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現代化的「證券公司」,來到倉敷老街,也得乖乖入境隨俗。門前黑板上以粉筆寫上市場前景,字好漂亮!牆面以特殊燒灼處理過的扁柏木築成,散發漂亮黃褐色澤。一整排舊釘子在雨水洗禮下,垂直劃出一道道黑線,替建築寫下歲月的註解。
這次下榻的旅館,就在這面優美木牆後方,與大原美術館相鄰的巷子裡。朋友幾年前住過後大力推薦,讓我訂房時充滿期待。
主業是餐廳,旅館是順便!?
轉進巷子沒多久,就看到醒目的招牌,可我卻在兩扇門之間徘徊——哪一扇都不像是旅館入口🤔 鼓起勇氣推開半地下室的餐酒館大門,才知道原來 Check-in 在餐廳辦理,行李也暫放在餐廳後方的小房間。
Hostel&Bar Cuore Kurashiki
傍晚回來時,嬌小的女店員主動幫我扛行李上樓(對、沒有電梯),讓我有些過意不去。帶房流程非常簡易,只有大致說明位置,其他只能自己問。稱不上熱情,但有問必答,也許是多數人都能接受的熱度吧(?)。
旅館中央是座天井,柔和日光灑下,三層樓的回字形建築圍繞著陽光和綠意,散發幾分南洋風情,讓我想起當年住過的泰國旅社。

CUORE倉敷
女性宿舍設計巧思,卻暗藏危機
老舊木門掛著超難轉的鎖,好像洗了花王綠瓶的頭髮,卡卡地澀到不行。反正這種鎖只防君子不防小人,其他室友索性就不鎖了💦。推開房門,一股悶了太久的潮濕霉味撲鼻而來,開始在心底隱隱覺得不妙。
我被安排在上鋪,需踏著鋪有辦公室便宜地毯的狹窄樓梯攀登。床位雖然已鋪好床單,但被子得自己套被套,我在半空試了幾次,最終放棄。
除了一小格能上鎖的櫃子之外,完全沒有置物空間,好險只背了兩個包,若是推大行李箱……也許就可以住到下鋪了!?
好好喔~真不想爬樓梯。
女生宿舍床位設計與一般背包客棧不同,不是傳統上下舖,而是把床直接嵌進牆體,隔間有一定隱私,也不會有床位搖晃、互相干擾的問題。
但房間已經夠狹窄了,竟還擠進一張桌子和小洗手台。可以不用特地開鎖門走去浴廁,在房內就能洗手很方便,但無形中也提高了房內濕度。更讓我哭笑不得的是:有衣架,卻沒有地方掛🤣

女性ドミトリールーム
不知道其他房客都怎麼做,是像我一樣脫鞋登階呢、還是直接穿著鞋子踩上來?想到這裡,我忍不住伸出食指,劃過床沿、床頭小桌,嗯……我不敢再續想床鋪的清潔度了。菩薩保佑,祝我一覺醒來不過敏🙏
共用衛浴倒是意外地整潔(只要不去細想浴室那張長毛踏墊多久沒洗),清潔和保養的POLA備品一應俱全。原本擔心數量不足得排隊洗澡,結果幾乎沒遇到其他住客。倒是在入夜後,隔著薄薄木門,才聽到交誼區傳來喧嘩聲。

共用衛浴
是公共空間、還是雜物棄置場?
公共空間僅有二樓的一小塊交誼區,有微波爐、冰箱、熱水瓶與咖啡粉、紙杯、攪拌棒。沒有任何餐具,想喝冷水得回餐廳麻煩店員裝,熱水瓶裡沒水了只能自己去洗手台接。這些都算不上什麼大問題,令人頭痛的是……
家電和一旁檯面佈滿厚厚灰塵、冰箱斑駁、沙發凹陷,就連好幾盆盆栽看上去都快枯死了。唯一能正常使用且最熱門的,大概就是菸蒂桶了吧🚬
開放式空間在視覺上很舒服,其實並不真的開放,仍舊是封閉的室內空間。最大的問題在於無法有效區隔吸菸區,通透的三層樓形成天然煙囪,共享二手煙。當然、還有噪音。

公共空間
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原來日本也有如此放逐自我的旅館。好在隔天醒來,蕁麻疹沒有發作,只有薄如蟬翼的床墊睡得我腰酸背痛。
原本還羨慕下鋪,後來無比慶幸我這臨窗小天地,能推開窗引進微風,早上還有太陽公公叫我起床🌞可以說,我就是靠著這扇窗平安活過這一晚的啊。
謝謝你讀完這篇文章!
好的內容需要投注加倍的時間和精力,蘿蔔存活無法只靠陽光空氣水💦
邀請你認養一畝蘿蔔田,支持蘿蔔在創作之路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