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在財務(金融)及經濟方面,各有不同的意義。財務投資是透過完善的分析,對於本金、報酬可達一定程度的預估,將資金投入那些預期有所增長的目標上。能夠隨時變現並且持有時間不超過的有價證券以及不超過一年的其他投資則被稱為短期投資。而完全對立的作法,像未經分析、且在本金及報酬上也沒有把握,亦不考慮風險就投入資金者,就是投機、或賭博。
因此,有些並未經過完善分析,即買進股權持有者,例如買進共同基金的人,也可以稱為投機者。事實上,根據效率市場假說,即使針對股市資料來完整分析者,也不算是理性。依此定義延伸下去,所有自以為理性的股權持有者,也不能視為投資者,而是投機者。投資與儲蓄或遞延消費,具有一定相關性,且涉及經濟領域的許多活動,如企(事)業管理及財務金融等,無論是為家計、事業或政府。
本篇四大系列要介紹的是「20世紀四位投資巨人」。
1.「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被譽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者。
1947年,17歲的Buffett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華頓商學院,後來轉到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並在19歲取得商業管理學士學位。在校期間,他是阿爾法·西格瑪·斐兄弟會(Alpha Sigma Phi Fraternity)的成員。在閱讀班Benjamin Graham的著作《智慧型投資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後,也奠定Warren Buffett在投資方面的興趣與基礎。
1950年,在被哈佛商學院拒絕後,Buffett得知Benjamin Graham在哥倫比亞商學院任教,於是申請進入該校就讀,並在1951年取得經濟學碩士學位。一些將在未來嶄露頭角的價值投資者,如Walter Schloss及Irving Kahn,也是同期Graham的學生。而另外一位對Buffett投資哲學產生重大影響的人,是知名的投資家兼作家Philip Fisher。在證券分析這堂課中,Graham給了Buffett A+,這在Graham的學生中是絕無僅有的。
Buffett是Berkshire Hathaway的最大股東、董事長及執行長。在2008年全球富豪排名第一,2017年第2。根據彭博數據顯示,Buffett個人持有29.5萬股Berkshire A股、7.9萬股Berkshire B股存利現金。由於Buffett投資股票的眼光獨到又奇特,信奉所謂「價值投資法」,投資哪種產業的股票該產業就會走紅。因此Buffett被眾多投資人尊稱為「股神」。
Buffett常被稱為「奧馬哈的神諭」(The Oracle of Omaha),並以長期的價值投資與簡樸生活聞名。他也是著名的慈善家,並承諾捐出99%的財富,主要交由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Gates Foundation)來運用。Buffett此一大手筆的慈善捐贈,創下了美國有史以來的紀錄。
2022年5月,Berkshire Hathaway股東以接近9比1的比例投票支持Buffett繼續擔任董事長和執行長。
2025年5月,Buffett宣布自己會於年底辭去Berkshire Hathaway執行長一職。
2.「選股大師」彼得‧林區(Peter Lynch)
Peter Lynch是一位投資管理公司的基金經理人,目前是Fidelity Investments的副主席,富達基金託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居波士頓。
在Peter Lynch出任Magellan Fund的基金經理人的13年間,麥哲倫基金的資產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投資人超過100萬人,成為富達的旗艦基金,基金的年平均複利報酬率達29.2%。
Peter Lynch,1944年1月19日出生於波士頓。1954年,Peter Lynch的父親因病去世,全家生活從此陷入困境。1955年,Peter Lynch在高爾夫球場找了份球僮的工作。
1968年,Peter Lynch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
1969年,Peter Lynch進入富達管理研究公司(Fidelity Investments)成為研究員。 1977年成為麥哲倫基金(Magellan Fund)的基金經理人。
1990年5月,Peter Lynch主動辭去基金經理人的職務。
Peter Lynch認為市場有效率理論是荒唐的。Lynch喜歡積少成多,即使是很少的利潤也不拒絕。Lynch喜歡每天作一些小決定,而不是每年作幾個大決定。他覺得每天作一些小決定所發生的錯誤損失,要比一下子作幾個大決定所發生的錯誤損失少得多。
鬚鯨般的投資方式:鬚鯨先不加選擇地、快速地大量地吞食海洋生物,然後通過鯨鬚選擇很少的部分留下來,其餘的則排除出去。
Lynch在看到投資機會時,也是先買一大批股票,然後經過研究,最終選擇一小部分股票繼續持有,其餘的則全部賣出。
Peter Lynch的「雞尾酒會」理論:
當某一股票市場一度看跌,而同時又無預期其會看漲時,縱使股市略有上升,人們也不願談論股票問題,我們稱這一時期為第一階段。在這一階段,如果有人慢慢地走過來,問我從事何種職業,而我回答說「我從事共同基金的管理工作」,來人會客氣地點一下頭,然後扭頭離去。假如他沒有走,他會迅速地轉移話題,講凱爾特人隊(Boston Celtics)的比賽,即將到來的大選,或者乾脆說天氣。過一會兒,他會轉到牙科醫生那兒,說說牙床充血什麼的。當有10個人都情願與牙醫聊聊牙齒保健,而不願與管理共同基金的人談股票時,股市就可能漲。
在第二階段,在我向搭訕者說明我的職業後,他可能會和我交談長一點,聊一點股票風險等。人們仍不大願談股票,此間股市已從第一階段上漲了15%,但無人給予重視。
到了第三階段,股市已上漲了30%,這時多數的雞尾酒會參加者都會不理睬牙醫,整個晚會都圍著我轉。不斷有喜形於色的人拉我到一邊,向我詢問該買什麼股票,就連那位牙醫也向我提出了同類問題,參加酒會的人都在某種股票上投入了錢,他們都興致勃勃地議論股市上已經出現的情況。
在第四階段,人們圍在我身邊,這次是他們建議我應當買什麼股票,向我推薦三四種股票。隨後幾天,我在報紙上發現他們推薦的股票都已經漲過了。當鄰居也建議我買什麼股票時,正是股市已達到峰顛、下跌就要來臨的準確信號。」
「雞尾酒會」理論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Lynch也提醒人們對這種理論的態度應當是各取所需,切忌盲目迷信。
3.「金融巨鱷」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
George Soros 1930年出生於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一直到1946年都在匈牙利生活。
二次大戰期間,George Soros在匈牙利的黑市交易貨幣。14歲時,德國在戰爭的最後時期取得了匈牙利的軍事控制權。George Soros的祖父是納粹統治下的匈牙利官員,他在女婿的幫助下,負責聚斂猶太人財富的工作。
George Soros的家庭雖然有猶太血統,但因為親友為納粹官員的緣故下而躲過一劫。家人於1947年移民至英國,他在1952年畢業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1956年遷居到美國。他曾自述說,他的目標是在華爾街賺足夠多的錢來支持他成為作家和哲學家。
在英國求學期間,拜師於著名的猶太裔哲學家Karl Popper,後者寫出了影響世界的名著《開放社會及其敵人》,批判了包括柏拉圖、黑格爾和馬克思等在內的對開放體系構成威脅的思想和主張。
George Soros是Soros基金會的創辦者,在1970年時,他和Jim Rogers共同創立了量子基金。在接下來十年間,量子基金回報率每年大約142.6%,共回收了33.65倍的利益,也創造了Soros大部份的財富。
1988年,George Soros聘請Stanley Freeman Druckenmiller接替量子基金的Victor Niederhoffer。
在1992年9月16日的黑色星期三,George Soros更以放空100億以上的英鎊而聲名大噪,並利用英格蘭銀行頑固堅守英鎊匯率和可與其他歐洲匯率機制參加國相當的利率水準而獲利。而最終英格蘭銀行僅能被迫退出歐洲外匯機制並讓英鎊貶值,估計George Soros在此役中獲得了約11億美元的利潤,也因此他被封為「讓英格蘭銀行破產的男人」。
在過去多年時間,衡量投資組合風險的方法有了長足的進步。George Soros沒有採用那些科學的量化測量法。George Soros不相信那些方法。他表示:那些算法大概都是建立在效率市場理論成立的假設之上,但是效率市場理論與其提出之不完美理解與反身性理論相衝突。他認為那些量化測量方法有九成九的時候是對的,但有百分之一的時間會失效。他比較在意那百分之一。
4.「基金之神」約翰‧柏格(John Bogle)
John Bogle,1929年5月8日誕生於美國紐澤西,其家族為來自蘇格蘭越過大西洋的移民。Bogle年輕時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在1949年Bogle於財富雜誌(Fortune)閱讀到一篇關於共同基金產業的文章──「Big Money in Boston」,激起了他對基金產業的興趣,之後便以此作為大學論文的題材內容。論文完成後Bogle將文本寄送給該產業中的幾位重要人物,隨後獲得當時經營威靈頓管理公司的掌管人Walter Morgan的賞識,並讓Bogle於大學畢業後立即到威靈頓管理公司就職。1966年已為威靈頓管理公司接班者的Bogle與波士頓一家公司合併以處理問題,但隨後因1973至1974期間的股市下跌造成嚴重虧損,使得Bogle在董事會上被投票表決撤職。
1974年9月26日,Bogle另起爐灶以英國海將納爾遜在尼羅河戰役使用的船隻 先鋒領航號(HMS Vanguard)為名,成立了領航投資。在1975年,Bogle以複製、追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為架構,創造出世上第一個指數型基金「第一指數投資信託」(First Index Investment Trust),之後更名為現今的Vanguard 500,後續於1977年柏格再採取讓旗下基金為免手續費(No-load)的銷售制度,2012年領航集團管理總資產已達2兆美元。
Bogle在2000年卸任Vanguard集團資深總裁,現今仍有資助多項機構,如:費城的國家憲法中心(National Constitution Center),並於母校普林斯頓大學成立「柏格兄弟獎學金」(Bogle Brothers Scholarships)。
2019年1月16日,John Bogle在美國去世。
相較於前三位主動選股投資,John Bogle是被動投資的代表。尤其George Soros,甚至會主動攻擊金融貨幣市場。
John Bogle被譽為「基金之神」,與之齊名,是唯一不靠個人投資績效及財富入選的大師。他創造出世上第一檔指數型基金,不僅影響了整個財經產業,更影響了未來的生活。

「基金之神」約翰‧柏格(John Bogle)
「股神」Warren Buffett稱John Bogle為「投資人的英雄」
※圖來網路搜尋,文來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