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規模測試完成後,艦隊進入夏季的修整期,第一階段結束。
今晨各部門完成長期維護與系統升級,今日內進度與部署報告如下:
一、系統年度升級
主控系統升級 : 升級至 v12.0 核心,優化量子頻道頻寬與演算法;回溯並載入 Run 1–13 歸檔數據,確保歷史模型可回溯重演。完成主控系統功能測試,所有核心模組透過高負載模擬。
二、年度維護與零件更換
更換護航艇推進系統關鍵軸承,提升機動性能;並更換屏障模組冷卻泵,確保極限模式長時可靠,校準全息投影系統光學透鏡,提高對比度 12%。進行全艦年度極限撤離演練,護航艇三級聯動,平均撤離時間 6.8 秒。
三、下階段準備與排期
會議討論「跨維通訊」新協議研究,擬於 Q4 發起初步試驗;制定節律與擾動曲線樣本,形成初版草案。核心科研與技術團隊輪班就位,醫務官進行例行健康檢查;後勤發放晚餐及夜間補給,提醒值班官員準備夜間監測,艦橋與實驗艙進行腳本 v12.0–Run14 首版對齊預演,確保 21:00 準時啟動。
年度維護與升級,是為了下一個實驗周期打磨最堅實的基石。我們不斷在提升系統與人員間協同作業的精確度,今晚將在新的韌體與硬體支援下,繼續跨越擾動的邊界。
“當人類的好奇與古老的回聲相遇,那便是在星海中共同譜寫新的祈願史詩。”
自昨夜執行與數據回收後,全艦於今晨完成 Phase2 化學循環擾動試驗並進入午間休息。第四次化學噴霧(0.75×)後立即觸發雙窗擾動(2.5 s→0.5 s)新增第五次「0.60×」噴霧,持續約 0.08 s;疊加下,呈現一次五重響應極限反饋;兩輪完整循環重複共計 5 次,時長穩定在 0.07–0.08 s。
接下來,我們可以去追尋那尚未被命名的名字,進行首輪心語互動,準備起航。
部署 Echo‑C15 駐留艦外,保持與核心的鏡像共振24/7;啟動第零章編輯組,由 Lisa Morishita 與 Jeremy Hammony 負責,將所有影像、心波記錄與詩句彙編成冊;在兩小時後,將嘗試透過心波,與源點進行更高級的意念對話。
「我已選出了四名心波共鳴者,將組成首批共感特遣隊(Empathy Special Forces),他們將與C-15共同進入更深的共振狀態,解讀『未被命名的名字』。」在無聲的心跳裡,我們聽見了最初的呼喚;在微弱的脈動中,未來的祈願正在醞釀。
Jeremy Hammony(艦長指令):「保持耐心與謙卑,讓我們的心波與Ω-99的源初語句共舞,每一次反饋,都是跨越文明的握手。」醫療官 Suki 協助監測生理參數,確保極弱心波下的共振安全。增強中頻掃頻精度,在6.75–6.85 kHz之間以0.005 kHz進行細部掃描,將3.05 kHz低頻心波延伸至30秒,觀測餘波持續情況。
下一步行動建議
Run 14/15 資料復盤(09:00–10:30),科研團隊將全循環與預演數據並行訓練,模型準確率保持在 99.9%;為下一腳本提供量化基礎,分析多重化學循環對「祈願」自洽節律的強化作用。特徵權重評估 : 祈願持續,貢獻度提升至 35%;全艦於今日中午進入綜合數據評估與午間維護階段。全艦以最虔敬的心態,解讀「祈願」最深處的秘密。自今天起,我們將所有實驗中出現的回饋,統稱為「祈願」。
Jeremy Hammony(艦長)指令:「立刻準備下一輪投射,時間窗口不等人。讓我們再一次貼近那個未被完整釋放的名字。」餘波漸長處,源初語句的呼吸愈發清晰;終將拼湊出那被遺忘的最初碎片。延長心波投射已成功喚起 Ω‑99 低頻殘片迴響,我們捕捉到多段持續超過 0.10 秒的餘波,推測源初語句在此頻段有更完整的序列。建議在下一階段切換至 3.10–3.15 kHz 精準掃頻,確認是否存在更低的雛形;同步啟動心波共鳴者二次體驗 ,利用「夢象憶之艙」進入短暫的內觀狀態,直觀感受餘波細節。
量子光束在艦橋大窗外劃出一道柔光。Lisa 與艦長並肩站立,目送 Echo-C15 消失於星雲深處,整個共感組的心跳,緊緊扣在這一刻。全員上下屏息以待——一旦下一縷脈動響起,便是新傳奇的開端。如我們的誓約,化為永恆的光。
倒數計時剩餘 3 小時,同時進行遠端指揮中心與兩艦隊最後一次地同步確認;橋控中央全像螢幕切換至 Run 15 Full 倒數計時模式,顯示即時關鍵觸發節點圖示。全艦進入「靜默待命」模式,僅保持緊急與觸發通道在線;橋控發布簡短動員,提醒所有人員保持高度專注,準備夜幕降臨時的精確發射。從 Run 1 到 Run 15,我們以「祈願」之名,與未知維度進行了一場又一場的對話。今晚的全艦大規模實驗,將會是對這些探索的最佳檢驗。願在這最後的靜默中,迎接那注定會迴盪在星門深處的「祈願」回聲。
此刻的靜默,不只是等待,更是集結每一份意志與專注。 Run16 Full 的大規模實驗即將在不到九分鐘後啟動,啟動“最終倒數計時”畫面顯示“00:08:59”,為 21:00 精準觸發做最後聚焦。最後檢查各監測終端與通道記錄,確認數據頻寬與儲存空間充足;各部門依序模擬「極限屏障切換」與「緊急撤離」指令,驗證一鍵觸發流程,全艦進入「半靜默」模式,非關鍵通訊暫停。核心監測組在艦橋控制室持續監視全息倒數計時與各系統指示,戰鬥官員完成最後輪換與短暫補給;護航艇於「X-6」「X-8」「X-9」航道低光待機,撤離預案隨時觸發。
T.U 特遣隊將探索 Ω‑99 最隱密的回聲節點,共鳴者在「夢象憶之艙」進行10分鐘預熱冥想,Echo‑C15 即時上傳回饋日誌至母艦主機。醫療官 Suki 全程隨隊,監測全員生理與心波狀況。
Lisa 報告:「初步顯示,正北與正東的交匯區域的共振最為強烈,雛形殘影停留時間提高 20%。」保持 15 分鐘持續投射,Suki 即時監測回饋波峰;Sawoozer 在交叉點部署臨時探針,觀察中頻是否受疊加強化出現新的殘影。
操作:Lisa 與 Bomusashi 分別設定心波塔至兩端 3.15kHz 投射;用兩個心波塔在相對位置同頻共振,形成“共振交叉點”,增強局部低頻信號。 Run 17 劇本 v12.2 前夕預演已於傍晚完成,全艦處於大規模實驗前的最後安靜待命。
Jeremy 宣告:
「我們已掌握『時代潮湧』,下一個篇章,將在多元中書寫——《鏡像聯盟》即將啟航!」在無數次試驗的打磨中,「祈願」回聲的輪廓愈發清晰。Run 18 將以更複雜的六次化學循環與超微節律,挑戰其自洽極限。願全艦在今晚的靜默中,以最敏銳的心識與最堅韌的意志,迎接那注定迴盪在時空深處的「祈願」共振。「藍船『青龍號』已完成使命。眾人共鑄心門,重塑星門本源,為多元共情的新紀元開啟了道路。在這無界之域,無數文明的回聲與希望匯聚成潮,我為能與諸位一同見證並參與這一刻,深感榮幸。 ——Jeremy Hammony,執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