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走進莫斯科紅場的那一刻那該死的雨又落下了,我原本只是想找家咖啡館,結果卻被一棟建築生生定住了腳步。不是因為它大(其實沒有想像中巨大),也不是因為它神聖(雖然的確很神聖),而是因為它的外觀像一場彩色糖果風暴。這就是聖瓦西里主教堂——一棟看起來像是設計師嗑了伏特加以後畫出來的夢境建築。這已經是我第不知道幾次路過了,但這場命定的雨,讓我在教堂內待了一個下午。
東正教的聖像畫就這樣藏在這座色彩爆棚的教堂裡,像一張張安靜等待你凝視的臉。別急著自拍,先深呼吸,因為接下來你看到的不只是畫,而是幾百年來的神學濃縮,外加一點藝術家的靈魂灑糖霜。
聖像畫,乍看之下有點像小時候在聖經故事書裡看到的耶穌Q版插圖,只是顏色比較深,比例比較奇妙,人物臉上總有一種「我知道你昨天晚上幹了什麼」的超然眼神。這不是畫家不會畫,是他們不打算畫現實的樣子,而是畫出「靈魂該有的樣子」。
這些畫作不是裝飾,是一種神學的視覺密碼。在東正教的世界裡,聖像畫是一扇打開神聖領域的門。畫家不叫畫家,叫「iconographer」,字面意思是「聖像書寫者」。因為他們畫畫的時候要禱告,要齋戒,要心裡想著天使的樣子,而不是怎麼讓人物看起來年輕一點。這是一場手與心同時參戰的修行,而不是簡單的美術創作。
聖瓦西里主教堂裡的聖像畫更是另類。這裡不像拜占庭的那種金光閃閃的高冷風,而是帶著一種俄羅斯式的濃烈——顏色紅得像剛剛才經歷完一次革命,金得像黃金是不要錢的一樣,綠得像樹林剛淋完雨。整體風格不是「神聖不可侵犯」,而是「信仰不怕熱血」。
這座教堂其實不是一整個空間,而是由九個小教堂組合而成的建築,每一間都獻給不同的聖人或事件,例如喀山之戰的勝利(沒錯,沙皇蓋這個教堂是為了炫耀軍功),或者某位讓人民起雞皮疙瘩的神祕聖人。每一間小教堂的牆上、穹頂上、甚至支柱上都寫滿了聖像畫。這些畫不是給你欣賞的,是要你沉浸其中直到忘記時間。
例如你會看到基督全能者(Pantokrator),祂的右手舉起來祝福,左手拿著福音書,臉上那個表情,像是你高中班導知道你聯絡簿沒簽的那種「慈悲而不容妥協」。再例如東正教最經典的聖母憐子像,聖母臉貼著小耶穌,畫面溫柔到幾乎讓人忘了這其實是在一個寒冷又政治味濃厚的國度誕生的信仰圖像。
俄羅斯的聖像畫比起希臘的版本,多了一種「不怕醜」的真實感。他們不追求人體黃金比例,反而強調眼神的穿透力和神聖氣場的氤氳感。你看久了,會有種奇妙的感覺——你不是在看聖人,而是聖人在看你。他們不是盯著你,而是早就看透你,就像你內心那個在地鐵上想插隊卻假裝看手機的自己,一秒被識破。
有趣的是,這些聖像畫其實不只放在教堂裡。在傳統俄羅斯家庭,很多人家裡都有一角是「聖角(beautiful corner)」,擺著一幅或幾幅聖像,點著燭光。它們不是裝飾,是一種靈性保鑣。俄羅斯人相信,這些聖像畫是一條無形的熱線,直通上帝的客服部門,不限時段、不限語言、不需轉接人工。
聖瓦西里主教堂裡的聖像畫雖然經歷過歷史風霜——政權更替、無神論時代的壓制、旅客太多帶來的呼氣水氣——但還是頑強地站在牆上,像一個看破世間的智者,安靜地說:「我還在這裡,等你。」
所以如果你哪天站在聖瓦西里的某一間小禮拜堂裡,突然感覺到一種時間停止的寧靜感,別怕,那不是你缺氧,是你靈魂裡有一個小角落,剛好被那些色彩濃烈、眼神堅定的聖人,溫柔地點了一下。

他們不說話,但他們懂你。這就是聖像畫的力量。在那一刻,歷史不再是過去,而是正在你眼前慢慢展開的畫卷。你不是在參觀,而是在被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