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們看到洛杉磯乃至全美多地發起反對川普政府驅逐無證移民的示威遊行,許多台灣人往往直觀反應是:「非法移民被驅逐不是理所當然的嗎?有什麼好抗議的?」更遑論新聞畫面上揮舞墨西哥國旗、縱火破壞公物等激進行徑,讓許多人不禁覺得這群人「咎由自取」。
但如果我們深入理解背後的社會結構與歷史因素,就會發現事情遠比表面複雜。請看第一張圖:美國社區調查數據顯示,加州無證移民的「居留中位數」已高達23年。是的,這不是23個月,是23年——而且是中位數,代表一半的人甚至住得更久。這些人早已不是偷渡來美的「新人」,他們在美國成家立業、納稅、勞動,承擔著加州整體底層勞動市場的壓艙石角色。你能想像,若一夕之間被驅逐,將對社會造成多大的撕裂?

美國無證移民平均居留時間
這種狀況與幾年前北京清理「低端人口」、強制拆除城中村有異曲同工之處:你可以清理人口,但清不出替代的人力資源。清潔工、餐廳洗碗工、建築工地搬運工,這些低薪高勞的工作,多半都是由這批無證移民支撐。一旦大規模驅逐,整個基層經濟將出現勞動真空。
更現實的是,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保障「出生即公民」,所以這些無證移民的子女,乃至孫輩,絕大多數早已是合法美國公民。你不能簡單地把一位在美生活23年的移民父母遣返回一個早已斷聯的國度,並期待他們在墨西哥、瓜地馬拉或宏都拉斯從頭再來。那實質上等同於宣布他們「社會性死亡」。

第二張圖中所展示的書籍《敞墳之地》,由美國人類學家 Jason De León 撰寫,紀錄了無數試圖穿越美墨邊境的偷渡客,他們在沙漠中耗盡水源、力氣與希望,最終成為無人收屍、無名無姓的白骨。書名「敞墳」形容的,正是這些死者沒有葬禮、沒有親人、沒有記憶,最終被風吹沙掩的荒涼命運。對邊境執法人員來說,他們只需要定期去沙漠「清點遺體」;但對這些移民家庭而言,這卻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斷裂與失落。
歷史上,南加州、新墨西哥與德州本就是美國自西班牙與墨西哥手中奪來的土地。說西班牙語的拉丁裔在此地早於「美國人」扎根,與墨西哥本土的親人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百年來邊境監管鬆散,早已形成一種跨界文化與族群融合。而如今,川普政府以強硬手段企圖將這段歷史一刀切斷,無異於打斷一整個族群與土地的臍帶。
這不是簡單的「左膠 vs 紅脖」對決。這是一場牽涉族群、勞工、市場與國族認同的深層對抗。從文化、經濟到政治,這場衝突或許是自美國內戰以來最嚴重的一次裂痕。而不同的是,當年的林肯為維持聯邦完整而出手,今天的川普則可能只為一場選舉、一種情緒而推動這場撕裂。這值得我們好好反思:當制度遇上人性與歷史的糾結,我們究竟要站在哪一邊?

再次感謝你看到這裡,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或是按下文章的喜歡,讓我知道!
特別感謝在2025年打賞本沙龍四個專題的讀者&每一位付費訂閱讀者,
以下感謝4-6月夏季號電子謝卡打賞讀者:C.A Tsai,追高殺低的阿桑 ; Onedog Gen,miffy兔, 凱臣, 彭港基, 迷途小書僮,追隨者, Steven Huang,胖子K ; 小雪球,胖子K,林莞筑,Landring,淼淼
讓人類學徒能在寫作之餘,買杯咖啡醒醒神繼續爬格子耕出有趣的金融科普﹑人文歷史﹑紐西蘭風光文章給各位。
您可以透過以下連結進行打賞:
人類學徒在此作揖感謝。
--------------------------------------------
※歡迎來到重新復活的臉書粉絲頁與金融人類學徒互動交流: 迷惑的金融人類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