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欲望 第6章 擾動的同理心 突破淺薄欲望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第6章 擾動的同理心:突破淺薄欲望」以及其中「策略10  分享深刻滿足感的行動故事」是《模仿欲望》一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旨在幫助人們辨識並培養深厚欲望,進而打破負面模仿循環

第6章 擾動的同理心:突破淺薄欲望 章節重點

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擾動的同理心」(disruptive empathy)**,它被提出作為突破由模仿欲望所造成的限制和衝突的關鍵。

  1. 同理心與同情心之辨: 同情心(sympathy):字首「sym-」意指「在一起」,表示「感覺在一起」,我們的情緒容易與他人情緒融合,從對方的角度看事情,這暗示了某種程度的共識。然而,同情心也容易被模仿綁架,使我們在群體中迅速達成共識,可能阻礙真正深入的理解。 同理心(empathy):字首「em-」意指「進入」,指進入他人經驗或感受的能力,但能保有自制力與個體性。真正的同理心使我們能夠分享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而不必分享他們的欲望,從而理解他人為何想要某些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它是一種反模仿的特質,使我們能與他人建立深厚連結,同時不失去自我。透過同理心,當人們不再將對方視為敵對競爭對手時,負面的模仿循環就會被打斷。
  2. 淺薄欲望(Thin Desires)與深厚欲望(Thick Desires): 淺薄欲望:這些欲望建立在短暫、膚淺的事物之上,具有高度模仿性、傳染性且往往很膚淺。它們需要反覆被滿足,而且永無止境,具備消耗性,是一個惡性循環。例如,來自社群媒體的時尚流行、吃喝玩樂等。 深厚欲望:這些欲望是經過長時間依然確立的。它們是那些令人念念不忘、總把你拉扯過去的欲望。深厚欲望通常具備創造性和持久性,例如,追求攝影藝術或對自由、幸福和創造的追求。它們如同地表深處形成的鑽石,更接近地球核心,不易受環境變化影響。 深厚欲望往往隱藏在淺薄、短暫且衝動的欲望之下,難以輕易辨識,需要刻意探索。作者提到,許多人會隨著年齡增長學習培養深厚欲望,並辨別那些無法帶來滿足感的淺薄欲望。
  3. 核心動機驅力(Core Motivational Drive): 這些是持久、不可抗拒且永不滿足的行為能量,它們為生命設定方向,並解釋個人長期的行為模式。 辨識核心動機驅力是了解個人內在重要訊息的窗口,揭示人們在何種情況下感到最投入和最滿足。 透過探討這些動機,人們可以更精確地描述自己的核心動機驅力,並理解它們如何協同運作。例如書中提到的「探索(EXPLORE)」、「精通(MASTER)」和「理解和表達(COMPREHEND AND EXPRESS)」等動機主題。

策略10:分享深刻滿足感的行動故事

旨在透過同理心幫助人們辨識並培養深厚欲望,進而打破負面模仿循環

  • 策略目的:人們很少被要求講述他們深刻的滿足感故事,因此必須刻意在自己和他人身上挖掘這些故事。講述、聆聽和記錄這些故事的過程,能夠開啟同理心的新視窗,並藉此發現和培養深厚欲望。這些故事是辨識核心動機驅力的起點。
  • 「滿足感故事」(Fulfillment Story)的三個基本要素: 它是一個行動:故事的主角必須是具體採取行動的人,而非被動地接受體驗。 你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很好:這項成就必須是依據自己的評估,做得非常出色,與他人的看法無關,無論成就是大是小。 它為你帶來滿足感:該行動帶來的是深刻的、持久的滿足感和喜悅,而非短暫的安多酚激增。這種滿足感應在事後仍能感受,且只要想到就能再次體驗。
  • 影響與效益:滿足感故事是了解對人們最有意義的事情的窗口,它們往往描述人們在最佳狀態下的行為,且多數描述的是本質上良善的行為,例如服務他人、為團隊成功貢獻、對抗不公或為公益努力。透過分享這些故事,人們可以最大化團隊中每個成員的動機能量,並開啟一種非敵對競爭的正向欲望循環(循環二),分享豐富的共同利益。卓越的領導者會專注於培養深厚欲望,從而超越破壞性的模仿循環。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解浩靈的思考和紀錄本
9會員
134內容數
協助解決中小型製造企業數位轉型問題,傳產公司的痛點是缺乏 IT專業人才,我們提供便捷的智慧物聯網系統“EDC高效資料收集與分散式控制系統”。協助貴公司非專業人員短期培訓,即可自主完成物聯網部署,快速實現資料採集、資料可視、資料存儲和資料分析,助力傳統製造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 業務營銷|專案管理|工廠營運|跨業合作
2025/05/25
第二章「中年之路的到來」描述了進入中年階段的關鍵轉變和體驗。這個過程並非由自我意識控制,而是由內部壓力觸發的提前預警。 它標誌著生活舊秩序的混亂和自戀感的消退,以及「孤獨的公海航行」的開始。中年帶來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開始對內心、自我認同以及生命的意義進行深刻探索。
Thumbnail
2025/05/25
第二章「中年之路的到來」描述了進入中年階段的關鍵轉變和體驗。這個過程並非由自我意識控制,而是由內部壓力觸發的提前預警。 它標誌著生活舊秩序的混亂和自戀感的消退,以及「孤獨的公海航行」的開始。中年帶來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開始對內心、自我認同以及生命的意義進行深刻探索。
Thumbnail
2025/05/17
第五章「欲望的轉化」。這一部分探討的是「反模仿」(Anti-Mimetic)的概念,其核心是發展出能夠抵抗欲望破壞力的能力和自由。這與「模仿」是加速劑不同,「反模仿」是一種抑制劑。本章的目標之一是學習如何理解人們的核心,從而減少劣質模仿互動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5/17
第五章「欲望的轉化」。這一部分探討的是「反模仿」(Anti-Mimetic)的概念,其核心是發展出能夠抵抗欲望破壞力的能力和自由。這與「模仿」是加速劑不同,「反模仿」是一種抑制劑。本章的目標之一是學習如何理解人們的核心,從而減少劣質模仿互動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5/09
第一章探討了「暫時性人格」(Temporary Personality)的概念。這個概念與童年的經歷及其所帶來的影響緊密相關。 「暫時性人格」被定義為脆弱的孩童用以處理存在焦慮所採用的一系列策略。這種焦慮主要源於兩類童年創傷: ⑴ 被忽略與被遺棄的經歷; ⑵ 被生活壓垮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5/09
第一章探討了「暫時性人格」(Temporary Personality)的概念。這個概念與童年的經歷及其所帶來的影響緊密相關。 「暫時性人格」被定義為脆弱的孩童用以處理存在焦慮所採用的一系列策略。這種焦慮主要源於兩類童年創傷: ⑴ 被忽略與被遺棄的經歷; ⑵ 被生活壓垮的經歷。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