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廊流 THE FLOW 首展「棲息之地」舉辦藝術家分享會—— 三位韓國藝術家來台,與觀眾分享創作與生命對話的旅程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2024 年 5 月 17 日,甫於北投開幕的藝廊「流 THE FLOW」,舉辦了開幕展《棲息之地 THE PLACE IN YOUR HEART》的藝術家見面會。三位韓國藝術家洪貞嬉(Hong Jung Hee)、Lee Sang-Ki 與 GEUMMONDANG 首度來台,親臨現場導覽與分享創作歷程,帶領觀眾一同走入他們心中的秘密之地,在午後的陽光與茶香中,共度一段關於藝術與內在感知的對話時光。

流 THE FLOW 位於北投捷運站步行三分鐘內的靜謐街角,是一間結合茶、頌缽的藝廊與療癒空間。品牌關注身心健康,期待透過藝術、頌缽與低刺激的茶品,幫助人們放慢腳步、感受生活,找回自我的生命節奏。本次首檔展覽《棲息之地》由六位韓國藝術家聯展,透過不同媒材與視角,呈現他們心中的安身之所,期待觀者在作品中感受到平靜、和諧與自我回歸。

在分享會上,藝術家洪貞嬉以其作品為線索,談到創作來自對「我是誰」的深刻提問與冥想體悟。她選用黃土、絲線與古董珠飾等具有時間痕跡的材料創作,傳遞宇宙感召與生命記憶。她說:「針線留下的不是完美,而是我們存在過的痕跡與交會的緣分。」她也鼓勵年輕創作者深入古典、回到自然,在觀察與沉思中找尋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

raw-image

藝術家 Lee Sang-Ki 則從自身的生活經驗談起,分享自己從東洋畫起步,發展至跨媒材創作的歷程。他提到童年時期與長輩一同撿壽石,開啟了對形體與象徵的敏感觀察,並延伸至對材料的自由運用。他近期開始思索「黑色」的意義,從排斥轉向理解,視其為宇宙與創作的起點。他過去曾來台遊玩,並以女王頭地形為靈感,融合克麗奧佩特拉與地母蓋亞意象,創作出向土地致敬的作品。他表示:「藝術來自生活,也必須回到土地。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處可以好好呼吸的棲息地。」

raw-image

藝術家 GEUMMONDANG 則分享自己如何以「油畫」作為創作媒材,並透過這一媒材進行長時間的層層疊加與調色,尤其著墨於青色這一難以駕馭的色彩。他認為作品的完成與否,只有創作者本人能判斷,創作過程是一場與時間與自身直覺共舞的歷程。對談期間也分享對於 AI 的看法,他認為 AI 雖能複製形式,但無法取代人類的感性與直覺,藝術家的價值正是在於這種無可替代的感知力與判斷力。最後他也強調,創作本質是一段無法全然預期的探索旅程,需開放地回應過程中的變化,並從文化背景與個人經驗中汲取養分,以形塑獨特的藝術語言。

raw-image

《棲息之地 THE PLACE IN YOUR HEART》展期將持續至 2024 年 8 月 31 日,歡迎前來「流 THE FLOW」從藝術家們傳遞平靜與和諧的作品中,找尋屬於自己的棲息之地。


raw-image

展覽名稱|棲息之地 THE PLACE IN YOUR HEART
展覽時間|即日起至 2025 年 8 月 31 日
展覽地點|流 THE FLOW(112台北市北投區豐年路一段37巷14號1樓
開放時間|每週三、五、六 11:00-18:00
官方連結|https://portaly.cc/theflowart.co
#展覽免費入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流 THE FLOW
2會員
7內容數
流 THE FLOW 是一間位於北投的藝廊,也是一個療癒的空間。 我們希望透過藝廊、頌缽與品茶放空,幫助人們放慢腳步、感受生活,找回自我的生命節奏。 「只需要在這裡成為自己。」 “Just go with THE FLOW…”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藝術是心想生; 藝術是低到如塵埃的美學,美 = 博愛; 當代藝術不應該只追求創新 = 自由; 當代藝術應該挑戰解決地球極端問題,中道精神 = 平等。
Thumbnail
藝術是心想生; 藝術是低到如塵埃的美學,美 = 博愛; 當代藝術不應該只追求創新 = 自由; 當代藝術應該挑戰解決地球極端問題,中道精神 = 平等。
Thumbnail
藝術是心想生; 藝術是低到如塵埃的美學,美 = 博愛; 當代藝術不應該只追求創新 = 自由; 當代藝術應該挑戰解決地球極端問題,中道精神 = 平等。
Thumbnail
藝術是心想生; 藝術是低到如塵埃的美學,美 = 博愛; 當代藝術不應該只追求創新 = 自由; 當代藝術應該挑戰解決地球極端問題,中道精神 = 平等。
Thumbnail
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紀錄,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也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南方」,就在眼
Thumbnail
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紀錄,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也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南方」,就在眼
Thumbnail
這篇藝評介紹了在觀賞《愚公移山:楊逵聲與影》及《在縫隙中拾起》兩檔展覽的感受和內容。
Thumbnail
這篇藝評介紹了在觀賞《愚公移山:楊逵聲與影》及《在縫隙中拾起》兩檔展覽的感受和內容。
Thumbnail
這是一場以藝術家江賢二先生的畫作為主軸進行的再創作。
Thumbnail
這是一場以藝術家江賢二先生的畫作為主軸進行的再創作。
Thumbnail
跟著畫中的線條跟意境、或許也會勾動內心的連漪
Thumbnail
跟著畫中的線條跟意境、或許也會勾動內心的連漪
Thumbnail
妳有想過在幾歲時回望自己的過去嗎?再進一步問,妳會想用什麼方法觀賞自己呢?很幸運,我在花蓮好地下藝術空間看到這場精心設計的攝影展「生之流動,靜之幻光」。攝影工作者羅惠瑜老師在與策展人侯鵬暉老師的合作下,完成這場精彩攝影策展。
Thumbnail
妳有想過在幾歲時回望自己的過去嗎?再進一步問,妳會想用什麼方法觀賞自己呢?很幸運,我在花蓮好地下藝術空間看到這場精心設計的攝影展「生之流動,靜之幻光」。攝影工作者羅惠瑜老師在與策展人侯鵬暉老師的合作下,完成這場精彩攝影策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