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很生氣先生指著她的鼻子說:「你每次都這樣,怎麼講都講不聽!」
這婦人抱怨著,自己才不是這種人,明明是先生有好多小毛病,她講了好多年,先生也完全沒改。所以這句話應該是她對先生說,才~對~啊!
聽起來這對夫妻在這個觀念上的想法倒是很一致,都覺得對方老是這樣,怎麼講都講不聽。
這種無奈的心情,在很多老夫老妻的身上,都可以看見。例如我的朋友夫妻A。
A先生會這樣抱怨他的太太:一天到晚往外跑,說是跑去做志工去幫人家打掃,結果自己家亂七八糟的,不是應該先把自己家顧好,有空才出去嗎?她這樣根本就是本末倒置,講好多次了都講不聽…
A太太會這樣抱怨先生:每天睡覺都要人家催,都幾歲的人了還跟小孩一樣,真不知道為什麼都搞到好晚才來睡覺,講都講不聽…
這種場景在一般家庭很常見,時間久了如果雙方依然故我,夫妻就可能變成怨偶,同床異夢,漸行漸遠…
這種講都講不聽的情況,看似無解,但其實是有解方的。第一步是先來拆解,對方不想改的心理因素。
因為先生希望太太多花點心思在家裡,但是太太老是往外跑,沒有把先生的期待放在心上,所以他會覺得,妳自己都做不到,有什麼資格講我?
對太太而言也是這樣的。先生的壞習慣一直不改,只會要求我不要去當志工,我為什麼要聽?
因此對方講都講不聽,其實心裡面是這樣的機轉。
如果你希望對方能夠改掉他的壞習慣,那麼你能不能先改掉自己的呢?這個才會是關鍵喔!
在章成禪師的課堂中,同學C的狀況,也和朋友A很類似。
C對先生也有諸多抱怨。例如,只要不在家過夜,先生一定要求她把所有電器的插頭拔掉,除了冰箱之外。如果是出國好幾天,她認為無可厚非,但只是回南部婆家過夜,隔天就回來,也要這樣搞,她覺得真是太~麻~煩~了~
有時候她趕著出門,真的會漏掉這件事(但頭腦會忘記,其實是因為心裡不想配合)。她認為先生實在是過度擔憂,根本不需要這麼恐懼!她不理解先生為什麼要這麼堅持?她也不想理解!因為她也期待著先生配合某些事,但先生都做不到!
後來她來禪師的課堂上學習一段時間之後,某天突然發現,自己並不是一個體貼的人。
她一直覺得先生「拔掉電源」的要求,是源自於內在的不安全感,而這種擔憂是「沒必要」的。但是那一天,她想起自己高中時期在學校的洗手間,曾遇到一個躲在廁所的偷窺狂。雖然自己什麼也沒被看到,但是卻被嚇到了。之後只要一個人去洗手間,一定會一間一間的檢查,確定沒有異樣,才能放心的上廁所。
認識先生之後,她跟當時只是男朋友的先生,敍述自己的遭遇和恐懼,從此只要外出上洗手間,先生一定在門外等她。但是現在的她卻沒能去同理先生的恐懼。想到這裡,她難過的掉下眼淚,並決心去改變。
於是她買了很多條有安全開關的延長線,把家中的電器都插在延長線上。每次出遠門,她會主動去關閉安全開關。
她只是默默去做,也沒有特地跟先生說,但她發現先生是有看見的。因為幾個月後,她先生也變了。先生不再像住常那樣,一下班就到冰箱裝冰塊,喝冰水,而是去飲水機裝溫開水。
她的先生一直很愛喝冰水,尤其是夏天。而愛喝冰水的習慣讓他每年夏天都中暑。為了先生的健康,她好說歹說的拜託先生不要空腹喝冰水,但先生也從沒放在心上。沒有想到只是買了幾條電線,竟然能讓先生改變累積了幾十年的習慣。
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那一句話:「我們不能要求別人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人都是有善念的,一般人如果感受到別人對他很好,通常也會回敬一分;有的人是你對他好一分,他會回敬你三分甚至是五分。這對夫妻就像這樣。
當太太願意去同理先生內心的恐懼,然後想著「如何消除先生的不安全感」?如何幫助他放下擔憂?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操作?接著有了實際的行動後,這份來自太太的體貼,先生也感受到了,所以先生會想起太太長久的叮嚀,能體會太太為他的健康著想的心意。因此他願意去回應太太,開始「戒冰水」。這就是一種愛的流動。
所以,如果你希望對方能夠改掉他的壞習慣,那麼你能不能先發現自己可以調整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