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親密的陌生人
「你下次什麼時候回來?」我媽在電話裡這樣問我。
「不知道,等有時間的時候吧。」我在電話另一頭淡淡地回她。
「沒什麼事的話,下次再說吧。」我急著想把電話掛上,明明現在就很閒,卻裝得一副很忙的樣子。
「好啦,媽媽想你,回來再跟我說一聲吧。」
電話掛斷,罪惡感湧上心頭。其實我很想像小孩一樣和她撒嬌,但身為一個男生,這樣做好像太肉麻。
我媽不是多話的人,從不打聽我生活的細節。她總是小心翼翼地問:「最近過得好嗎?」
我不知道,她是相信孩子長大了自己能撐過去,還是怕多問幾句就被我嫌煩。
她總催我早點回家,明明才八點,說得像已經三更半夜。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話變少了。她不再主動聯絡我,我也習慣了這樣的距離。
明明應該要是最親近的人,卻什麼也談不上。
無能為力
我大一那年腸胃炎住院,住了三天。我媽在病床邊陪我。
她一早就帶粥來,一碗一碗慢慢餵我。護士進來說探病時間到,她才走。
那天我發脾氣:「我都這麼大了,還要你餵?」
她低著頭說:「好啦,我知道你長大了。」
那一刻,她眼神裡閃過一種說不出口的落寞。
她不是不關心我,而是她不知道怎麼做。她能給的,可能只有那一碗粥。
秘密
有次回家,爸爸偷偷跟我說:「你媽其實前陣子得癌症,好在提早發現。」
我僵住了,喉頭像被什麼堵住,卻還是故作鎮定地說:『還好有提早發現。』
我媽從沒和我提過這件事。她還是一樣傳訊息給我:「今天冷,要穿外套。」
像平常一樣,沒什麼不同。
我開始懷疑,她是不是怕說出來會造成我的負擔,怕我擔心、怕我不回來。
後來我問她:「你怎麼都沒跟我說?」
「你有你的人生,這點小事,不想讓你分心。」她笑得輕輕的,像在掩飾什麼。
那一刻,我有點想哭。
但,我還是沒跨過那條心中的線。我心裡像卡著一顆硬硬的石頭,不大,卻一直在那裡。
距離
那時她說沒事,我也假裝相信,然後就去了國外。後來想想,那不只是逃避,而是我早就習慣了與她保持距離。
在那邊,獨處的時間變多了。除了想念台灣的朋友、食物,我也開始想:家的樣子,應該是什麼模樣?
有時看見外國人和家人有說有笑,輕鬆表達想念和關心,我會羨慕,但也覺得自己做不到。
幾個深夜,我試著傳訊息給剛醒來的媽媽,說聲早安,卻一再刪掉。
「媽媽才是大人」、「應該是她主動開口」——我總是這樣為自己的沉默找理由。
直到有一天,出乎意料地,她傳訊息問我:「你生日快到了,有空幫我看看一個包包嗎?」
那不是一種命令,更像是她用自己的方式靠近我。
雖然是我生日,但我卻比任何一次都開心。我一邊問朋友哪種包適合她,一邊興奮地下單、取貨,像是終於找到了一個能回應她的機會。
回家
幾個月後回國,一年不見媽媽,媽媽沒什麼變,但頭上多了些白頭髮,看得出他有染髮的痕跡,她頭上的白髮像雨天的水痕,試著抹去,卻還是留著痕跡。
「回來了啊」。
「嗯。」我輕輕地回。
我手上提了一個禮物盒,遞給他說,「這是你上次說想要的包包」,這是我媽第一次說想要一個禮物,也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親手幫她買的。
媽媽和我說謝謝外,沒有太多的表達。
後來,她把包包放進房裡的衣櫃,小心地拉好拉鍊,什麼也沒說。但我知道她很開心,就像她從沒說出口的那些話一樣,我都聽見了。
其實,我跟媽媽一樣,我們都不擅長說愛,但會記住對方的話,盡全力為對方付出。
這是我們愛的方式,不必肉麻,不用勉強,只要把那些彼此說過的話,牢牢記在心裡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