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但...你分得出對方是人?還是鬼嗎?
分不出來?結果你是見人說鬼話,見鬼說神話,那對方豈不是會很害怕...😂今天,我們要繼續接著上次剩下的兩種,也就是內向的人,來進行說明。
--------------------------------------------------------------
我們上次談過外向D以及I兩種類型的人,今天我們要接著說說,屬於內向的S以及C這兩種類型的人,先再看看下面這張表格。

S-Type 穩健型的人
我們要從哪些事實來看,去判斷對方有上面說的---內向、知覺、情感、人際關係的特性?
這類型的人剛好處在 D-Type的對角線,他們不喜歡站在人群前面。正因如此,所以他們通常不會主動侃侃而談或發表言論。由於說話比較保守,所以這類型的人,說話不會太大聲或速度太快。另外,因為他們不喜歡與人發生衝突,所以大多時候,是相對沉默。雖然 S-Type對於議題通常表現相對較為沉默。但,你會常常聽到,他喜歡問,別家怎麼樣或是你有沒有成功案例,有沒有保固期間之類的話。
另外,作業流程也是他關心的問題。他們可以閱讀,也可以發超長文來敘述一件事情。坐著的時候,通常會將背部貼近椅背。不過,不是躺下來放鬆的那種。而服裝則以舒適為首選。
之前我們有說過,若溝通的對象是 S-Type類型的人,他們很在乎用戶體驗與保固。這是因為,他們很重視數據、資料及安全性。 不像 D-Type、I-Type他們是用直覺來判斷事物,願意承擔風險。S-Type需要藉由其他人的使用體驗,來補強他對人際關係重視的部分。而保固承諾,則是因為內向性格,使他不喜歡承擔風險所使然。
不同於D或I。對於S,規格、說明、流程,這些東西你給得越齊,他們就越有安全感,也越願意下單。雖然,他們不一定會看。因為,他更關心的是大家的使用評價。但,沒有這些東西,只有評價,還是會讓他下單下得卡卡的。像之前說的。面對 S-Type 時,不要問一大堆問題。你問得越多,他走得越遠。可以先用指示,再用說明的方式進行。由於他們不太主動發言,所以千萬記住,一旦他要說話,最好讓他暢所欲言,你不用像對 I-Type時需要附和答腔。這時,你可以完全當一位傾聽者。就讓他從8歲說到80歲,你只要專心當個聽眾就行了。
我再拿某次曾經拜訪一家電子公司總經理的經驗來說吧:
聽到總經理,我們通常會覺得對方是 D-Type 的,我一開始還沒見面之前也這麼覺得。不過,在見了面雙方寒暄之後,我們雙方一度陷入了短暫的寂靜。這讓我意識到,很明顯,對方並不是 D-Type 而是C或是 S-Type的人。接著,我簡短的說明來意。之後,他開始跟我說從他創業開始到現在10多年的故事。由於內容講得很有條理且詳細,我判斷對方應該是S Type的人。所以接下來,我只是靜靜的聽,一直讓他說到他公司下班時間到了。在他說完之後,我提出我們公司產品的相關規格表及保固方式。然後,對方簽單結束。我說了什麼?我點頭的次數應該比說說話得字數還多。但,對方還是願意買單。
他跟我說,每個來推銷的都是說一大堆,根本沒人願意聽他說,要是賣東西時,都不肯聽他說了。將來要是這東西在使用上有問題,怎麼可能會聽他說明。但,我坐在那聽了他說了三個小時,完全沒有打斷他。他相信,要是將來使用上有問題,我們公司應該會好好的處理,所以,他願意採購。而這就是典型S Type的決策模型。
C-Type分析型的人
最後,我們來說說第四類C-Type也就是分析型的人。 我要從哪些事實來看,去判斷對方有上面說的---內向、知覺、邏輯、事實的特性? C-Type 跟 S-Type 相類似的是,他們也不喜站在人群前面,所以,不會主動發表言論。不過,你千萬別因為他屬於內向,你就覺得他說話的速度可能會略慢於一般人或是說得少。因為,只要涉及 C-Type 的專業領域或是他想要了解的問題及資訊時,他的說話速度不一定慢。我們只能說他話不多,但,是不是慢,很難說。 我們最常聽到這類型的人最常會說的是,價格,折扣。風險,建議、資料、數據、証據...等。
他們也可以發超長文,來敘述事情。並且習慣分段分點陳述,條理分明以及重視風險是這類型人的特點。他們走起路來,通常步伐一般。腳步較為穩健。而坐姿較為端正,且通常只會做椅子的前緣服裝則偏向中規中矩。就像我們之前說的,特價商品對這些人容易有誘因。這是出自於,他們希望風險降低的心理因素。
這類型的人在採購時,通常是非常的目標導向的。他想要的東西,通常會自己先查詢過。然後,再去進行最低價採購策略。面對這類型的人,你要他進行衝動消費,並不容易。除非你能打破他心中,對這件東西的比較基礎。要不然,價格通常會成為他判斷事情的重要準則。 許多業務覺得這類型的人不好溝通,這是因為,這些人在買東西前,有做過功課,了解的不比業務少。而要是業務人員,又是習慣一張嘴說不停,或是喜歡誇大或是亂承諾的。正好,就是這類型最感冒的對象,想要達成成交就會困難許多。
就像前面說的,面對這樣類型的人,溝通的重點是打破他心中,對這件東西的比較基礎。 同一社區的房子,一間2,000萬,一間2,100萬。格局一樣,而你剛好賣的是2,100萬的那間。請問,你該怎麼辦? 想一想...想到了嗎? 唉呦~房子怎麼可能會有一樣的。就算格局一樣,但是樓層也不同。面對的景觀也不見得會一致。要是沒有他在乎的點,他根本就不會上門來看。所以,請將重點放在,他為什麼明知道貴還會來問?他究竟是看中了哪一點,或是這裡面隱藏著什麼你不知道的原因,讓他不願意買那間2,000萬的,只是拿他來跟你殺價。這不是幻想,而是我一位房仲朋友的成交故事,對方最後還是願意多花錢跟他買,為什麼?因為,這間房子,就是買主原來的家。對他來說,這裡面有他的回憶,不是任何東西可以替代的。
結語
將一般我們常見的人,區分為四種類型,主要是為了能在短時間內,掌握與對方溝通的方式。雖然實際上,人的類型劃分可以更細。但是在通常的狀況下,我們不可能抓著一個人去跟他做人格分析測驗。就算可以,你也不可能一個個的去記,對方是什麼類型的人。而且,最最最重要的是,每個人 DISC 的狀態,並不是固定不會變的。所以我們能做的,是如何從對方所說的話或使用的文字、甚至是外觀、肢體語言…等。這些我們能取得的資訊,來對他做出性格的初步判斷,並進而擬定溝通策略。 就像我們前面說的,上門的客戶除非是躲雨、吹冷氣。通常一定會有他的需求,重點是我們要用什麼方式與他溝通,進而了解他的需求。雖然上面,我是用業務上所碰到的事來做 DISC 法則的運用說明。然而,在與主管溝通、實際生活或是與家人的溝通上,這 DISC 溝通法則也是一樣可行的。打個比方來說,要是你想要找你另一半出國旅行。那你要怎麼跟他溝通?跟 D-Type 的人說這團很便宜?或是跟 S-Type 的人說,這團是首發團?要是你了解 DISC法則,我相信你不會這樣做。而是會改用頂級或高檔體驗來與 D-Type 的人進行溝通。用大家對這團好評的留言,對 S-Type 的人來進行說明,是不是?那我們今天就先說到這,下一集,我們會來說說業務訓練的第四關「解決方案」。
要是覺得這兩集,有幫助你增加你與他人溝通的能力。那麼請你記得按讚,並馬上「分享」給你身邊那個需要學會如何與人溝通的朋友。 這裡是業務急診室 ,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