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人覺經》講記 (37)
上良下因法師 主講
20200607淨律寺
第二個對精進的錯誤認知行為就是不明了精進的正確內容,把方法與手段當成目標,把行為上的累和功課上的多當成精進修持。
什麼是精進?精,就是精純,進就是往前進。一般的在家居士,平常用功時間不是很多,就應該專精,修學內容不要太複雜。在修法的時候要單純一點,不要修太多,不要太複雜,能夠精,才能夠進,真正的在法門修持上前進。精進的意思,就是在一個所緣境相續,在一個法門當中專一而相續地安住,這是精進的第一層概念。
精進更深入的定義,是你或是不修法的時候,或是在修法的時候,你的心都能夠保持在正念當中,這才是真正的精進,是精進的第二層概念。
我過去曾經修四加行,修大禮拜十萬拜,一天當中拜兩千拜,從早到晚,一枝香兩個小時,持續不斷地拜,拜完休息一下。再燃一枝香兩個小時,持續不斷地拜,這樣拜完十萬拜。第二個修百字明幾萬遍,也是一天當中兩三千遍,這樣持續從早到晚八個小時、十個小時,一直在持百字明。我體會到為什麼持咒有力量,就是因為專心。你專心修一個法,持一個咒,那就是力量。
念佛的人從早上念到晚上,理論上應該這樣念佛。但是我們做不到,因為太單調了,實在堅持不下去了。這種情況下,你配合持大悲咒,配合誦經,幫助破障,那也是可以的。但是還是要以念佛為主,這樣也可以算是精進。
有的人習慣一邊講話一邊念佛,或一邊看電視一邊念佛,或是做雜事的時候也在念佛。表面上看起來在用功,佛號不離口。事實上,他這是在養成一種習慣,就是雜而不能精的狀態。往好處看,他在做雜事的時候都在念佛,但從反面來看,他在念佛的時候都在做雜事。他沒有辦法很專心地去念佛。當然,平常生活當中都保持佛號在心,這是學佛人好的一面。但是,學佛的關鍵是心要很專心專注,就是念佛的時候就要攝心專注。

——————————
私案:
大家被演算法推播的貼文影片中,應該是最近的一篇吧,本想再寫點什麼,剛好法師今天的貼文在無意間都已經回答得很完整了。
聽佛號默念是初機行人過渡期可以用的方法,如印光大師所說,也有功德,但永遠都只會在粗重的煩惱中打轉,很難生出降伏煩惱的力量,所以,往回看,他們認為不需要摻雜止觀等天台宗的觀念,可能也是真的用不到。
另外,也會增長「佛號隨口滑過」的壞習慣,有時甚至會認為自己念得還不錯,妄想很少,不過實際上是因為「不覺」的無明增長,沒有覺察到妄念的起伏,所以認定了自己念佛時妄想很少,對於念佛人來講,這一點倒是真的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