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經濟評論家父親給兒子的一封信
作者:山崎元
這不是一本大書,甚至可以說是一本相對輕巧,方便隨身的小書,裏面沒有什麽偉大的道理,字裏行間透漏出對兒子的愛的叮嚀。作者山崎元在得知自己不久於人世的最後時間,透過寫信的方式,將自己這一路走來的人生體悟,經驗傳達給兒子。由於鮮少有父親願意用這樣相對柔和的文字來表達自己,也令我感覺這本書閲讀起來格外舒服及有説服力。
#理財三原則
「長期」「分散」「低成本」
長期投資不隨意賣出,手續費就是貨真價實的負報酬,分散投資比集中投資好,指數型基金投資上臂主動型基金有利。
作者提到的這三點和之前閱讀過的《長期買進》一書中周教授所提的一樣。不隨意轉換,因爲買賣進出都是成本。長期持有待有需要用錢時再適時賣出。而巴菲特也建議自己的妻子在他走後請夫人將資產大量轉換為S&P500,個股的表現會受個別公司營運狀況、產業趨勢等因素影響,而指數型則主要受到其追蹤之指數的波動與市場趨勢影響。
#職涯規劃三大年齡
28,35,45 這三個年齡階段正好也是我職涯有比較大變化的時候,這年齡數字我還真有好多感想。
28前決定自己的職業。我自己確實也在差不多28,29時發現大概我的主要職業就差不多是這個方向了。
35的前後也確實正是我相對收入提升較快的時候,那時感覺自己備受肯定,工作家庭也逐漸穩定。
45前後呢,正是我目前正經歷的階段。過去10年來時常受到公司組織大變動調整的我,逐漸開始對公司這樣的組織抱有了很多的Question mark。
開始缺乏歸屬感的時候便該思考人生未來第二座山的歸屬時刻了。其中作者提到 #一項領域的自我投資年限是2年。 以一份工作來説,確實第一年新人期應該有大半年都在瞎忙。大概走完一個年度cycle進入第二年之後就開始感覺到自己是否可以勝任這個工作,完全呼應作者説的「門外漢到下一個階段」。
即將進入45還在浮沉且不知何時才可以上岸的我,也是規劃以2年爲一個目標期間,接觸不同領域,透過實際參與,如同實習一般,看自己是否可以在50前逐漸走出自己的第二曲綫。
書中最後提到 #幸福感就來自你那一刻的感受 , 這句話真的好有意涵。即便我還在浮浮沉沉,但每天依舊會有令我感受到幸福的時刻,特別是在志工服務時,其實最大因素正是「自我認同感」。手心朝下時的我們可以獲得的更多。
正如同作者的座右銘:「將正確的是,最好是有趣的事,傳達給許多人知道」。朝著自己的信念前進時,看到的風景就會是美麗的,即使是繞遠路,也正因如此得以看到更多其他人看不見的風景。
這本書給我的啓示與感觸真的很多,實在列舉不盡。很多内容也説出了這些年人在江湖所經歷體驗的感觸。深深覺得作者的兒子真的很幸運有如此開闊眼界的父親,而這本書就如同踏入江湖的葵花寶典,集結了高手在江湖過關斬將的各種經驗談,按寶典練功,再加上些自己的領悟的話,在與高手過招時應該也能破招以對。
#歐陽talk書秀
#第8季
#關於金錢人生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