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球” 電影觀賞心得
既上次透過一場活動從談判的角度看經典電影,輸出了許多不同的心得,這次聽棒球迷,分享用棒球迷的角度看,這次除了重新透過棒球迷分享的角度再看一次『魔球』,還有更有趣的是分享的場合中居然有人看過40次這數字讓我驚訝,我以為只有周星馳這類的爽片可以看40次,但是後來還有人說他看了快100次,這是啥數字根本就是可以跟編劇還有書本作者甚至導演都當好朋友了,每一個鏡頭每一個表情每個劇情應該都是完全像是影印機一樣都可以馬上輸出出來了。
這次輸出的角度我抓幾個新的重點
#人不是「感覺」或是『天賦』選出來的,應該是根據數據和需求選進來的。
布萊德彼特是飾演的主角,我的角度看到他用一生的力量,想要重新拯救過去那個被球探感覺與看到他的天賦選進球隊的自己,他想要告訴整個球探的市場,不要只有看到天賦跟感覺對了就挑選,當時的他懵懵懂懂有點天賦,被感覺有利害可能維持了這份自我的信心,導致於進入球隊之後一連團隊合作或自我階段訓練等沒有累積好基本功,導致於挫敗連連一路被換隊伍或下放其他球團等,如果可以重來,球探應該循照數據和需求確認,是否適合式的球員還有後面的訓練,避免過度集中明星球員,讓球隊與球員都均衡發揮。
#挑戰主流思維的勇氣與執行力
因為採取數據分析來重組球隊,需要挑戰球團原本成功的主流思維,我自己在這旅遊業界挑戰各種新的方法的時候我也常常遇到非常多的挫折,尤其我們還不知道我們做的事情是否會成功或失敗的時候,甚至很多時候會到裡外不是人以及四面楚歌的窘境,挑戰的過程相當多是因為主流的思維已經可能面對不同階段的失敗,但是大家都想要先找即刻可以解決的特效藥,你找的是一個可能會成功但是執行面需要破壞現有規則的可能方法,我覺得主角布萊德彼特與他的助理就是不斷的堅持執行下去直到看到結果,並且修正方法再繼續持行這超強的執行力,中間曾經助理也想放棄但是布萊德彼特只問他相信嗎,如果相信為何不堅持,讓非常讓我佩服
#專注於價值而非傳統觀感
布萊德彼特的助理,再給予名單的時候當中可能是為了戲劇效果可能是真的,就是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於球技本身之外的私人問題,非關道德,但是就是一些可能讓一般人無法輕易喜歡瑕疵,例如酗酒等,但是他們兩位一路先堅持專注價值,再來沿路修改他的瑕疵,這些無關道德的下瑕疵,在管理團隊中,我也覺得可以列入評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習慣與生活習慣,或是一些不同的癖好,但是公司需要建構的是確保所有的人都在同樣的目標線上,在合作上目標是一致,並且其他行為並不會直接影響團隊整體運營或成功的方向,我個人認同必須要先專注這些目標
#開除員工是一個藝術,開除只是因為目標不一致 需要乾淨俐落、尊重對方
布萊德彼特,在開除球員的時候,總是已經把交易的後路都準備好,並且快速告訴對方焦點,並非花時間解決員工的情緒,或是道德糾結,整個開除的過程,總是乾淨俐落,並且告知球員你去另外一個球團找誰,後續誰會幫你處理另外後續的問題等,一方面明確告訴對方你將何去何從,一方面也沒有要給對方太多情緒糾結的機會,畢竟團隊只能往前,這讓我想到另外一部電影,型男的飛行日記,這藝術有時候真的是需要乾淨俐落,雖然在台灣還是很難做到,但是在我從業的生活中確實看到過這樣作業的公司,沒好或是不好但是有時候乾淨俐落,確實也是一種尊重。
#球員交易談判,抽掉對方的支撐點也是一種方法
在多次球員交易的過程中布萊德彼特,常常做的一個談判動作就是想辦法,情報收集之後抽掉對方原本支撐他抬頭挺胸的支撐點,例如當對方有兩個買家出現的時候,你是其中一位買家,你該做的或許不是找賣家還有哪些降價空間,或是尋找自己對賣家的可能可以的替代資源,另外一個角度是幫忙另外一位買家尋找他的替代資源品,這時候賣家可能就會只剩下你這個買家可以賣了,這一招我覺得在我的業務過程中,有類似的動作過,當客戶有兩個旅行社可以選的時候,我曾經主動想辦法找到對方是誰,然後主動丟出橄欖枝給另外一間旅行社,最後我們雖然兩家出價但是我們的賈格與利潤都維持到原本想要的,犧牲那些橄欖枝,我就是把最壞的狀況量體切一半給對方。
再次看魔球,最後一個趣味點就是棒球不管你是10分或是1分,只要是贏了就贏了輸了就是輸了,另外沒有打到9局永遠都是變數,就算你前面都是全壘打,就算你可能滿壘都可能被逆轉,到這邊憲哥說的你怎麼能不愛上棒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