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進電影院看《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理論上」是系列電影的最後一集,也是阿湯哥最後一次扮演特務伊森韓特。
說起來很奇妙,我這輩子進電影院看的兩次《不可的任務》,一次是剛剛看的最後一集,上一次則是1996年上映的第一集。時隔二十九年,再度進電影院捧阿湯哥的場,看到電影中滿滿致敬第一集的片段,內心的懷舊感並不亞於刺激感。
走出影廳,還有一點悵然若失。只看頭尾兩部,勉強算是有始有終,但中間怎麼會漏了那麼多集沒有持續支持?我跟弟弟從小就是《新虎膽妙算》(美國諜報影集,《不可能的任務》據此改編),因此,當《不可能的任務》第一集上映時,我們兩個小鬼便在表姊的帶領下,興沖沖地進電影院觀賞。
那年,我才十三歲。
第一集的場面固然沒有後面幾集那麼龐大,但許多經典橋段仍然在深深刻在我腦海中,尤其是伊森自CIA總局保險庫的天花板垂降到電腦前,竊取情資的那個名場面,記得我當時還忍不住屏住呼吸,怕呼吸聲會觸動警報。
對於一個青春期的少年來說,心裡當然會偷偷幻想自己將來成為如同伊森一樣英俊帥氣、身手矯捷的特務。走出影廳後,我還買了一張電影明信片收藏。
日後,每當身陷低潮,我總是想像自己逃離眼前的現實,加入特工組織,過著浪跡天涯的冒險生活。
然而,《不可能的任務》跟《新虎膽妙算》最大的不同是,後者重視團隊形象的塑造,並沒有哪一位組員特別突出;但前者卻側重於伊森.韓特的個人英雄形象塑造。
《不可能的任務》推出第二集時,我是在表姊家看DVD。我還是覺得好看,但結尾的飛車追逐、沙灘決鬥,阿湯哥卻耍帥得有點過頭了。
從第三集以後,我對《不可能的任務》系列的期待值便沒有那麼高,頂多是電視上剛好播出才順便看看。至於阿湯哥在每一集都會施展的過於冗長又沒有必要的賣力狂奔,我漸漸感到反感。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阿湯哥隨著年紀漸長,臉部頻頻動刀整型,不復當年的自然帥氣,還顯得有點僵硬。
於是,「跑跑僵臉人」對我不再具有吸引力……
直到聽說《最終清算》將是阿湯哥最後一次飾演伊森.韓特,我一時感傷;剛好Netflix近期上架第七部《致命清算》,我這才趕緊惡補了第七部,並且進電影院觀賞第八部《不可能的任務》。
抱著懷舊的心情走進影廳,《最終清算》果然沒有讓我失望--
第一集中,伊森潛入CIA保險庫竊取情資,因此被連累而調到阿拉斯加冰原的分析員威廉唐洛,驚喜現身。好在他沒有記恨伊森,反而感謝命運的安排讓他在這個鳥不生蛋的地方找到真愛。他還保留了那把伊森不慎留在電腦桌上的匕首,作為紀念。(他當初留這把刀,原本應該是想找機會捅伊森幾刀!)
另外,就是總統請伊森轉交給航空母艦艦長的信件中,所寫的日期「1996年5月22日」,原來是《不可能的任務》在美國上映的那一天。這個彩蛋是我看完電影後上網爬文才發現的,它直接把我拉回二十九年前,進電影院看第一集時的情境和情懷。
既然懷舊值拉滿,我對《不可能的任務》的好感度瞬間飆升。
看阿湯哥奔跑的英姿,雖不致於像年少時一樣崇拜,但也不致於感到厭煩,甚至在佩服他的敬業精神之餘,好奇他是如何保養膝蓋的。
近三十年的光陰,令我驚艷的《不可能的任務》第一集,和令我懷舊的《不可能的任務》最後一集,他們在我記憶中產生共鳴;同時,年少的我也在為中年的我,回顧當年的熱血情懷。
在伊森韓特看來,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任務;但對湯姆克魯斯來說,再拍三十年的《不可能的任務》卻是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我寫下這一篇文章,記錄我心目中的《不可能的任務》。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