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念!你什麼時候才能準時上交稿子?"責任編輯焦急催促著。
顧念雖說不上有名的小說家,但他擁有一群穩定支持的讀者,他的小眾,讓他可以專注在專屬的客群裡,總能在簽書會、小說開賣日之類的場合,一起討論故事裡的角色。交流中,他能接觸到許多來自各地的故事,讚賞與支持和大家的期待。
他總期盼那些攜著故事的旅人,能夠在生活中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溫暖:原來我並不是那個終要面對孤獨的渡鴉,我也值得被理解。顧念在取材上風格獨特,偶爾帶著一些看似大家都能明白,卻在背後深有意涵的道理。就是這樣的他,儘管在公司收益上貢獻度不高,但深得總編的心。
以"落地塵埃"為題的處女作,幾乎沒人知道他在14歲時就已完成初稿,因為正式發行時他已是血氣方剛的18歲青年,選擇在這個時候才把作品拿出來僅因為他恰好缺錢。故事本可以單純的敘述一個平凡簡單的生活,他卻將其描繪的細膩入微,直至穿透一切真理,讓那些日常中的瑣碎,在那一刻成為目光的焦點:它們彷彿微不足道,卻從未缺席。
餘暉下,橘貓整理著閣樓裡的舊報紙,同時,梳理著與爺爺共讀報紙的回憶,指尖下的文字緩緩展開,歲月如昨,刻骨銘心。勤懇於學習認字的他,不少文章在他心裡走過無數遍,儘管年紀不大,未完全明白其意,但卻只對顧念這位作家深深著迷。
"眼下猶如暴風的殘影,少年沉默不語。那天,救護人員衝入雜亂的居所,搶救年邁的爺爺,阿茲海默症晚期,奪走不少屬於他的記憶,難以接受眼前的事實,家已支離破碎,卻未能重啟一切。情緒過度激動成為心臟病發作的導火線,如同早有一雙看不見的手,提前寫好了劇本,而他只是掉在線上的布偶,始終無法主宰自己的去向。爺爺終究逃不過命運的操弄,享年78歲。
少年害怕遺忘,害怕失控,爺爺不再和藹,家庭不再溫馨。爺爺最愛的花瓶,和回憶一樣早已破碎,那樣的扎手,那樣的扎心。將房子打理好的那一刻,宛如已與過去的自己和解:悠悠地蹲下摸摸曾經的那位男孩,嘴唇貼近耳畔的低語,是專屬於少年與男孩之間的祕密。"
報紙的邊角捲起了時間,也捲起了心中久遠的聲音。故事中極為類似的遭遇,指引著記憶深處,一個他很少經過的角落。那天,橘貓滿心歡喜的抱著一疊報紙,想和爺爺更新顧念的作品,卻只看見倒在搖椅上的爺爺,兩手還握著奶奶那可掬的笑容。在奶奶過世後,醫生本就有提醒注意情緒波動的問題,而壓力性心肌病像是驗證了預告。
一晃眼,天色已沉,看來今天還是和以往一樣,沒能打理完這一閣樓的報紙,這始終未丟棄的報紙,一遍遍複誦著過往,是橘貓沒能整理完,還是不想整理完,只有他自己知道。整理不完的報紙像是在冥冥之中暗示著什麼。
少年向爺爺的老房子招招手,半年後,他還會再來,因為對他來說那是沒有期限的約定,寒暑假裡那個他與爺爺專屬的秘密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