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利多銷」這個名詞很容易懂,指的是商家利潤少一點,但給人感覺CP值高,所以可以多賣出一些。賣得多,自然就能賺到錢。
下面這兩個例子,經營者都是女性,也都符合薄利多銷的定義,但開展出來的人生,卻是完全不同的版本。
便當店A:
店家提供三樣主菜以及六七種小菜,顧客可以選一樣主菜和三種小菜。小菜的份量不僅比一般的便當店多,售價更是低於市價二、三成,因此用餐時間門庭若市,總是高朋滿座。
便當店B:
一樣有三種主菜可以選,但小菜是店家搭配的,大約有五種,每一種的份量都只有一點點,但整體份量和一般店家的總量差不多。主菜和小菜品質很好也很美味,售價也和一般的店家差不多。但來客數只有A店的一半。
如果光是看來客數,大部分人會以為A店生意好,獲利應該比較高。但如果你學的是經濟或對成本略有研究,你應該看得出來,獲利比較高的會是B店家。不僅可以賺到錢,也賺到更多時間。
關鍵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售價,二是工作量。
A店家的平均售價,比一般店家要低,等於每一個客人少賺$30。因此如果B店家賣一個便當可以賺$50 ,那麼A店家只能賺$20。所以B店家只要賣出40個便當,就能獲利$2000 ,但A店家卻得賣出100個便當,才能賺到$2000。
這多出來的60個便當,需要花更多的心力去採買,製作。因此雖然獲利是一樣的,可是付出的工作量卻是兩倍以上。
另外A店家還提供六七樣小菜讓客人選擇,這表示店家要準備的小菜樣式以及份量,都要比較多,除了成本提高之外,也要付出更多的人力。
所以同樣是一天賺$2000 ,A店家付出的人力以及時間成本,幾乎是B店家的兩三倍。因此A店的老闆娘,常常跟朋友訴苦,說自己做得好累!
朋友曾經建議她,不如把售價調高,至少跟市價差不多,這樣可以多賺一點。但老闆娘表示,她很擔心價錢一調高,客人就不來了。因此即便付出與收穫嚴重失衡,她還是咬著牙繼續苦撐!
而B店家的老闆娘,狀態就完全不同。雖然她的便當提供五種小菜,比A店家的三種多了兩樣,但是她只要準備五種(A店家要準備六、七種),而且量也不用太多(足夠每天要賣的便當數量即可)。整天的工作量只有A店家的一半不到,所以工作之餘有更多的時間能夠休息。因此她的人生,是比較平衡的。
而人一旦開始失衡,累積久了身心都會出狀況。後來A店的老闆娘,果真生了一場大病。
因此像這樣的薄利多銷,你會把自己也賠進去。
我們來看看B店的經營模式。
目前坊間的便當店,大約提供三種小菜。但有些店家在三種蔬菜當中,會有一、兩樣用冷凍蔬菜來代替(例如牛蒡或青豆)。而冷凍蔬菜對很多人來說,只是把便當盒的空格填滿,讓便當看起來不致於太空虛,因為他們根本不吃。所以如果便當店的三樣小菜都是現做的,真的會讓人豎起大拇指,想給他100個讚。而B店家的小菜不只現做,還提供五種菜色,而且品質都是嚴選的,吃的出蔬菜本身的甜味,整個便當吃起來是有幸福感的!
所以她的薄利多銷策略,是在配菜上「給的比較多、比較好」。這就像你和隔壁都在賣蚵仔煎,收費都是$50 ,但是你給的蚵仔多兩、三顆。這個「給的比較多」,相對會讓你的成本增加一點,但是並沒有增加太多。而這增加的一點點,就會讓你的來客數,比隔壁要多很多。這樣你的獲利就會比較高。
這是比較正確的薄利多銷。也就是不要把價格訂得很低,而是價錢跟人家一樣,但是你能夠多給一點點。只要有多這麼一點點,顧客就會感受到的。
但是A店的老闆娘,擔心把價錢調高顧客就不來了,於是一直在很消耗的狀態下運作,終於導致身體出了問題而被迫喊停!
不過這種擔憂,是很多經營者都會有的。這樣的擔憂,是源自於內在的恐懼,一種覺得自己渺小,沒有價值的信念。也就是你覺得自己不配過上好的生活。這種內在無法肯定自己的信念,就會選擇用低價來吸引消費者。
而內在的擔憂所形成的吸引力法則,在物質世界的呈現,就會是你一直害怕的樣子(貧窮),也就是愈擔憂愈會成真(DNA的反轉法則)。唯有你的內在開始變得豐盛,外在才會顯化出豐盛的樣貌。
要化解這種恐懼,讓內在變得豐盛,並不是頭腦知道了,馬上就能做到的。但你可以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去練習「感謝意識」,就能將內在很深層的恐懼抹除。
培養感謝意識,其實很簡單。你可以參考下面這篇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A7eQEH2uH/ 或是閱讀禪師《奉獻》這本書(註1),也可以選擇來上單堂課:「再見我的無價值感」(連結在留言處)。
當你的內在真的有「從感謝而來」的豐盛感,你自然會有力量跨越那條一直耗損自己的老路,走向真正的豐盛!
註1 :《奉獻》章成禪師、M‧FAN 著。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