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日記01
前言

埃拉伽巴路斯的玫瑰(塔德瑪,1888年)
近期台北玫瑰園迎來花季,玫瑰品種繁多,從花型、顏色到香氣風格各異。眾人愛不釋手,將玫瑰視為美的象徵,但你可能不知道,這些品種全賴上百年人工培育與自然演化的努力。今天筆者將與大家淺談玫瑰的歷史,一同探索它的前世今生。摘要
- 何為玫瑰、月季、薔薇
- 玫瑰的最早紀錄
- 玫瑰與各地文明的關係
- 中世紀的玫瑰紀錄
- 大航海時代的玫瑰
1.何為玫瑰、月季、薔薇
一般人提到玫瑰,泛指薔薇科薔薇屬植物。中國人將其細分為玫瑰、月季和薔薇,歐洲則以「rose」統稱。而根據身物分類法,無論是玫瑰、月季還是薔薇都是薔薇科薔薇屬的成員,因此以「薔薇」來統稱會更為準確。
2.玫瑰最早紀錄
美國科羅拉多州曾出土薔薇屬植物的葉片化石,推測距今已有2300萬到3500萬年,而人類的誕生則要追溯到500萬年前,顯然玫瑰的出現遠遠早於人類。
3.玫瑰與各地文明的關係
玫瑰的使用紀錄
玫瑰在過去常被拿來製香、裝飾、慶祝,在古波斯、古希臘、古羅馬和古埃及都能找到玫瑰的相關紀載及傳說:
據說古波斯國王為婚禮開鑿運河,灑滿玫瑰花,並意外發創造了玫瑰油。古希臘傳說認為玫瑰源自愛與美的女神阿芙蘿黛蒂(Aphrodite)的誕生。古羅馬暴君尼祿(Nero)對玫瑰情有獨鍾,曾為慶祝宴會準備數噸玫瑰花瓣。古埃及女王克麗奧佩特拉(Cleopatra)常以玫瑰沐浴,保養肌膚。
除了歐洲和西亞,中國在漢朝時期也早有玫瑰的種植紀錄,其中又以「月季」聞名。在大航海時代月季被引入歐洲,並為近代玫瑰的培育奠定基礎。
古希臘的玫瑰紀錄
荷馬

阿基里斯殺死赫克托爾(魯本斯,1630-1635年)
在《伊利亞特》,阿芙蘿黛蒂為去世的英雄赫克托爾(Hector)塗上玫瑰油,以防止阿基里斯(Achilles)托運遺體時遭破壞。
“…for Aphrodite, Zeus’ daughter, kept them from him, night and day, and anointed him [Hector] with sweet ambrosial oil of roses, so Achilles would not tear the flesh dragging the corpse about.”
▶︎延伸閱讀:一次認識古希臘名人
阿芙蘿黛蒂

維納斯的誕生(@dream_diary_360)

維納斯左側的白花(@dream_diary_360)
有些傳說認為玫瑰源自阿芙蘿黛蒂的誕生,是她的象徵元素之一。在波提切利(Botticelli)的名作《維納斯的誕生》中,左側飛舞的粉白色花朵就是玫瑰。

維納斯與馬爾斯(波提切利,1483年)
在古羅馬時代,維納斯(Venus)與戰神馬爾斯(Mars)偷情,生下了愛神邱比特(Cupid)。為了確保這段私情不被揭露,邱比特贈予沉默之神哈爾波克拉特斯(Harpocrates)一束玫瑰,請求保守秘密。這段神話就是英文俚語「Under the rose」的由來。
▶︎延伸閱讀:豔冠群芳的阿芙蘿黛蒂
莎芙

萊斯博斯島的莎芙(高多德,1904年)
根據《莎芙詩集》,古希臘女詩人莎芙(Sappho)曾稱玫瑰為花中之后:
“Would Jove appoint some flower to reign, in matchless beauty on the plain, the Rose (mankind will all agree). The Rose the queen of flowers should be.”
4.中世紀的玫瑰紀錄
宗教象徵

百合聖母(布格羅,1899年)
對基督教而言,紅色的玫瑰象徵殉教者的鮮血,代表耶穌的受難;而白玫瑰與白百合象徵聖母瑪利亞的純潔,聖母瑪利亞也因此被尊稱為「玫瑰聖母」。在許多教堂和修道院中,玫瑰不僅是宗教象徵,還被廣泛種植,用於醫療。
醫療功效

法國玫瑰(維基百科;CC BY-SA 3.0)

犬玫瑰(Roberta F.;維基百科;CC BY-SA 3.0)
玫瑰有消炎、抗菌等功效,可用於擦挫傷及消毒,是常見的藥材之一。中世紀歐洲廣泛使用法國玫瑰(Rosa gallica)製藥,並稱其為「藥劑師玫瑰」。除此之外,據說原產於歐洲的犬玫瑰(Dog Rose)可用於治療狂犬病,該花因此得名。
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阿斯卡隆戰役》(維克多·施奈茨,1847年)
公元11世紀,塞爾柱土耳其帝國崛起,從埃及法蒂瑪王朝搶下聖地耶路撒冷,並不斷向西侵略拜占庭帝國。
教宗烏爾班二世(Pope Urban II)收到拜占庭帝國的求助後,以收復耶路撒冷為由,派兵出征,史稱「十字軍東征」。歷史上的東征共有9次,長達200年,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一場大戰。

大馬士革玫瑰(Aro Salar;維基百科;CC BY-SA 4.0)
據說東征期間,十字軍騎士將中亞和歐亞的玫瑰帶回歐洲。原生的法國玫瑰與這些品種雜交後,誕生出大馬士革玫瑰(Rosa damascena,又稱突厥薔薇),適合用於製作精油。
玫瑰戰爭

藝術中的玫瑰戰爭(亨利·佩恩,1908年)
談起英格蘭史,就不得不提玫瑰戰爭。在金雀花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理查二世(Richard II)遭廢黜後,同為王室後裔的約克家族與蘭開斯特家族因繼承問題,展開了長達數十年的內戰。

約克白玫瑰、都鐸玫瑰、蘭開斯特紅玫瑰(Sodacan;維基百科;CC BY-SA 3.0)
約克家族與蘭開斯特家族均以玫瑰做為家徽,前者使用白玫瑰,後者使用紅玫瑰,因此這段歷史事件被稱為「玫瑰戰爭」。
玫瑰戰爭結束後,都鐸王朝崛起,並以「都鐸玫瑰」作為新王朝的徽章。此徽章融合了白玫瑰與紅玫瑰的元素,象徵著戰爭的結束與兩大家族的和解。玫瑰也因此成為英格蘭的國花,見證了這段歷史。
5.大航海時代的玫瑰
歐亞玫瑰的結合

中國月季插圖(F.J. Bertuch,約18-19世紀)
15至17世紀,世界迎來大航海時代,歐洲人帶來了亞洲玫瑰,成為玫瑰育種的重要里程碑。
在此之前,大多數歐洲玫瑰一年只開一次花,不僅不耐寒、花色單一,還缺乏香氣。但隨著中國月季(Rosa chinensis)和各種亞洲玫瑰、薔薇的引入,這些東方品種與歐洲玫瑰交配,成功培育出更出色的新品種。
古典玫瑰與現代玫瑰

法蘭西玫瑰(Arashiyama;維基百科;CC BY-SA 3.0)
歐亞混交的新品種無論在花色、香氣等方面都有明顯突破,且四季皆能開花,提升了玫瑰在園藝領域的觀賞價值。
美國玫瑰協會以1867年法國培育的法蘭西玫瑰(La France)為界,將玫瑰品種分成「古典玫瑰」和「現代玫瑰」兩大類。如今,在世界各地培育家的努力下,全球已有超過35,000種玫瑰品種,展現了玫瑰無限的發展潛力和魅力。
▶︎延伸閱讀:友誼之花:風信子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