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離婚率愈來高呀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台灣這次國會衝突與美國前年一月六日相比,更等而下之。

美國特定族群長期相信「陰謀論」,認為暗黑勢力想扳倒白人體制,《達文西密碼》作者丹布朗依此寫出整系列小說爆紅,翻拍成好萊塢電影,就是這緣故。此陰謀論在現實世界具體發酵,即是川普的選舉爭議和一月六日國會事件。

在台灣國會衝突看到各式標語口號,有說「兩兆元可以買N本BL男男漫畫」的,有說「馬英狗沒隨扈了,所以要XXXX」的,更有痛批五月天、蔡依林的,每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卻不詳細申論民進黨長期主張國會改革與如今反對國會改革的理由脈絡,這些不同人的最大共同點是反國民黨、「反中」。

關於「反中」,韓國人常形容台灣是「講中文的日本」;關於反國民黨,美國媒體已經把兩個國會暴亂相比,認為背後都有政黨支持,與大學校園挺巴勒斯坦的抗議或1969年示威喊「Love & Peace 愛與和平」截然不同。

我個人最感興趣是出征蔡依林、五月天的現象,其中多是他們原本粉絲,妙就在此,長期讚賞蔡依林的人,會因她在公開場合說了句話,竟自我否定十幾年來的審美?那麼這批評的到底是蔡依林,還是那聽眾本身呢?當然,所謂聽了十幾年的音樂,也許根本未真正聽進心裡吧?

這現象甚至不夠格稱之有脈絡的「取消文化 cancel culture」,僅是 "troll culture",大概可翻譯成「酸民文化」,但 troll 這字在英文裡很難聽,比SOB更下等,表過不提。

寫此小日記同時,朋友正在鬧離婚,從旁觀者角度,兩方都是一句話就打翻二十年情愛。我醒悟到,現在離婚率高,果然有跡象,而且將愈來愈嚴重。現在社會變成 "easily offended," 要避免動輒得咎,就是戴面具,不讓別人看清楚。真的,口罩令解除了,街上很多人還是戴著口罩,卻不遮鼻子!想自我蒙面是想自我保護嗎?成為外國朋友津津樂道的台灣現象。

兩年前我在報上寫文章談取消文化與新冷戰,結論是:「網路世界,對立盛行,缺乏溝通,大家在網路同溫層裡,建立自己最懂自己的泡泡。下個世代,必然面對新冷戰。美麗和平新世界?真的不必去找了。」兩年後再讀,仍然如此。


/以下是2022年的文章/


冷戰的本質是對立,選邊站後,對立沒完沒了,不管被動或主動,雖然沒動刀動槍,已是冷戰一分子。

俄烏戰爭開打兩周,麥當勞之類象徵資本主義的速食連鎖企業宣布,關閉在俄羅斯分店。歐美各國政府其實未要求民營企業抵制,甚至台灣宣布經濟制裁後,民營電廠向俄國採購燃煤比率很高,政府只表示不干預電廠採購來源,也未見民眾抵制。麥當勞撤出俄羅斯,並非像外資銀行撤出台灣,出於營運和獲利考慮,而是面臨西方網路社群媒體使用者壓力,必須回應「取消文化」,在此同時,也象徵俄羅斯與西方分道揚鑣。

記得當年麥當勞第一次到台北開店,我住南部小城,街頭賣肉骨酥、鴨肉麵小攤,顧客隨口把骨頭吐在地上,老闆用手抓麵,也用同隻手找零錢;所以,新聞報導上窗明几淨圖片造成轟動。後來我到台北求學,時髦青年約會都在速食店吃雞塊喝可樂,直到去了舊金山麥當勞,發現很多遊民在店外徘徊,廁所上鎖,得先去櫃台買東西並索取代幣才能開啟,終於發現美國飲食文化階層制度真相,後來也戒了速食店含化學添加物食品。

在俄羅斯,第一間麥當勞一九九○年開幕也大排長龍,當時是前蘇維埃解體關鍵時刻。美國人常讚美雷根和戈巴契夫聯手終結冷戰,戈巴契夫在麥當勞進入莫斯科那年成蘇聯總統,想推動改革,他下放經濟權力,准許設立民營銀行,導致投機盛行,最後大肆印鈔、通膨飆升,搞垮俄國經濟。葉爾欽取代戈巴契夫掌權,也在此時,烏克蘭舉辦獨立公投,葉爾欽與烏克蘭總統會面、宣布終止蘇聯。蘇聯解體、經濟危機、連串政爭,都是後來普亭崛起跳板。

去年蘇聯解體卅年,民調顯示戈巴契夫在俄民心目中,是前蘇聯人物厭惡程度第一名,超過史達林。戈巴契夫九十幾歲,曾獲諾貝爾和平獎,去年他受訪,指西方強權在蘇聯解體後變得傲慢,並意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擴張為新帝國主義。

烏克蘭做為北約擴張關鍵,將引發新冷戰,甚至世界大戰,左派右派美國歐洲亞洲媒體都有類似思維,但精闢長篇論述不敵新興社群媒體,近年網路尤其盛行「取消文化」,在取消文化裡,若麥當勞不表態和俄國對立,就會在世界其他地方「被取消」。取消文化對象,不僅速食店,還有歷代俄國文學、音樂,與現在的舞團、藝術家、音樂家,影響所及,即使俄烏停戰,敵意環境已然形成,揮之不去的敵對,將讓全世界被推回卅年前麥當勞第一次去俄國開店時刻。

我曾經覺得,陶淵明「桃花源記」最後一段有點多餘,美麗新世界寫到漁人離開即可,為什麼要多出太守與高尚人士再尋覓不到桃花源的尾聲?年輕時經歷冷戰結束、網路興起、大家做科技千禧夢的時代。千禧只過了廿年,已經瞭解到,冷戰根本沒結束,也沒所謂後冷戰,只有日日新又日新、無止無境的對立!桃花源居民告訴漁夫「不足為外人道也」,漁夫卻去報告官府邀功,領了大隊人馬要找出桃花源,他們都沒真正想過對方立場。所以,陶淵明的訊息很明確:你不懂我,我不懂你,最後,桃花源遂無問津者。

如今的網路世界,對立盛行,缺乏溝通,歐美民眾不懂俄國,俄國民眾不懂歐美,大家在網路同溫層裡,建立自己最懂自己的泡泡。下個世代,必然面對新冷戰。美麗和平新世界?真的不必去找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日記與日記之間的沙龍
9會員
160內容數
2025/04/18
我看到的美國節目裡,川普自稱靈魂很好,川普同路人說牠是摩西,說牠二度掌權是基督再臨,竟然把牠比做耶穌!
2025/04/18
我看到的美國節目裡,川普自稱靈魂很好,川普同路人說牠是摩西,說牠二度掌權是基督再臨,竟然把牠比做耶穌!
2025/04/18
看到美國前總統拜登的演說,也看到前白宮資深顧問班農斬釘截鐵說川普即使違憲也將贏第三任總統,想起近日重溫莎士比亞,莎翁亙古恆新,乃因場景雖假託古代異國,卻寫當代罪孽與無奈,而今日的美國和台灣正放大百倍重演莎翁筆下的蠢惡。
Thumbnail
2025/04/18
看到美國前總統拜登的演說,也看到前白宮資深顧問班農斬釘截鐵說川普即使違憲也將贏第三任總統,想起近日重溫莎士比亞,莎翁亙古恆新,乃因場景雖假託古代異國,卻寫當代罪孽與無奈,而今日的美國和台灣正放大百倍重演莎翁筆下的蠢惡。
Thumbnail
2025/04/09
冥想流行起來了.....
2025/04/09
冥想流行起來了.....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從藝人裡面爆發,女性被男性同仁或主管們騷擾事件,延伸到一般平民運動,大部分都是女性,伸手高舉說:"ME TOO"。其實這個議題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了,只是沒有像現在如此受到重視。 例如: 黑澀會美眉裡面的大牙,被已婚的"黑人"(前主持人)意圖,霸王硬上弓,竟然還跟大牙
Thumbnail
從藝人裡面爆發,女性被男性同仁或主管們騷擾事件,延伸到一般平民運動,大部分都是女性,伸手高舉說:"ME TOO"。其實這個議題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了,只是沒有像現在如此受到重視。 例如: 黑澀會美眉裡面的大牙,被已婚的"黑人"(前主持人)意圖,霸王硬上弓,竟然還跟大牙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Thumbnail
台灣與東南亞等國間跨國婚姻的發展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60年代,少數在台的東南亞華僑透過介紹印尼、非律賓等國的婦女給部分退伍老兵或偏遠農村青年,解決他們當時的擇偶困境(夏曉鵑,1997)。在台灣產業結構的變動與婚姻媒合團體的推波助瀾之下,台灣與東南亞間的跨國婚姻在1990年代發展至巔峰。
Thumbnail
台灣與東南亞等國間跨國婚姻的發展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60年代,少數在台的東南亞華僑透過介紹印尼、非律賓等國的婦女給部分退伍老兵或偏遠農村青年,解決他們當時的擇偶困境(夏曉鵑,1997)。在台灣產業結構的變動與婚姻媒合團體的推波助瀾之下,台灣與東南亞間的跨國婚姻在1990年代發展至巔峰。
Thumbnail
最近這則新聞鬧得沸沸揚揚,讓我感受到台灣傳統家庭對女性的期望與現代潮流的不符。在我經手的離婚案件中,大多數涉及到女性與男方家庭的相處衝突。傳統家庭往往希望女性放下自我,包攬生育子女、祀奉公婆、打理家庭,成為先生在外拼搏的後盾。而作為丈夫的男性則自然遵循這對他有利的成規,日子也就這樣過下去,結果是許多
Thumbnail
最近這則新聞鬧得沸沸揚揚,讓我感受到台灣傳統家庭對女性的期望與現代潮流的不符。在我經手的離婚案件中,大多數涉及到女性與男方家庭的相處衝突。傳統家庭往往希望女性放下自我,包攬生育子女、祀奉公婆、打理家庭,成為先生在外拼搏的後盾。而作為丈夫的男性則自然遵循這對他有利的成規,日子也就這樣過下去,結果是許多
Thumbnail
出征蔡依林、五月天的現象,甚至不夠格稱之有脈絡的「取消文化 cancel culture」,僅是 "troll culture"....
Thumbnail
出征蔡依林、五月天的現象,甚至不夠格稱之有脈絡的「取消文化 cancel culture」,僅是 "troll culture"....
Thumbnail
今日美中關係處於新冷戰,美國仍拒絕"脫鉤",可以1990年代美國大眾文化的"與敵同眠"主題況之。女人與男人發生性關係,早上起來告“強姦”的案件集中在那個年代,卻非宗教保守主義的反性,乃是女權與"父權社會"的鬥爭。美國的偉大制度"異性戀羅曼史"因此淪為殺戮戰場。美國倡議"全球化"亦違反原意,成為戰場。
Thumbnail
今日美中關係處於新冷戰,美國仍拒絕"脫鉤",可以1990年代美國大眾文化的"與敵同眠"主題況之。女人與男人發生性關係,早上起來告“強姦”的案件集中在那個年代,卻非宗教保守主義的反性,乃是女權與"父權社會"的鬥爭。美國的偉大制度"異性戀羅曼史"因此淪為殺戮戰場。美國倡議"全球化"亦違反原意,成為戰場。
Thumbnail
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的人,應該聽過一個詞: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一開始可能是揭露某些人士私底下的言行,藉此揭穿對方的假面具。本來立意是好的,但在這幾年,這樣的風氣卻走火入魔。
Thumbnail
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的人,應該聽過一個詞: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一開始可能是揭露某些人士私底下的言行,藉此揭穿對方的假面具。本來立意是好的,但在這幾年,這樣的風氣卻走火入魔。
Thumbnail
台灣當前已是一個高離婚率的國家,根據政府公布的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平均離婚對數高達四萬八千對左右;每天平均有一百三十對以上的夫妻離婚,數字十分可觀。
Thumbnail
台灣當前已是一個高離婚率的國家,根據政府公布的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平均離婚對數高達四萬八千對左右;每天平均有一百三十對以上的夫妻離婚,數字十分可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