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學習或創作一首曲子之前,大家一定很自然會問:「這首歌是什麼調?」
接著就會聽到「C大調」、「A小調」、「升B大調」......之類的回答。
所以這個「什麼調」是什麼意思?大跟小又有甚麼差別?
什麼是調式
簡單來說,調式是一組特定音階的結構規則。
一首歌的調式將會決定音樂的情緒與風格。
判斷調式的重點有兩個:
- 音階由哪個音作為出發點(主音)。比如說若C 是主音,那這首歌就是C調。
- 其所形成的音程關係。音階中每個音之前的音程排列組合,會決定它是大調還是小調。
忘記音程是甚麼東西?沒關係可以回顧一下這篇:
樂理科普 - 音程名稱一次搞懂,以及為什麼完全音程是「完全(Perfect)」?
這篇文章我們先把重點著重在大調跟小調的定義:
大調(Major Mode)
音與音之間的音程排列模式:全全半全全全半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C大調,從Do 一直壓白鍵往上直到高八度的Do,其音程順序就會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小調(Minor Mode)
自然小音階(Natural Minor Scale)
把大調音階的第3、6、7音降半音,讓音與音之間的音程排列模式:全半全全半全全
C小調的自然小音階如下:

和聲小音階(Harmonic Minor Scale)
在自然小音階裡面,第7個音要接回第1個音,變成差了一個全音 (在大調裡是差半音),會讓和弦的「想要結束的感覺」不夠強烈。
作曲家通常想要用屬七 (而不是小七) 來接回一級和弦。因此大家就將第7個音降半音,成了和聲小音階。
C小調的合聲小音階如下:

旋律小音階/曲調小音階 (Melodic Minor Scale)
但如此一來,第6、跟第7音之間的音程變成了增二度,在作曲寫旋律的時候,這兩個音連在一起,對當時的作曲家來說聽起來十分怪異、邪門。
於是又多了另一條規則:
當音階往上走的時候,6、7音一起升高半音,往下走的時候,恢復自然小音階的樣子。
於是就成了旋律小音階,又稱曲調小音階。
C小調的旋律小音階如下:

只能說,規則就是人訂出來的哈哈。
當發現現有的規則有時就是會遇到不適用的狀況,那就只好打破。畢竟創作是自由的,沒有必要死守規則!
當發現這個被打破的狀況很常發生,人類就會再設法訂出另一套適用這個狀況的規則。
其實大調跟小調,只是7種常見調式的其中兩種,還有另外的5種沒有提到,下一篇再來慢慢整理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