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赫然發現youtube中,有5支影片的紀錄,是發生在清整前的紀錄,相當值得紀錄下來。所以補上這篇⋯⋯

那一天是5月12日,一早走入576周圍的林地,我順著乾涸溪谷的痕跡向內探索。那是一條曾被山洪刻畫過的痕跡,地面佈滿鬆動的頁岩與卵石,幾處堆積甚至形成小小的石壩,仿若水流在最後的掙扎後留下的印記。


在竹林深處,一整叢老竹擴張成濃密的屏障,竹葉鋪地、枯桿交錯,空氣中瀰漫著一種潮濕、厚重的氣息。陽光難以穿透,地被植物因此貧瘠,只留下腐葉與藤蔓在地表艱難地爬行。這些區塊若不加以引導,將難以演替出多層次的森林結構。

整體來看,這片林地雖仍維持綠意,但其實陷入了一種生態上的停滯。缺乏高大原生樹種的更新、層次破碎、藤蔓過度優勢,芒草與竹林反成了主角。土地表面滿是沖刷與崩解的痕跡,部分斜坡甚至已有滑動跡象。這一切,都是失去森林穩定結構後的直接表現。
也因此,才深深感受到:這片土地的未來,不該只等待自然的慢速自癒,更需要一雙雙有意識的雙手,去鬆解藤根、清理芒草、穩固土層、導入多樣樹種。唯有這樣,森林的演替階梯才能重新搭起,讓這片原本失語的山林,重新找回它應有的語言與節奏。
576森植語錄
藤蔓糾結的,不只是土地的表面,也藏著長年無人聆聽的呼喚。當我們願意俯身介入,森林的呼吸,也將再次流動起來。
文:🌲👣 藏山問行|Dr. ANDERSON 戴慶華
清整前360全景紀錄片
建議採用全螢幕並將解析度調到4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