見的現代故事套路:女主是父母雙亡、繼承大筆遺產的富家千金,她的丈夫卻和她的“好閨蜜”勾結,不僅背叛了她,還想謀奪她的家產。這個故事的核心是“背叛”與“陰謀奪產”。
現在,我們試試把這個核心“搬”到古代。背景換了,人物關係和具體情節也要跟著調整:
“丈夫和閨蜜”可以變成“夫君和他的表妹(或者他家的某個養女)”。
“謀奪遺產”可以變成“謀奪女主豐厚的嫁妝”。
現代背景下,他們可能通過製造意外、轉移資產等方式謀財;而在古代,他們可能會利用更符合那個時代背景的手段,比如下藥讓女主無法生育,然後抱養他們自己的私生子來繼承家產;或者設計敗壞女主名節,讓她被休棄,從而霸佔嫁妝(因為在某些古代設定下,女子名節盡毀被休,嫁妝可能無法帶走)。
人物的身份設定也要調整。比如,女主可以是江南大商戶的女兒,有錢但社會地位不高;夫君則可能是個家道中落、只有空頭銜的伯爵,需要女主家的錢來維持門面。
你看,僅僅是換了個“背景”,並圍繞新背景調整了相關細節,原本一個現代常見的背叛故事,就變成了充滿古風宅鬥味道的新故事。雖然內核(信任的人為了利益而背叛和算計)是一樣的,但呈現出來的故事氛圍、人物行為邏輯、情節衝突點都完全不同了,這就帶來了新鮮感。
2.2 人設反轉與設定巧思:給角色加點“不一樣”
除了換背景,我們還可以在同一個故事框架內,通過調整人物的關鍵設定(我們常說的“人設”)或者核心矛盾點,來製造新意。
還記得前面我們用過的“器官受傷+家人偏心”的例子嗎?
版本A:女主重傷,家人卻只關心輕傷的弟/妹。
版本B:女主重傷(腎臟破裂),家人卻為了救一個假裝生病的健康妹妹,要強行摘取她僅剩的好腎。
對比一下,版本B是不是比版本A的衝突更極致、更觸目驚心?僅僅是把“對比傷情”這個矛盾點,調整為“犧牲一個救另一個(還是被算計的)”,整個故事的張力就完全不同了。這就是通過改變核心“設定”來製造新意。
另一種常見的調整是“換人設”。比如,同樣是寫“隱藏身份嫁給總裁,離婚後逆襲打臉”的套路:
常見人設:女主其實是某個低調富豪家庭裡備受寵愛的千金,只是為了愛情才隱瞞身份。她離婚後的逆襲,可能更多依賴於孃家強大的背景和資源。
換個新人設:女主不是什麼千金,而是從小在鄉下長大,但實際上身懷絕技,擁有多個驚人馬甲(比如頂級黑客、神秘設計師、格鬥高手、甚至是某個跨國集團的幕後大佬等)。她離婚後的逆襲,就變成了她逐一揭開馬甲、用自身實力碾壓前夫和“白月光”的過程。
這兩種人設,哪種讓你覺得更“爽”?很可能後者會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反轉和打臉快感。因為“馬甲大佬”這個人設,天然就比“團寵千金”能拓展出更多戲劇性的情節。這就是“換人設”帶來的魅力:同樣的框架,不同的人物,就能演繹出截然不同的精彩故事。
2.3 換雙眼睛看世界:調整“視角”與“目標”
有時候,僅僅是換個看故事的角度,或者改變主角追求的目標,也能讓老套的故事煥發新生。
先說“換視角”。 比如,“穿越”是網文裡非常常見的元素。很多故事都是以穿越者的視角展開,看她/他如何利用現代知識在古代(或其他異世界)混得風生水起,打臉土著配角。這種視角我們看得太多了。
那能不能換個角度呢?比如,寫一個土生土長的古代嫡女,她原本的生活平靜無波,直到有一天,她發現自己那個不起眼的庶妹(或者府裡其他某個女性角色)好像“變了個人”,行為舉止怪異,嘴裡說著“人人平等”卻享受著特權,還莫名其妙地開始針對自己,甚至放出話要把自己這個嫡女踩在腳下……原來,這個庶妹被一個帶著現代記憶的靈魂穿越了!
故事從“本土角色”的視角,去觀察、應對、甚至反擊這個“穿越者”,是不是就比千篇一律的“穿越者打臉土著”更有新意了?讀者會好奇,當古代的原住民遇上思想行為都格格不入的穿越者,會發生怎樣啼笑皆非或者針鋒相對的故事。
再說“換目標”。 很多宅鬥、宮鬥文,主角的目標往往是相似的:鬥敗其他姐妹/嬪妃,獲得男主角(皇帝/王爺/世子)的愛情和最高的地位。這當然是很經典的模式,但看得多了,也難免有些審美疲勞。
隨著時代發展,女性讀者的思想也在變化,我們越來越看重女性自身的價值和力量。那麼,故事裡主角的目標是不是也可以“升級”一下呢?
比如,同樣是穿越到古代,女主發現自己身處一個女性地位低下、命運普遍悲慘的環境。她的目標不再是去和別的女人爭搶一個男人,而是:
團結那些同樣處境艱難的姐妹們;
想辦法提升女性的認知,給她們啟蒙;
甚至開辦女學、發展事業,為女性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和選擇權;
努力讓她們擺脫被制度和男性壓迫的命運。
這樣的主角,她的格局是不是就打開了?故事的核心衝突,也從“雌競”變成了“女性互助與自我解放”,這顯然更符合當下很多讀者的期待,也讓故事的立意顯得更加新穎和深刻。
2.4 緊跟潮流:“熱梗”“熱點”也能妙用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快速流動的時代,每天都有新的話題、新的流行語、新的影視劇人物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這些“熱梗”和“熱點”,其實也是我們創作靈感的來源之一。
什麼是熱梗熱點?它可以是:
社會現象: 比如一段時間大家集中討論的“原生家庭”問題、“女性力量”話題等。
網絡流行語或 Meme: 比如像之前的“人淡如菊”梗,用來形容某種特定性格。
熱門影視劇/小說角色或情節: 比如某部劇裡引發廣泛討論的 PUA 型伴侶、經典的“白月光”情節等。
特定時間節點: 比如高考季、畢業季、春節、中秋節、暑假等,這些時間點往往伴隨著特定的社會情緒和故事素材(例如,暑假出遊時偏心父母對待不同子女的態度差異)。
捕捉這些熱點,將它們巧妙地融入你的短篇故事中,可以迅速拉近與讀者的距離,讓他們產生“啊,這個我知道!”的共鳴。
但是,這裡有個關鍵點:利用熱點 ≠ 生搬硬套。
不是說看到 PUA 男很火,就隨便寫個 PUA 男的故事就行了。這樣寫出來的東西可能既沒有深度,也缺乏完整的故事性。正確的做法是,抓住熱點元素,然後把它和你熟悉的、已經被市場驗證過的短篇“套路”結合起來。
舉個例子:假設最近某部劇裡的 PUA 型丈夫(我們暫且叫他“方協文”類角色)討論度很高,大家都對這種控制慾強、打壓伴侶的男性角色很有話說。你想寫一個相關的故事,怎麼辦?
1.提煉熱點元素: PUA、打壓伴侶、婚後暴露本性等。
2.尋找合適的套路: 這種讓人窒息的關係,讀者最期待看到什麼?是女主的反抗和離開,以及男方的後悔。這不就正好契合了“追妻火葬場”的套路嗎?
3.融合與深化: 將“PUA男”這個人設放進“火葬場”的框架裡。為了讓故事更符合短篇的爽點需求,可以增加一些更“狗血”(戲劇化)的設定:比如,這個 PUA 男不僅精神打壓,可能還有個念念不忘的白月光,或者有個同樣令人窒息的惡毒婆婆;他在離婚時可能對女主極盡嘲諷“你離開我什麼都不是”,結果女主離開後一路高歌猛進,甚至最後反過來收購了他的公司,讓他追悔莫及。
這樣一來,你既蹭了熱點,又保證了故事有成熟的結構和能夠滿足讀者期待的爽點。
需要注意的是,熱點往往具有很強的時效性。高考的熱度可能就集中在考前考後那段時間,影視劇的熱梗也可能很快被新的話題取代。所以,如果你想利用熱點,動作要快,並且要判斷這個熱點是否真的有潛力融入到一個好的故事裡。
2.5 元素混搭:給你的故事來個“融合技”
如果說前面幾種方法是“微調”和“變形”,那麼“融梗”或“融元素”就像是給你的故事來個“混搭”,把幾種不同的流行元素或套路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新的化學反應。
很多時候,不同的套路之間是可以互通、疊加的。比如:
“離婚後悔” + “馬甲/隱藏身份”:
基礎版:女主離婚,前夫後悔來追。
融合版:女主離婚,前夫後悔。結果發現,女主根本不是他以為的普通人,而是隱藏的首富千金/頂級大佬。這時,前夫的後悔可能就摻雜了更復雜的意味,而女主的打臉方式也更多樣(比如,前夫和小三還想來踩女主,結果被女主的真實身份碾壓)。
“火葬場” + “系統/異能/遊戲元素”:
基礎版:男主傷害女主,女主離開,男主後悔。
融合版:女主可能是帶著“系統”任務來的攻略者,為了男主放棄了任務/生命/回到原本世界的機會,結果男主卻愛上別人。或者,女主身上有個設定,比如“必須在生日那天得到男主的陪伴才能活下去”,她苦苦哀求,男主卻為了別人轉身離開,導致女主死亡,男主這才痛不欲生。加入這些超現實元素,能給經典的火葬場增添奇幻色彩和宿命感。
“火葬場”/“復仇” + “穿書/人物覺醒”:
基礎版:女主被虐,然後重生/逆襲復仇。
融合版:女主發現自己是一本虐文裡的角色!她原本的命運是被男主(和他的白月光/家人)各種虐身虐心(比如被當成移動血庫、被挖腎、流產……),最後還要“聖母般”地選擇原諒並和男主HE(Happy Ending)。但在某個時間點,她突然“覺醒”了,意識到了自己的“劇情”。她想:“憑什麼?!” 於是,在男主還愛著白月光、厭惡她的時候,她果斷反擊、收集證據、捲款跑路,或者乾脆直接把渣男賤女先一步摁死。等男主幡然醒悟,發現自己愛的是女主時,女主已經頭也不回地開啟新人生了,留下男主獨自在原地悔恨交加。這種“覺醒”設定,賦予了角色打破命運的力量,也更能滿足讀者對主角掌控自己人生的期待。
通過這樣的“融合”,你可以讓一個看似普通的故事框架,因為加入了新穎的元素而變得與眾不同,更有層次感和吸引力。
結語:在規則中跳舞,在套路里生花
寫到這裡,關於新手如何在短篇創作中“避坑”和“出新”,我們已經聊了不少。
回顧一下,新手起步時,瞭解並避開一些常見的誤區——比如盲目選擇冷門題材、忽視市場規律、完全憑感覺寫作而不做規劃、拙劣地模仿而非學習內核、以及行文拖沓抓不住重點——是非常重要的。這能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更快地掌握基礎。
而在此基礎上,想要讓自己的故事更有新意,也並非天馬行空地“隨便創新”。更有效的方法,往往是在那些經過驗證的、讀者喜聞樂見的“套路”框架內,進行巧妙的“改裝”:
換個舞臺(換背景);
給角色加點料(換設定/人設);
換個角度講故事,或者給主角換個活法(換視角/目標);
借用當下的熱度(蹭熱點);
玩個混搭(融梗/融元素)。
記住,創新不是憑空創造一個全新的輪子,很多時候,它是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聰明的組合與變形。
當然,所有的方法最終都要落實到“筆頭”上。多看優秀的短篇故事,不僅僅是看情節,更要思考它為什麼吸引你?它的“套路”是什麼?它的“新意”又在哪裡?嘗試去拆解、去分析,然後拿起筆來,勇敢地去寫、去實踐、去修改。
寫作之路沒有真正的捷徑,但掌握了正確的方法,至少能讓你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穩、更有方向。祝你在短篇創作的世界裡,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樂趣與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