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北部下雨,所以訓練地點改在活動中心。
一如往常的先熱身、做馬克操,接著準備正式主課表。
▌課表:體能循環
1. 抬腿跑 * 60 下
2. 伏地挺身 * 15 下
3. V 字 * 20 下
4. 半蹲跳 * 20 下
5. 波比跳 * 20 下
6. 開合跳 * 20 下
六個動作為一個循環,中間跑位的則是用慢跑取代走路,來訓練他們的體能和肌耐力,做到早自習下課鐘響為止(平均3 - 5組)。
第一組大家動作姿勢都算標準,但第二組之後全部的動作都跑掉了,伏地挺身做一半、大腿抬不起來……有的人開始邊做邊休息、偷懶沒做完,身為助教的我在一旁看的一清二楚。
▌體能與心肺的不足
體能上的不足,導致動作、心肺的負荷讓他們在姿勢動作上做不完全,這會影響姿勢上代償、訓練效果有限之外,嚴重的話可能會造成肌肉關節的受傷。
其中,有一位學弟體能、心肺都很好,但他的動作與大家一樣,姿勢不標準卻要求做的快。
我看到以上情況,要大家邊做邊調整,隨時在一旁提醒動作姿勢。告訴他們先要求動作做確實再要求快,訓練效果才會好。
但他們似乎不明白動作標準能帶來何種好處,所以我每次調整他們動作每次都跑掉,感覺心中只想著「趕快做,做的多才有達到好的訓練效果」。
他們除了跑姿需要大幅度的調整之外,心肺和基本體能都需要強化。
▌要改善的現況:
1. 訓練時間
平日的訓練時間,除了上午短短的40分鐘我與教練會一起看之外,下午有些人要去上補習班,或是自我訓練,難以監督他們的訓練品質與訓練狀況。
因此,我與教練徵求上午訓練時間在提早 20 – 30 分鐘,練習才不會倉促和收操不足。
2. 姿勢調整
很多選手在一開始訓練的時候,姿勢動作上大多是不標準的情況,也基於過往他們習慣性的跑步動作,需要長期的調整。因此每週安排一天來調整他們的跑姿。
3. 上肢與核心強化
很多選手通常只會按表操課,卻不知道出課表的目的是什麼。
而對於,田徑選手來說跑步是基本訓練,但容易忽略上肢強化與核心穩定性。因為下肢的跑與上肢的擺是連貫協調性的動作。兩者都不能忽略。
核心則是穩定身體重心,避免姿勢代償,鞏固腹部、腰部肌群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部位。
▌觀察、思考、調整
在每次的訓練過程中,觀察他們動作姿勢上需要改善的地放,不斷叮嚀與告訴每一位選手,並讓他們明白自己的不足,帶動他們思考如何去改善動作,例如模仿職業選手,或是與教練溝通詢問如何能提升運動表現。
經過一兩個月的調整和記錄,從中找出合適自己的訓練成效,促進他們自主學習找問題並解決的好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