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跨領域交流的視野,重新檢視生命的排序
某天,我的LinkedIn收到了一則訊息:「你好,我想要約訪談…」
這則訊息吸引了我的注意,因為我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更新LinkedIn,而且對方是來自科技領域的工程師,與我體育相關背景似乎毫無交集。
我滿懷好奇地接受了這場跨領域的咖啡訪談,交流一小時後,獲益匪淺。
▎跨領域的好奇,帶來新的視野
一開始我很好奇:「為什麼一位科技業的工程師,會來找我這位體育背景的學生訪談呢?」
他告訴我,他以往只會訪問科技業的同行,導致視野侷限在單一領域內。但漸漸他發現,不同領域的人在工作、生活、金錢觀等方面的看法截然不同。因此,他決定主動跨出舒適圈,從不同領域的人身上學習,藉此擴展自己的認知邊界,碰撞出新的思考火花。
▎來訪談前,他已經做了充足的功課
原因是我一直收到Linked上的瀏覽紀錄,所以我才有機會去問他。
他一開始就問我幾個問題:
1. 看我還是學生,怎麼會在推拿業待三年之久?
他認為我不像現在的大學生。工作短暫,可能做個半年或一年就會換其他工作。
我告訴他,因為我自己本身是早上兼職晚上讀書,在進公司之前有跟雇主講好,因此公司同意配合我上課的時間來排班。很謝謝公司對我待遇。
所以,我有這樣的彈性工作安排,維持課業表現的同時也能建立工作步調,,這也是我能做到現在的原因。
2. 我最初是如何進入按摩領域的呢?
身為田徑運動員的我,過去常跟防護員學習按摩放鬆技巧。大一的時候受到班上同學的推薦,加上我對按摩本身就有興趣,所以一做就是到現在三年多。
3. 在按摩過程中,我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首先,有些客人對年輕按摩師存在刻板印象,認為老師傅更有經驗,因此會質疑我的力道不足、經驗不夠,甚至拒絕我的服務。
我的解決方法是與客人充分溝通,盡可能以現有的能力來達到他們的需求。同時,我會提醒客人,下班後後需要自行放鬆,並配合適當的運動知識。
我會與客戶交談並建立口碑和google評論,逐步提升自己的可信度和專業性,提升回客率和人脈。
我的MBTI是I人,是內向型人格。
剛進入到這領域的時候,我希望與客人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時,迫使自己跨出舒適圈。所以一開始我在腦中設想了許多問題,比如詢問客人日常生活作息、工作型態,以及如何應對他們的回答。
結果,心中設想往往與實際反饋不一樣。後來發現這樣的胡思亂想反而給自己心理負擔。
後來我調整策略,不帶目的性與客人溝通,不再過度預設問題,而是以更自然的方式與客人建立關係。
這面牆阻擋了我的好奇心和對他人的興趣,因此我會以更開放的方式與客人交流,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不再給自己設定過多的心理負擔。
4. 關於未來的規劃,未來是否會繼續這個領域,或是轉向科技行業呢?
我希望能將按摩這項專業技術作為副業,因為只要不發生重大意外,我的雙手雙腳都能正常使用,而這項技能只要不要忘記都能終身受用。
而主業方面,目前還在探索階段,未來希望全職進入區塊鏈領域。
我目前正在經營一個區塊鏈項目,與跨校團隊一起建立,算是跨了半隻腳。
由於成立公司的主要原因是,有幾間創業競賽主的辦方規定給予獎金要實際運作,否則錢就石沈大海。
目前,我在專案中負責商務開發和撰寫文章。
▎關於生命的排序
5. 生命、健康和金錢,我的排序是什麼?
我思考後給出的答案是:健康、時間和金錢。
如果沒有健康的生命,即使擁有時間,也無法好好享受生活。例如,我現在工作非常努力,可能賺到很多錢,或者取得一定的事業成就。
雖然可能不會達到財富自由的等級,後生卻擁有大量時間可以享受人生,但是如果我的健康在工作中受到損害,即使有時間,也無法過上理想的生活。
因此,健康是我排在第一。
時間則不同,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無論是誰都擁有24小時。
關鍵在於如何利用時間進行槓桿效應,無論是透過人力、財務還是思維槓桿,放大時間的價值,才能發揮時間效應。
金錢的來源渠道非常多元化,比如可以通過借貸、槓桿投資、博奕獲取,或者透過傳統的工作賺錢,這是最直接的途徑。
此外,創業或向政府借貸也是可行的選擇。因此,我把金錢排在第三。
健康是首要的,其次是時間,最後是金錢。
對方則表示,他的排序是:時間、健康、金錢,這與我的觀點有所不同。
自從他投身電商行業,尤其進入電商領域後,他深刻體會到時間帶來金錢的價值。
他說:某一次出國旅遊,他發現邊旅遊的同時能享受時間帶來的便利。即使在無工作狀態下,也能透過被動收入維持生活。
這讓他能夠更好地規劃時間,不再局限於"付出等於報酬"的傳統工作模式。
有了更多可支配時間後,他得以關注健康,透過健康創造更多財富。
透過這段討論,我們彼此理解,每個人因經驗與環境不同,對人生的優先順序也有所差異,這樣的差異激發了彼此更深入的思考與探索。
▎為什麼許多人感到被框架所困?
對方提到,目前訪談下來,我的想法比較特別。原因在於他詢問了與我年紀相仿的朋友們,他們對未來的看法和自己的想法,都被自己的框架所限制。
當提出一些不同的觀點時,他們雖然答案都說很好、很棒,但不敢跨出自己的舒適圈。原因在於不敢面對困難,或者遇到一些陌生環境時,會給自己設想了太多。
對方分享說,他在科技業上班時,雖然賺了很多錢,但付出了時間成本和健康。對他而言,雖然錢賺得多,但無法達到生活上的平衡。他質疑為何要花青春年華和時間,無法陪伴家人和女朋友,犧牲了這些更重要的事情。
他詢問了科技業的前輩和學長,普遍得到的答案是,只要錢給到位,其他付出忍一忍就過去了。
但對他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生活方式,原因也在於被框架所限制。在科技業領域,大家聊的內容可能都差不多。
關於他們的想法,他認為可能源於原生家庭的影響。
在傳統家庭環境中,家人往往會告訴我們該好好讀書、上好學校、找錢多的工作,彷彿有一套標準流程。
在科技行業工作也是如此,似乎也有一套既定的SOP。然而,這我們的人生、生活和思想並不應該被SOP所束縛。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背景和特色,不可能完全一致。父母如此,同學也是如此。我們的出生、遇到的人和事,以及所處的環境和工作,都不會按照SOP進行。
▎一次啟發性訪談,開啟了跨領域交流的大門
訪談結束後,他告訴我,在過去訪談的人中,我的思維模式最與眾不同,有清晰的自我認知與願意跨出舒適圈的勇氣。而這次訪談也給我帶來極大的收穫,啟發了我對於人生方向、思維框架的重新檢視。
我認為是環境、生活圈會影響個人的思想和行為模式。
這次的經驗讓我更加堅信,與不同領域的人交流,能拓展彼此的視野,也許正是我們跳脫思維框架最好的方式。
若你也有問題想與我交流,歡迎隨時聯絡我,我們可以一同享受一場啟發性的咖啡訪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