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以什麼樣的心境來紀錄這部小說作品,是我在思索著的,當來到了20歲,未成年人與成年人的界線,僅僅一線之隔,其中背負著的是對於未來的掌握以及自我的獨立,但真的跨過了這個年齡,我們的一切都會轉變成這個社會所期盼大人該有的樣子嗎?我想至少對我來說不是這樣的。人與人之間複雜的情感,包含友情、戀情,以及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各種擁有的、與失去的,這都是一輩子需要面對的課題,因此在這個年紀有幸接觸到了張曼娟老師的《海水正藍》這部作品,也願意將所思所想紀錄下來,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完成感,在讀得過程中的那些遺憾卻也只能釋然、糾結於角色之間的情感,交織在家庭以及成長間的複雜情緒,也都會隨著一字一句的紀錄,留存於現在,陪伴著我繼續成長。
而在看完了整本海水正藍,發現了前幾篇(長干行、落紅不是無情物、儼然記)讀完後自己感覺不會有太明顯的情緒起伏,這裡不是說讀起來乏味,而是讀完後會為書中的主角,書中的事情感到惋惜和難過,就像一顆大石頭梗在心裡的感覺,可是你不會在讀得時候有很明顯的情緒波動(還是其實我對愛情較無感?因為這前三篇的內容較著墨在人與人之間愛情的展現以及其中的情感糾葛上),到後四篇才開始融入了友情、親情等元素,包含了
1️⃣永恆的羽翼,提及到了書中主角為人子女以及做為他人伴侶的角色衝突和複雜的情感糾結。
2️⃣黃道吉日,生命中總會有某些時刻遇見某些人,他們不是你的親人,也不是你的伴侶,但是你一見到他們便會有莫名的熟悉感,在不知不覺中在意著他們,或關心著他們,漸漸的他們成為了你生活的一部分,儘管只有幾天,或幾個月。但你很清楚,你們之間的界線從來沒有超越朋友這條線,你們都知道彼此對彼此的情感只是「謝謝這個緣分讓我在這時遇見了你,也謝謝你給我這麼一段不同於以往生活的回憶」(但我一直覺得書中一直強調瑞瑞是單身女郎的部分有點詭異🫠)
3️⃣乍暖還寒時候,夾雜在友情、愛情以及親情中的關係,當我們背負著在原生家庭中得不到滿足,得不到愛的枷鎖時,這些傷口或是說不出的痛很容易會伴隨著我們成長之路持續存在。在這個故事中,孟琳在原生家庭中得不到的關心以及愛,在她逐漸長成的過程中變成了一道困住自己的圍牆,變得自卑、敏感以及無法定位自己的價值感,以至於在後來與他人建立友誼的道路上成為了一些梗在心頭,可能會不斷隱隱作痛的心結,而正是這些心結,使得孟琳做出了不理智的選擇,也許在最後也會有疑問,孟琳對秦展揚的情感,究竟是真的愛還是對可容的報復,我們無從故事中明確得知,可也是這些無法給出非黑即白回答的問題,使這個故事變得真實且讓人覺得貼近生活,讓人覺得迷人,因為很多生活中遇到的困境,不是一個辦法就可以完全解決,或是對社會上發生的憾事,總是很難用二分法,來判誰是對的,誰是錯的,儘管二分法這對我們的大腦來說是最有效率的資訊處理方法。
4️⃣海水正藍,是我覺得讀得過程中讓我情緒波動最大,也是讀完後我真的很喜歡的一個故事,不同於上一篇乍暖還寒時候,這一篇給我的感覺是一個完全無法挽回的悲劇,而且這個悲劇在故事中是一個在家庭環境中被迫早熟的男孩,為了挽回父母的婚姻而犧牲自己生命,但如果是推展到讀者的生活中,就可以延伸到方方面面,例如為了迎合他人,而逐漸失去自我的過程,為了適應這個社會,而漸漸磨平自己的模樣,長成社會期待的樣子,這些都是可以根據讀者無限延伸的課題。在這最後的最後,當我們幸運地越漸清醒,可能也會像書中碧紋阿姨詢問得「小彤!這就是你的交換嗎?這樣的交換,孩子!你可滿意?」,這樣的交換,你是否滿意?是你要的結果嗎?
其中這篇故事是以碧紋阿姨的視角來敘事,第一人稱的代入感,讓我們感受到碧紋阿姨,或是任何置身於小彤、雪雪這個家庭的「外人」的愛莫能助,的那個無能為力的崩潰感,小彤曾說過「因為,外公、外婆和小阿姨,都不能保護我。」成熟的讓人心疼,也可以知道在那樣的環境下,七歲的小彤必須獨自承擔起母親離婚後離開他的那種巨大的悲痛和思念(母親遠在澳洲),同時還要保護自己的雪雪妹妹,龐大的壓力和情緒卻無處發洩,無人聽他訴說,最後只能像來寶一樣走上犧牲生命這條絕路。
另外還有一個最讓人心痛的事實,就在小彤努力的向外求援,(這裡的求援不是單單的小彤想媽媽,而是小彤的爸爸和高保姆對小彤、雪雪採很高壓的控制手段,在小彤生病時,高保姆截斷三次小彤給碧紋阿姨打得電話)努力的向外公、外婆、碧紋阿姨,甚至打電話給遠在澳洲的媽媽,給得回覆都是無可奈何的嘆息,或是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訊息,「要小彤乖乖聽話」,這話在小彤犧牲生命後聽起來格外諷刺,也許正是不斷地接收「乖乖聽話」,所有自己的求援都不被正視,不被理解,甚至自己一絲絲的反抗(逃家),小彤的爸爸都只會理解成為什麼要無理取鬧?為什麼我這麼努力了可是小彤卻還是只想媽媽?而這也是壓垮小彤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這整部《海水正藍》作品中,可以清晰的感覺到每篇主角的性格以及情緒,而在作品主題線的安排上,不只談論到了愛情,還有友情以及親情,透過人物之間的關係,逐漸牽引出一段段讓人眷戀的故事,其中乍暖還寒時候以及海水正藍是我很喜歡的兩個章節,作者透過細膩的筆法描繪出了角色內心複雜和糾結的情感,在與其他角色的對話中也可以感覺到,這些對話就像是生活中的那些會勾起你思緒,會引起你情緒反應的話語,使得讀者會感受到,這個角色是真正的活在了現實生活中,而他們所遭遇的那些困境或事情,可以進一步的成為我們未來的借鑑,或是成為一個可以讓讀者安放心靈的陪伴。
最喜歡的雖然是乍暖還寒時候這篇,但海水正藍這篇卻是帶給我更不一樣的感受,一種更無情,更挽救不了什麼的無助感,其中有幾句內容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這些內容是我覺得很能牽動我情緒的,所以特別想紀錄下來:
1️⃣ 『我一定聽話!我以後好好彈鋼琴!我做完功課才看電視!我不打電動玩具!我會照顧雪雪!!我下次考第一名!你們不要離婚好不好?我………………我………………』他再想不出什麼辦法,渴盼的望著對立著的姊夫、姊姊,像一個等待宣判的死刑犯,猶等待著可能出現的一絲希望。可是,流著淚的姊姊說道:『不可能了,小彤!』
看了這段真的好難過,我真的可以感覺到小彤的無助和極力想要挽留的那種激動的情緒。
2️⃣ 『我不知道學琴的孩子會不會變壞;但是我知道,除了鋼琴、除了畫畫,還有關懷和愛—有足夠的愛,孩子就不會變壞!』
3️⃣ 『小彤,媽媽不在身邊,你要活得好好的,才能讓媽媽放心……………像蕭叔叔的媽媽,很早就過世了,可是,我也長得這麼大了,是不是?長大了,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長大了真的能做想做的事嗎?長大了真的能解決所有問題嗎?我看到這邊的疑問。
4️⃣ 『小阿姨,人如果死了,還能活過來嗎?』、
『那······如果我死了,是不是可以到我想去的地方?可以看到我想看的人?』
真的覺得好無能為力,小彤只是單純的想要媽媽在身邊,他不在乎自己到底死了能不能真正換回媽媽,也不知道自己死了對於活著的人來說會帶來多大的痛苦,他只是純真的相信著那些不存在的童話故事,相信著只要他願意犧牲,他就可以完成他想做的事情(儘管我覺得小彤七歲了,應該是要知道這只是個童話故事,可是可能當期待一件事的意願或是信念,遠大於自己當下所遭遇的困境或痛苦,也許那些犧牲或是要他交換的事物,對小彤來說就已經是無所謂了。
5️⃣ 『媽媽!我不要回家,我真的不要。媽!妳回來好不好?………………那,妳帶我到澳洲去好了!我一定聽話………………那要等到什麼時候?啊?長大以後?可是,我什麼時候才可以長大嘛!媽!媽媽!妳不要哭嘛!對不起!妳不要哭………………好!好嘛!我聽話………………我乖…………………』
也是看了讓人心碎的一段話,為什麼孩子必須是父母親婚姻出現裂縫時的犧牲品?
6️⃣ 小彤曾在電話裡說,他再不敢一個人跑到這兒來了。『因爲,外公、外婆和小阿姨,都不能保護我………………。』我們是愛你的,我們絕對想保護你的!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