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
一開始就要探討龍宮舍利似乎有點困難,老樣子先來說文解字。再次搬出教育部國語辭典,先讓我們看看舍利是什麼。
舍利: 佛教修行者遺體焚化之後,所結成的珠狀或塊狀的顆粒。
泰國中部碧武里府有一座山,由於翻譯的關係有三百峰、千百峰與筆架山等名稱。
在三百峰裡有個神祕的山洞,裡面蘊藏著神祕礦石,這種礦石被稱為龍宮舍利。之所以被稱為龍宮舍利,除了因為礦石出現在山洞內,也因為這些礦石的由來充滿神秘色彩。龍宮舍利打哪來?
三百峰山洞裡的神祕礦石,龍宮舍利究竟打哪來,主要說法有兩種:
1. 龍王說: 龍王分得釋迦牟尼佛舍利並藏於深山洞中
2. 高僧說: 修行高僧在山洞中圓寂形成
龍王說
龍王說源自漢傳佛教的世界觀,由於最初三百峰的山洞是由華人所發現,因此時人以漢傳佛教的觀點試圖解讀龍宮舍利。漢傳佛教經典紀載,釋迦牟尼佛入滅後弟子將佛舍利分成三份,由諸天、龍王與人間所共有。諸天指的是天界的天神,也有說法認為天界的佛舍利就是西藏天珠。人間的部分由當時印度的八個國家所均分,龍王分到的則被認為是泰緬山中三百峰山洞裡的龍宮舍利。
龍王說的理論存在兩大問題,首先是漢傳佛教經典中龍王供養舍利的敘述與三百峰山洞中的狀況不符。 《卍續藏第74冊 No.1491 禮舍利塔儀式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49冊 No.2035 佛祖統紀 第4卷》、《大正藏第53冊 No.2122 法苑珠林 第40卷 舍利篇第三十七 分法部第四》、《菩薩處胎經》等漢傳佛經中皆有記載,龍王拿到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後紛紛建塔供養。換言之龍王獲得的佛舍利,應該被供奉在佛塔中。然而三百峰山洞中的龍宮舍利礦石周圍並未出現人為建物的痕跡,礦石也沒有被任何容器收納或包裹。龍宮舍利如天然礦石般,以自然狀態分布在山洞當中。支持龍王說的可能,只能將泰緬邊界三百峰巧奪天工的自然景觀,視為龍王所建造的佛塔。
龍王說的第二個問題,在於佛教文獻的版本不一。前面的龍王說是依據漢傳佛教經典發展出來的解釋,然而在南傳佛教中對於釋迦牟尼佛入滅後的遺骨,卻有著另一種說法。根據巴利藏文獻紀載,釋迦牟尼佛的遺骸由摩揭陀國、毘舍離國、迦毘羅衛國、遮羅頗國、羅摩伽國、毘留提國、波婆國、拘尸那國,共八個國家獲得佛舍利。當時八個國家對於誰能擁有佛的舍利爭論不休,一位名叫兜那的修行者現身調解。兜那認為眾人為此爭論簡直枉費佛一生的教戒,八個國家應該均分佛舍利並謹記佛的教導。最終八個國家均分佛舍利,為了感謝兜那八國便將用於盛裝佛舍利的寶瓶送給他。畢鉢國由於來到時佛舍利已被八國平分,於是獲得佛的骨灰。之後八個國家的佛舍利、佛骨灰與佛骨寶瓶,皆被分別建塔供奉。在巴利文獻中並未出現龍王與諸天取得佛舍利的說法,使得龍王說的根據難以得到歷史文獻的交互驗證。
高僧說
龍宮舍利緣起的另一種說法是高僧說。佛教自印度向東南亞傳播的過程中,曾有僧團行經泰緬山中修行,最終在洞中圓寂。自西元前兩百年起,孔雀王朝阿育王舉行佛教第三次集結後,便派遣須那和鬱多羅兩位僧人前往金地(現在的緬甸與馬來半島)弘揚佛法。西元1200年後素可泰王朝更是派遣僧人前往斯里蘭卡學習原始佛教,回國後同樣展開東南亞甚至一路到中國的弘法與貿易活動。14世紀阿瑜陀耶王朝攻下柬埔寨、泰國與緬甸後取代素可泰政權,同樣派僧人前往斯里蘭卡。除了制定完整的佛教與僧人制度外,也在東南亞地區進行傳法,連明朝鄭和前往阿瑜陀耶都留下該地區篤信佛教的相關紀錄。
龍宮舍利產生的確切年份難以界定,但其時間範圍約在西元前數百年直到15世紀以前。將其與佛教在印度、斯里蘭卡、東南亞、南亞甚至中國傳播的時間交叉比對,龍宮舍利極有可能是此期間僧人的遺骨所形成。由於三百峰的地理位置,與佛教歷史資料中僧人傳法的路線相符,使得高僧說成為龍宮舍利起源說法中的主流。然而即便如此,由於早期已使用了「龍宮舍利」這樣的名稱,後人便延續以此稱呼三百峰山洞中高僧的遺骸。
山洞中高僧的遺骨與洞穴中的礦物產生融合與交互作用,在漫長歲月後形成洞中奇特的龍宮舍利。龍宮舍利最初由台灣商人在山洞中所發現,早期經常與水晶、翡翠等寶石一同銷售。龍宮舍利的原礦大小、顏色各異,除了雕成華人熟悉的觀音、彌勒佛等法相之外在泰國也有崇迪、龍普托與阿讚多等與佛牌相關的款式。
龍宮舍利的配戴效果大不相同,有人覺得渾身發熱、有人覺得精神飽滿,除了體質之外也可能跟健康狀況有關。然而不論身體上的反應如何,龍宮舍利為高僧的舍利必然有保佑配戴者、賦予正向能量等如同佛牌聖物般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