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玄關之後,來看「客廳與餐廳」的使用習慣
上一次寫下玄關需求,是為了幫助自己釐清:到底每天進出家門時,會發生哪些事?哪些動作是反射性的?哪些物品其實從來沒找到真正的歸屬?
寫完那篇之後,我們開始用一樣的方式,回頭看看客廳和餐廳。這兩個空間的界線常常模糊,卻也是家裡最容易被用到,卻沒被說清楚的地方。
例如說,一張餐桌,是吃飯用、工作用,還是堆東西用?沙發是坐著、躺著,還是只是裝飾?我們平常會不會邊吃邊看電視?最多曾經幾個人一起擠在這裡聊天?還是其實根本不太在客廳待著?
這些答案沒有標準,但它們都藏在每一天的習慣裡。於是我們照舊,先不管風格、不談喜好,把生活攤開來看。
這篇文章,記錄的是我們家在客廳與餐廳空間中的第一輪生活盤點。如果你也正在為新家規劃,不妨一起從這些問題出發,慢慢釐清:「你家真正的使用方式是什麼?」
餐桌這件事,不只是吃飯這麼簡單
我們家的客廳與餐廳之間並沒有明確界線,空間彼此牽連,功能也常常混合使用。但如果要說有哪一區是每天都會用到的,那肯定是餐桌。
我們平常的三餐幾乎都會在餐桌吃飯,只有少數情況才會改坐沙發前。比起茶几,餐桌的高度讓用餐更安穩,東西不用彎腰捧著吃,桌面夠寬也不怕擠,最重要的是,不容易被狗狗偷吃。
我們家的狗對食物的執著程度極高,只要餐點擺在沙發前那種低矮的位置,就像直接端到牠嘴邊一樣,難度太低;但餐桌就比較有安全防線。至於貓……老實說,就只能靠人力看守,因為根本攔不住(笑)。
除了吃飯,我們也常在餐桌這邊用筆電、寫文件。桌面高度適合長時間工作,不容易累。不過目前的餐桌旁邊缺少插座,因此這次在規劃時會特別納入這個需求。
還有很在意:吃飯的時候要能看到電視。所以電視的安裝位置與角度,不能只考慮沙發,也要顧到餐桌的視角。如果設計只思考「電視對不對齊沙發」,就會遺漏掉我們這個關鍵的生活習慣。
椅子的選擇也有講究,一定要能整齊推進桌底。餐桌旁邊正好是通道,如果椅子總是突出一截,不只動線卡卡,還容易變成絆腳的危險來源。
這樣看下來,這張餐桌承載了「工作、動線、視聽、防寵」等多項需求。
沙發到底要不要?先想想你平常是怎麼放鬆的
沙發常被視為客廳裡的基本配備。但我們其實一開始曾經猶豫:沙發真的需要嗎?畢竟我們吃飯都在餐桌,也不是那種一回家就躺在沙發的人,沙發對我們來說,是不是必要?
結果答案很明確:是,而且非常必要。
最常見的放鬆模式,就是吃飽後「廢在沙發上」。先是坐著滑手機、看劇,接著變成斜躺、攤著、腳翹起來,甚至整個人橫躺。這一連串動作,才是我們最放鬆的狀態。
所以沙發的條件也很明確:要夠深,也要夠長。 深,是為了盤腿、側躺、攤開不拘束;長,是為了可以午睡、看電影時直接躺平。對我們來說,沙發不只是「坐」,更是能「放空」的場所。
至於茶几其實不是那麼必要。只要有個地方能放杯子、遙控器、手機就好,不需要大桌面。甚至我們有考慮放幾顆豆腐方塊,當作靈活移動的腳墊或邊桌來用。
這次也特別意識到:沙發的深度會直接影響電視的安裝高度。斜躺和坐直的視角完全不同,因為百分之百會選擇壁掛,這種細節在設計階段就要說清楚,才不會變成事後無法調整的遺憾。
至於是否選擇電動沙發?目前還沒有定案,只要能舒服躺著、有地方跨腳,其實就已經滿足我們對沙發的期待了。其他功能有預算(空間)再升級也不遲。
喔對了,沙發真的要多試,目前還在試坐中。尺寸真的沒有合適的也不排除考慮訂製。
光線的喜好,反映怎麼面對每一天的情緒節奏
光線是影響空間氛圍的靈魂。
我們的新家採光很好,白天基本上不用開燈,自然光就能灑滿整個客廳與餐廳,這點讓人心情很好。
但一到晚上,其實不喜歡太亮的空間。整間打開主燈的那種亮度,反而會讓人有點焦躁。相對來說,我們偏好幾盞溫柔的小光源,像是閱讀燈或低調的間接光。
在客廳的活動像是追劇、滑手機、偶爾用筆電處理工作進度其實都不需要全區域亮燈,更適合「哪裡需要、哪裡亮」的局部光線。
也因此,在燈光設計上,我們會更傾向安排能分區控制、可調光的設計,色溫也會選擇偏暖的黃光,讓整體氛圍更溫和舒適。
留下一點空白,是為了和毛孩一起呼吸
我們的客廳不打算放滿家具,因為那塊空地,是留給貓和狗活動的地方。
牠們會在那裡追來追去、翻滾、曬太陽、到處睡覺,而我們也常直接坐在地板上陪牠們互動。偶爾拿逗貓棒、躺著放空,這些畫面比任何裝飾都重要得多。
在有限的空間裡,更需要安排出能靈活使用的區塊。地上鋪個小地墊、角落放個收納籃、插座藏好,不讓家具卡住動線,這樣毛孩能自由活動,我們的日常也更自在。
空間不是定義生活,而是被生活定義
這一輪的生活需求盤點讓我們再次確認:空間不是要對應風格,而是要承載真實的日常。
從吃飯、放鬆、娛樂、工作,到照顧毛孩或招待朋友,每個看似細微的使用情境,其實都決定了這個空間該怎麼被安排。
這是我們針對客廳與餐廳的第一輪觀察與整理。接下來,我們會用同樣的方式,繼續把家裡每一個區塊的生活習慣翻出來看、釐清這些具體的日常,轉化成貼近我們的空間。
如果你也正在為新家準備,不妨試著問問自己:你平常,是怎麼用這個空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