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年前第一次踏上京都的旅程,懷著滿心期待安排了一場和服體驗。當時的我對和服的認識不深,只覺得那是美麗且充滿古典氣息的衣裳。沒想到,一穿上它,鏡中的自己彷彿進入了另一個時空,舉手投足都變得格外柔和而從容。那一刻,我便深深愛上了和服的美麗。
這份喜愛並沒有隨旅行結束而消退,反而逐漸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這些年來,我也默默收藏了幾套和服,從適合日常外出的「小紋」、略帶格調的「色無地」,到正式場合穿著的「訪問著」都有。搭配不同的季節與場合、選擇合適的腰帶與小物,彷彿用布料與色彩編織出另一種儀式感的生活方式。
因為熱愛舞蹈,後來在台灣找到了可以穿著和服跳舞的課程——日本舞踊。從興趣出發,我慢慢走入這個優雅、細膩又充滿文化底蘊的藝術世界。
許多人對日本舞踊不太熟悉,其實它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古典舞,主要配合三味線等傳統樂器演出,常見於歌舞伎或日本古典劇場中;另一類是創作舞,則多搭配演歌等較現代的音樂重新編舞。
我目前的學習方向是以古典舞為主,創作舞為輔。即便是創作舞,其肢體語彙與風格也與現代流行的K-pop或熱舞非常不同。日本舞踊講求「形」與「情」的結合,腳步看似緩慢卻講求節奏與重心的精準,手勢細膩,每一個轉身或頷首,都蘊藏著對自然、季節、人生的深刻描繪。
這些年來,我曾幾次穿著和服登台表演,從中獲得了莫大的自信與快樂。
可惜後來遇上疫情,練習與表演一度中斷了好幾年。直到最近,我終於重返教室,再次穿上練習著的和服,重新踏進那熟悉的舞蹈空間。
這次回歸舞蹈課,最大的不同是——視力已經不如從前。為了讓自己能穩穩走在舞台與練習的路上,我也稍微調整了練舞的方式。
除了在課堂上專心跟隨老師學習,我會將每段舞序錄下,回家後先專注觀察腳步的位置與方向——前進、後退、轉身,每一步都慢慢對齊音樂的節奏,邊看邊走。當下身的動作稍微熟練後,我才將注意力轉向上身的姿態與扇子的開合,嘗試將手腳配合起來,慢慢地把一小段舞延展成完整的片段。
這樣的練習節奏比過去慢了許多。以前一週可以上一堂課、一個月可以學一支舞,現在則需要兩週才能上一堂甚至更久才能完成一段。不過,這樣的速度,正是我與自己的視力狀態之間,經過傾聽與磨合後,找到的步調。
雖然歲月悄悄改變了體力與步伐,但每當音樂響起,心中的悸動依然清晰如昔。
這條和服與舞蹈交織的旅程,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高潮,卻是一條讓我安靜、深深喜愛,並願意持續走下去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