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我在台北上班,是個北漂族。有一天騎機車卡在內湖的車陣中,我心想:『這麼塞,我一個人騎,不如後座多載一個人,大家一起上班、分擔交通費,還能少一點車、多一點連結。』就是這麼單純的念頭,成了 Ridey 樂抵的起點。」--- Ridey 創辦人 Ken
本集《厝內話》邀請到 Riedy樂抵共乘 的創辦人Ken,分享他如何從「騎車時的靈感」,一路走到打造出台灣在地的共乘平台。

👀 本集你會聽到:
- 台灣共乘文化的現況與挑戰
- Ridey 的誕生故事與創業契機
- 厝邊與 Ridey 的奇妙連結:兩個團隊如何在創新基地中相遇
💡 重點內容搶先看!
✅「第一次嘗試共乘,需要跟對方要身份證嗎?」有沒有一個可以讓大家安心的制度、平台,幫助我們讓共乘成為一種新文化?
✅「台灣共乘文化有哪些制度縫隙與法規灰區?」來聽聽Ridey 創立之初的研究觀察及和公部門的溝通過程?
✅「你要上傳身份證、還要有駕照、行照、良民證……」我們以為這是基本門檻,但用戶卻轉身離開了,甚至連註冊都不願意完成。安全性與便利性如何取捨?創辦團隊從這個慘痛的經驗中學到了什麼?
✅「支持你的朋友不一定是你的目標用戶?」人們往往從自己的經驗出發,而不是真的使用者的角度...真的會使用的人通常都不是我們身邊的好朋友。新創的辛酸血淚這裡通通說給你聽。
💬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通勤故事、共乘經驗,或任何想對 Ken 或我們說的話。
🌟 如果你聽得津津有味,請別忘了在收聽平台留下五星好評! 你的每一個讚和支持,都是我們繼續分享真實聲音、挖掘有趣故事的最大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