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隨著 Steam Deck、ROG Ally、Ayaneo 等各款遊戲掌機的相繼推出,「掌上 PC」這個概念終於從夢想走進了現實。對於玩家來說,高效能、長續航、輕巧便攜的掌機,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幻想。然而,伴隨而來的,是越來越複雜的硬體規格與命名規則,讓消費者在選購時往往一頭霧水,稍有不慎就可能踩雷。
就在 2024 年 6 月 9 日,AMD 正式發布了全新一代面向掌機平台的 Ryzen Z2 系列 APU,一口氣推出五款新型號,分別是:
- Ryzen Z2 A
- Ryzen Z2 Go
- Ryzen Z2
- Ryzen Z2 Extreme
- Ryzen AI Z2 Extreme
那麼,Ryzen Z2 系列到底值不值得買?當中又有哪些型號是「真香」,哪些是「地雷」?今天我們就來一一拆解,讓你在入手掌機時不再被命名繞暈,做個精明的玩家消費者!
一、什麼是 Ryzen Z2 系列 APU?專為掌機打造的高效能晶片
首先簡單複習一下基本概念。APU(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是 AMD 特有的處理器名稱,它將 CPU 與 GPU 整合在同一顆晶片中,不僅體積更小、功耗更低,還能提供不錯的綜合運算與圖形效能,非常適合空間受限的行動裝置,比如筆記型電腦與掌上型遊戲機。
這次的 Ryzen Z2 系列,就是專為 Windows 掌機平台所設計的新一代 APU,支援最新的 LPDDR5X 記憶體,並全面導入 RDNA 3 / RDNA 3.5 架構的整合繪圖核心,在效能與能耗之間力求平衡,滿足玩家對 1080p 甚至 1440p 遊戲體驗的追求。
二、真正的新品只有這兩款!重點搶先看
在五款 Ryzen Z2 系列 APU 中,真正具備實質新架構升級的,其實只有以下這兩款:
✅ Ryzen Z2 Extreme
- CPU:8 核心 / 16 執行緒,基於 Zen 5 架構
- GPU:16 組 RDNA 3.5 核心
- 記憶體支援:最高 LDDR5X-8000
- TDP 範圍:15~35W(可調整)
- 特色:最高等級規格,完整發揮掌機效能潛力
✅ Ryzen AI Z2 Extreme
- 基本上與 Z2 Extreme 相同
- 唯一差別:屏蔽了 NPU(神經處理單元),不具備 AI 加速能力
- AI 運算能力:Z2 Extreme 可達 50 TOPS(兆次運算/秒)
這兩款新品無疑是本次發布的重頭戲,不僅採用最先進的 CPU 架構,還配備了新一代 RDNA 3.5 GPU,無論是遊戲表現還是多工處理能力都更為出色。尤其對於追求極致效能的玩家來說,Ryzen Z2 Extreme 將是目前掌機平台上最強悍的選擇。
三、換湯不換藥?這些型號其實「不太新」
可惜的是,其餘三款型號就顯得有些「誠意不足」,甚至可以說是舊瓶裝新酒:
🔸 Ryzen Z2
- CPU:8 核心 / 12 執行緒,Zen 4 架構
- GPU:12 組 RDNA 3 核心
- 記憶體支援:最高 LDDR5X-755
- TDP 範圍:15~35W
這款其實就是 Ryzen Z1 Extreme 的小幅改良版,雖然換上了更高頻的 RDNA 3 GPU 與新一代記憶體支援,但核心架構並沒有升級。如果你已經看過 Z1 Extreme 的表現,那麼 Z2 只能算是「保守升級」,適合預算有限但仍想體驗較佳畫質的玩家。
🔸 Ryzen Z2 Go
- CPU:4 核心 / 8 執行緒,Zen 3+ 架構
- GPU:12 組 RDNA 2 核心
- 記憶體支援:最高 LDDR5X-6400
- TDP 範圍:15~35W
這是專為 Lenovo Legion Go 定制的型號,整體規格甚至比 Ryzen Z1 還要弱。如果你不是特別偏好 Lenovo 掌機,或是預算非常吃緊,建議可以跳過這一款。
🔸 Ryzen Z2 A
- CPU:4 核心 / 4 執行緒,Zen 2 架構
- GPU:8 組 RDNA 2 核心
- 記憶體支援:最高 LDDR5X-6400
- TDP 範圍:6~20W
看到這裡應該不難猜到,這是一款定位入門級市場的經濟型 APU,採用的是四年前就已經問世的 Zen 2 架構。雖然價格可能比較親民,但效能表現恐怕難以勝任主流遊戲,更適合輕度娛樂或教育用途。
四、命名混亂、架構複雜:AMD 的命名策略怎麼了?
老實說,這不是 AMD 第一次在行動平台命名上引發爭議。從 Ryzen 6000 系列筆電晶片開始,AMD 就因為混合使用 Zen 2、Zen 3、Zen 3+ 等多代架構,加上不同世代的 GPU 混搭,導致消費者在選購時常常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買到了什麼等級的產品。
這次的 Ryzen Z2 系列同樣延續了這個傳統,五款型號中就包含了 Zen 2 到 Zen 5 四個世代的 CPU 架構,以及 RDNA 2、RDNA 3、RDNA 3.5 三種 GPU 技術,堪稱近年來 AMD 掌機平台命名最混亂的一代。
對消費者來說,如果不仔細研究每個型號的詳細規格,很容易就會誤以為所有「Z2」開頭的型號都是相同等級的新品,結果花冤枉錢買了舊技術。
五、選購建議:聰明消費者的三大原則
為了避免踩雷,我們整理出以下三點選購建議,幫助你在面對 Ryzen Z2 系列時做出正確判斷:
1️⃣ 看架構,別只看型號
不要被「Z2」的字樣給迷惑,一定要確認它是基於 Zen 4、Zen 5 還是更舊的 Zen 2。一般來說,Zen 5 > Zen 4 > Zen 3+ > Zen 2,差距可能高達 20~40% 的效能差異。
2️⃣ 注意 GPU 世代
繪圖核心一樣重要,尤其是 RDNA 3.5 相較於 RDNA 2,在光追效能與 API 支援上都有明顯進步。如果你打算在掌機上玩《賽博龐克 2077》、《巫師 3》這類對畫質要求較高的遊戲,GPU 的選擇絕對不能馬虎。
3️⃣ 明確自身需求
你是重度玩家、想暢玩 3A 大作?還是只需要偶爾玩玩 LOL、原神?亦或是想買給小孩上網課、輕辦公?不同的使用場景,對應的 APU 型號也該有所不同。千萬別為了追求高規格而忽略了實際需求,否則只會浪費預算。
六、總結:Ryzen Z2 系列亮點與陷阱並存,選購前務必擦亮眼
Ryzen Z2 系列的推出,象徵著 AMD 在掌機平台持續發力的決心,其中 Ryzen Z2 Extreme 與 Ryzen AI Z2 Extreme 更是實打實的全新架構旗艦,為高端玩家提供了強悍的效能選項。但與此同時,其他幾款型號則或多或少帶有「舊酒新瓶」的性質,如果不仔細辨別,很容易就會選錯。
對消費者來說,這是一次機會,也是一場考驗。機會在於,市場上終於出現了多款規格落差明顯的 APU,讓不同需求的玩家都能找到合適的選擇;而考驗則在於,AMD 混亂的命名方式,很容易讓人在選購時陷入困惑。
所以,下次當你看見「Z2」這個字眼時,別急著下單。打開規格表、查清楚架構、想清楚用途,這樣才能確保你買到的,是你真正需要的那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