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ST 歷年最大觀測成果釋出!COSMOS-Web 專案開放 1.5TB 宇宙寶藏資料,重新定義人類對早期宇宙的認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仰望夜空,那些閃爍的星辰是否曾讓你好奇:它們是何時誕生的?宇宙又是如何從一片混沌演化至今?如今,隨著科技不斷突破,我們終於有能力一步步揭開宇宙誕生之初的神秘面紗。而就在最近,由 NASA 支持、被譽為「JWST 首年最大規模觀測任務」的 COSMOS-Web 計畫,公布了迄今為止最龐大、最全面的宇宙深空圖像資料,不僅讓全球天文學界為之震驚,也為未來數十年的宇宙研究立下嶄新里程碑。

這項計畫不僅拼接出超過 1 萬張圖像,涵蓋將近 80 萬個星系,更首度讓我們得以窺見宇宙在大爆炸後短短 2 億年內的樣貌。更重要的是,他們將這批總量超過 1.5TB 的珍貴觀測資料全面開放,讓世界任何角落的研究者、學生,甚至是熱愛星空的你我,都有機會深入探索宇宙最古老、最遙遠的角落。

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場改寫宇宙學的盛宴,看看 COSMOS-Web 究竟帶來了哪些令人驚嘆的發現,以及它為何被視為「未來數十年天文研究的寶藏庫」。


一、什麼是 COSMOS-Web 計畫?JWST 首年最重要的深空巡天任務

COSMOS-Web 是一項由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羅切斯特理工學院 聯合執行的宇宙學研究計畫,也是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JWST) 在第一年科學運作中,獲得最多觀測時間的專案 —— 總計超過 200 小時,遠超其他任務。

該計畫的目標,是利用 JWST 強大的紅外線觀測能力,對一片名為 COSMOS 演化場(COSMOS Field) 的天空區域進行廣泛而深入的巡天掃描。這片區域橫跨約 0.54 平方度(近似於三個滿月並排的寬度),是 JWST 到目前為止觀測過的最大範圍。

COSMOS-Web 的核心任務,是研究宇宙的「再電離時期」——這是一段發生在大爆炸後約 135 億年前的關鍵階段,當時宇宙中的中性氫氣逐漸被高能恆星與星系電離,使得光線首次能夠在宇宙中自由穿梭。藉由觀測這段時期的星系分布與特性,科學家希望能解開星系如何形成、演化,以及它們如何參與塑造我們今天所見宇宙結構的謎團。


二、1.5TB 資料全面開放!全球研究者都可以自由使用

COSMOS-Web 計畫最令人振奮的消息之一,莫過於它毫不藏私地將所有觀測資料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這批龐大的資料庫包含:

  • 近紅外相機(NIRCam) 觀測取得的 0.54 平方度天空圖像
  • 中紅外儀器(MIRI) 拍攝的 0.2 平方度區域影像
  • 超過 80 萬個星系的精細目錄
  • 互動式檢索工具,可依據座標、亮度、形狀等參數搜尋特定天體
  • 多波段校正後的乾淨圖像,方便天文學家進行後續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資料並非原始檔案,而是已經過 COSMOS-Web 團隊利用法國巴黎天體物理研究所的 CANDIDE 超級電腦 進行校正與合成的版本。團隊不僅去除背景雜訊、干擾訊號(如所謂的「雪球效應」幽靈影像),還將數千張圖像對齊、拼接與標註,最終才形成這套高品質、可供直接研究的資料庫。

「我們希望這些資料能成為未來幾代研究者的寶藏。」COSMOS-Web 首席研究員 Jeyhan Kartaltepe 表示。「任何人、任何機構,只要有點子,都可以用它來做研究。」


三、前所未有的發現:早期星系數量超乎預期

藉由 JWST 前所未見的紅外線解析力,COSMOS-Web 團隊在廣袤的天區中發現了數量遠超預期的早期星系。

「在其他波長下不可見的星系,突然之間就顯現出來了,那感覺真是令人難以置信。」英國赫特福德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 Maximilien Franco 兴奮地表示。

這些星系大多形成於宇宙極早期,有些甚至誕生於大爆炸後不到 3 億年內。它們的尺寸、形狀與亮度分布,為研究星系如何在黑暗時代中迅速形成與演化提供了關鍵線索。

此外,團隊還發現,許多早期星系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聚集在密度較高的宇宙環境中。這挑戰了過去認為早期宇宙結構較為均勻的觀念,也讓人重新思考「星系分布是否影響其演化速度」這個重要課題。


四、科學應用無限:從星系演化到宇宙結構形成

COSMOS-Web 所釋出的資料,不僅有助於我們理解星系的起源,更能幫助科學家解答一系列宇宙學上的重大問題:

✳️ 再電離時期的宇宙變遷

透過觀測早期星系的光譜與分布,研究者能追溯宇宙從「不透明」轉變為「透明」的關鍵過程,進一步釐清是哪些天體扮演了「宇宙點燈人」的角色。

✳️ 星系環境與演化關係

不同環境下的星系是否有不同的形成節奏?密集區域的星系是否演化較快?這些問題都能透過 COSMOS-Web 的廣域觀測獲得答案。

✳️ 宇宙大尺度結構的誕生

從星系的排列方式與相互作用中,科學家能重建宇宙早期的密度分布,進一步驗證各種宇宙結構理論模型。

這些應用不僅限於理論天體物理學,對未來的宇宙探測任務、星系模擬甚至人工智慧輔助天文分析,都具有深遠影響。


五、開放科學的典範:讓宇宙知識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資產

在 COSMOS-Web 計畫中,最令人敬佩的莫過於其「開放共享」的精神。

NASA 雖然透過資助使這項任務得以實現,但資料本身從一開始就秉持著公開透明的原則。團隊不僅即時釋出圖像與目錄,還提供詳細文件與教學資源,幫助新手快速上手。

「原始資料早就公開了,但如果不經處理,它就像一箱散落的拼圖。」Kartaltepe 解釋道。「我們花了大量時間校準、清理與合成,就是希望這些資料能真正被用起來。」

目前,COSMOS-Web 團隊已在歐洲提交資金申請,希望延續這項計畫的生命力。同時,他們也歡迎全球各地的研究社群加入,不管是專業學者、研究生還是業餘愛好者,都可以利用這批寶貴資料做出屬於自己的貢獻。


六、結語:COSMOS-Web 啟動宇宙探索新篇章

COSMOS-Web 的成功,不僅展現了 JWST 無與倫比的觀測能力,也體現了現代天文學「開放、合作、共享」的核心價值。它讓我們看見,即便是一個普通市民,也能透過網路接觸到距離地球數十億光年外的星系,並在浩瀚宇宙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問號與驚嘆號。

這是一場屬於全人類的探索之旅。從第一張深空照片,到如今涵蓋近 80 萬個星系的龐大資料庫,我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一步步逼近宇宙的真相。

或許正如 Jeyhan Kartaltepe 所說的那樣:「這些資料蘊含著難以置信的潛力,而我們對宇宙,依然知之甚少。」

是啊,正因為未知,才讓探索變得迷人。而 COSMOS-Web,正是我們通往宇宙深處的一扇新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亦幻亦真百科
2會員
307內容數
虛幻與現實的交織,聊聊虛幻幻與現實的那些事
亦幻亦真百科的其他內容
2025/06/11
在數位創作的浪潮中,Photoshop 一直是無可撼動的王者。多年來,它不僅是專業設計師的創作利器,更是數位藝術、攝影後製與視覺文化的象徵。然而,長久以來,許多用戶心中總有一個遺憾:如此強大的工具,卻始終難以完整地在手機上實現。如今,這個遺憾即將成為過去式。 2024 年,Adobe 正式釋出首個
2025/06/11
在數位創作的浪潮中,Photoshop 一直是無可撼動的王者。多年來,它不僅是專業設計師的創作利器,更是數位藝術、攝影後製與視覺文化的象徵。然而,長久以來,許多用戶心中總有一個遺憾:如此強大的工具,卻始終難以完整地在手機上實現。如今,這個遺憾即將成為過去式。 2024 年,Adobe 正式釋出首個
2025/06/11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每一次新的天文發現,都像是在人類知識的地圖上打開一扇未知的大門。而這一次,科學家們所面對的,是一個徹底挑戰現有理論的「不可能存在」行星系統。根據《Reuters》報導,一項刊載於國際頂尖期刊《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的最新研究揭露:天文學家在一顆質量僅有太
2025/06/11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每一次新的天文發現,都像是在人類知識的地圖上打開一扇未知的大門。而這一次,科學家們所面對的,是一個徹底挑戰現有理論的「不可能存在」行星系統。根據《Reuters》報導,一項刊載於國際頂尖期刊《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的最新研究揭露:天文學家在一顆質量僅有太
2025/06/11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顆脆弱的藍色珍珠,靜靜地懸浮在無邊的黑暗裡。每天,我們仰望星空,看見的是浪漫與寧靜,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們看不見的深空中,其實潛藏著無數顆可能終結人類文明的太空岩石。它們沉默不語,卻擁有毀天滅地的能量。而其中,一顆名為「2024 YR4」的小行星,在 2024 年底引起
2025/06/11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顆脆弱的藍色珍珠,靜靜地懸浮在無邊的黑暗裡。每天,我們仰望星空,看見的是浪漫與寧靜,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們看不見的深空中,其實潛藏著無數顆可能終結人類文明的太空岩石。它們沉默不語,卻擁有毀天滅地的能量。而其中,一顆名為「2024 YR4」的小行星,在 2024 年底引起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隨著國際間對月球資源的競爭加劇,本文探討為何現階段各國急於返回月球,以及未來可能發掘的資源與人類的太空任務計劃。分析了月球的稀有金屬、氦與水等資源的潛在價值,同時也反思了太空科技在國際間角力中的角色與未來發展。透過對科普文章的分析,揭示了這些知識如何啟發讀者對未來探索的想像。
Thumbnail
隨著國際間對月球資源的競爭加劇,本文探討為何現階段各國急於返回月球,以及未來可能發掘的資源與人類的太空任務計劃。分析了月球的稀有金屬、氦與水等資源的潛在價值,同時也反思了太空科技在國際間角力中的角色與未來發展。透過對科普文章的分析,揭示了這些知識如何啟發讀者對未來探索的想像。
Thumbnail
1976年,NASA的一名科學家從火星探測器傳回的照片中,發現了一個人臉形的建築,形狀如此規則的建築極有可能是人造的,這意味著火星上可能存在過某種文明。 而後,NASA為了吸引公眾對於火星和自身的關註,將這張照片公之於眾,沒想到單這張人臉照片就成了一個大新聞,然而NASA似乎不希望太多的關
Thumbnail
1976年,NASA的一名科學家從火星探測器傳回的照片中,發現了一個人臉形的建築,形狀如此規則的建築極有可能是人造的,這意味著火星上可能存在過某種文明。 而後,NASA為了吸引公眾對於火星和自身的關註,將這張照片公之於眾,沒想到單這張人臉照片就成了一個大新聞,然而NASA似乎不希望太多的關
Thumbnail
火星上出現的人臉建築和其他疑似外星文明遺蹟引發了人們對火星的疑問和好奇。除了人臉建築外,還有五邊形金字塔、碾壓痕跡、雕刻門洞等一系列奇怪的形態,在人類探索火星的歷程中陸續出現。NASA對這些建築一直遮遮掩掩,引發了人們對真相的質疑。究竟這些建築是光影幻覺,還是火星上曾存在外星文明的遺留痕跡呢?
Thumbnail
火星上出現的人臉建築和其他疑似外星文明遺蹟引發了人們對火星的疑問和好奇。除了人臉建築外,還有五邊形金字塔、碾壓痕跡、雕刻門洞等一系列奇怪的形態,在人類探索火星的歷程中陸續出現。NASA對這些建築一直遮遮掩掩,引發了人們對真相的質疑。究竟這些建築是光影幻覺,還是火星上曾存在外星文明的遺留痕跡呢?
Thumbnail
  自從瞭解到不能盡信「星際揭密」諸類陰謀論網站,兄弟便想另尋方法截取外星人動向,這是為何在早些日子,他倆把天文台潮汐資料影印帶回家。你看,倘若在撇除強烈季候風和地殼微變化等因素後,依然存在異常潮汐現象,有可能是飛碟到訪時駛進月球軌道內,其曲速引擎的負質量對重力區域造成影響。   然而最先提出這個
Thumbnail
  自從瞭解到不能盡信「星際揭密」諸類陰謀論網站,兄弟便想另尋方法截取外星人動向,這是為何在早些日子,他倆把天文台潮汐資料影印帶回家。你看,倘若在撇除強烈季候風和地殼微變化等因素後,依然存在異常潮汐現象,有可能是飛碟到訪時駛進月球軌道內,其曲速引擎的負質量對重力區域造成影響。   然而最先提出這個
Thumbnail
五年前的今天,2019年6月25日,由臺灣的國家太空中心所主導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終於順利地從50年前阿波羅11號前往月球的發射地、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SLC-39A發射台升空。國家太空中心在發射後173分鐘也陸續接收到福衛七號6顆衛星的訊號,為臺灣太空史又寫下新的一頁!
Thumbnail
五年前的今天,2019年6月25日,由臺灣的國家太空中心所主導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終於順利地從50年前阿波羅11號前往月球的發射地、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SLC-39A發射台升空。國家太空中心在發射後173分鐘也陸續接收到福衛七號6顆衛星的訊號,為臺灣太空史又寫下新的一頁!
Thumbnail
就像無數個床邊故事的開頭, 在很久很久以前…… 那是個無法用數字估量的年代, 無法用任何觀測方法看到的遠方。 當宇宙因爆炸而成形時, 第一批所產生的古老星系中, 有一顆神秘的星球, 被其他宇宙人泛稱為亞利安星球。
Thumbnail
就像無數個床邊故事的開頭, 在很久很久以前…… 那是個無法用數字估量的年代, 無法用任何觀測方法看到的遠方。 當宇宙因爆炸而成形時, 第一批所產生的古老星系中, 有一顆神秘的星球, 被其他宇宙人泛稱為亞利安星球。
Thumbnail
這一次原創小說要帶來米特奇亞星第一章:起源。
Thumbnail
這一次原創小說要帶來米特奇亞星第一章:起源。
Thumbnail
職業太空人 X 實體照片 X 圖表,最完整的宇宙圖鑑 本書《只有太空人才知道的美好宇宙圖鑑》由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撰寫,以實際的太空人經驗介紹各種宇宙的有趣事物!從宇宙的味道,到宇宙的顏色,甚至是太空人穿的太空衣、吃的晚餐,只要你想得到的疑問,都將在本書中為你一一解答!身為太空迷的你千萬不能錯過!
Thumbnail
職業太空人 X 實體照片 X 圖表,最完整的宇宙圖鑑 本書《只有太空人才知道的美好宇宙圖鑑》由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撰寫,以實際的太空人經驗介紹各種宇宙的有趣事物!從宇宙的味道,到宇宙的顏色,甚至是太空人穿的太空衣、吃的晚餐,只要你想得到的疑問,都將在本書中為你一一解答!身為太空迷的你千萬不能錯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