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篇業配文章,也不是追求光鮮的打卡行程,而是一段從手沖香氣開始、由我這個旅居宜蘭一個月的數位大叔,寫下的真實生活經驗。
人只有在流動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一直相信這句話。但流動,不一定要浪跡天涯,也不必帳篷、營火和筆電。對我而言,只要背起筆電包、在城市與城市之間換氣,再在一杯手沖咖啡,為生活按下暫停,這就已經是數位遊牧的日常。
今年盛夏,我在宜蘭住了整整一個月。
我用咖啡當配樂、用海風當旁白,拍給自己的一部慢活人生的記錄片。
如果你也想逃離辦公室一陣子,或單純好奇:「宜蘭的咖啡好喝嗎?」或是希望這段碎念能陪你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抵達:一場「雨的開場白」
宜蘭,全年平均下雨有 189.5 天,雨天像是宜蘭的預設值。
我們擔心下雨,選了一天晴天出發,我們騎機車從北宜公路九彎十八拐下來之後,蘭陽平原映入我們的眼前,我知道,新的旅程從現在開始了。
第二天,窗外灰成一幅水墨。有人皺眉,我卻笑了。因為雨天=咖啡天,這是我給自己的暗號。
旅行剛開始,我不急上班,先買個蔥油餅,熟悉這裡的街道。背包裡的筆電微微發熱,那是待辦事項的重量;手裡的蔥油餅冒著蒸氣,提醒我:「嘿,先把胃填滿,靈感才進得去。」

起點:咖啡,是生活的試紙
我是一個文字工作者。筆電與耳機永遠塞在那個 28L 的背包裡,三不五時換個城市待上幾週,像在城市之間「換氣」,找尋新的思路與安靜的角落。
但找咖啡廳,對我來說,從來不只是找個能打開筆電的空間。
我要的是:
- 有插座,讓我能安心久坐,不需要在電量剩 12% 時心跳加快
- 有光線,最好是自然光,灑在桌上那種,讓腦袋不會被昏黃壓垮
- 有香氣與氛圍,能讓我靜下來,也能再啟動,像在一段深呼吸裡切換狀態
- 有貓
但最重要的是,它能不能讓我「靜下來」。
對很多人來說,「數位遊牧」是自由的代名詞。但從來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一種努力尋找「可以工作、可以呼吸」的生活方式。
這篇文章,記錄的是三家我在宜蘭真正「待過、坐過、寫過、喝過、感覺過」的咖啡廳。
三家風格迥異,有的適合靜下心寫稿,有的適合沉澱情緒、有的則適合發呆。它們的共通點是:我會想回去,而且不是一次,是很多次。
因為它們給我的,不只是咖啡或座位,而是一種生活可以慢下來的證據。
宜蘭咖啡廳推薦
第一站:鳴草咖啡|像閱讀一首不必太快讀完的詩
這家店不大,外觀也不張揚,就藏在宜蘭樹藝景觀所正對面。門口像是某個人家的小庭院,有幾張木椅、一排草盆,空氣裡混著潮濕植物味和剛烘完豆子的香氣。
貓已經坐在門邊了,抬頭看我一眼後慢慢地起身,像是默默地說:「請進,不用急。」
鳴草是自家烘焙館,一樓是吧檯和幾張單人座位,二樓則是開放式的空間,有一張可以坐六人的木桌,還有幾排靠窗的座位。午後的陽光從高窗斜斜灑進來,灑在木頭與書本上,連時間都好像被曬得軟了一點。
我們點了一杯來自泰國清萊的淺焙手沖。闆娘說最近去泰國帶回來的,入口清爽有明顯的甜味,甜感在舌根綿延,像是回到泰國生活過的那段日子裡。
我想起某本書中寫的:
「一杯不必急著喝完的咖啡,才適合你現在的步調。」
而這杯,剛剛好。
那天我原本打算趕稿,結果寫到一半,一隻煙嗓貓跳上來,在我腳邊蜷成一團。我放下鍵盤,就這樣看著牠睡覺。那種感覺有點像旅行裡意外撿到一段靜謐時光,不多不少,剛剛好。
我在日記裡寫下一句話:
「當有貓睡在你腳上時,你最好什麼也別做。」
當天的稿子進度落後了幾頁,但我的腦袋卻更輕。身體裡有某種看不見的東西,像氣泡一樣,一點一點浮出來。
還有一件事:那隻貓真的有點重(笑)。
鳴草咖啡 自家烘焙館
- 手沖推薦 ⭐⭐⭐⭐⭐
- 地址:宜蘭縣宜蘭市碧霞街 20-1 號
- 營業時間:13:00–18:00
- 地圖連結: https://maps.app.goo.gl/SPWNcjdS7r8SWfkn9

第二站:橡子咖啡 Nuts Cafe
走進橡子的那一刻,我其實有一點猶豫。
那棟老宅被修得太有儀式感,裡面像是什麼高級餐館,跟我想像中的咖啡廳不太一樣。但再往裡面走幾步,就放心了。
靠牆坐著的人,跟我一樣是拿著筆電、插著耳機,桌上放著冰美式與簡約文具。他們安靜地用電腦、閱讀,無須對話,但彼此之間散發出一種默契感,我聞到了「同行」的味道。
橡子咖啡不是那種「你進去就會覺得這裡很咖啡廳」的地方,因為他們真的提供現做餐點高級的那種。我們點了兩杯冰美式和一份焦糖布丁。布丁厚實,甜味夠重,上頭灑了碎餅乾增添脆感,剛好能撫平咖啡的苦。那是一種讓人想要慢慢吃、慢慢喝、慢慢想事情的組合。
我打開筆電,本來要寫段自動上傳社群貼文的程式,但寫到一半卻突然卡住了。
那是一種「方向感失靈」。你明明知道事情的 deadline 在哪,但你不知道自己的狀態在哪,腦袋轉不動。我索性關上螢幕,喝了一口冰美式,然後就這樣看著窗外的雨慢慢落下。
有時候,「停下來」不是一種逃避,而是給自己一點空間重新開機。
橡子咖啡 Nuts Cafe
- 美式 ⭐⭐⭐⭐
- 宜蘭縣宜蘭市健康路二段24巷3號
- 09:00–18:00 (週二公休)
- 地圖:https://maps.app.goo.gl/L8jNttRescQL7g6i9
照片:橡子咖啡 Nuts Cafe Facebook 粉專 之下次我要點來吃

第三站:內巷咖啡(北館市場)|在傳統市場裡喝手沖,是一種反差美感
如果你是做內容的、拍影片的、或單純喜歡捕捉生活裡的真實感,那「內巷」絕對是一個鏡頭感滿點的場景。
我最喜歡的版本,是週六早晨的市場時段。那時北館市場剛開,小販們正在陳列商品,水果、海鮮、菜葉在檯面上冒著水氣,空氣裡混著濕度與熱度,還有熟悉的市場腔調:
「三包一百啦!」、「芭樂紅的啦~」
我們習慣先去旁邊南館市場裡吃早餐,一間藏在角落的壓磚奶酥厚片店,吐司是闆娘自烤的,塗醬厚,咬起來脆得剛剛好。吃飽後再慢慢穿過市場人潮,走進北館,彎進一條不起眼的巷子裡,就是「內巷」。
這樣的節奏,有點像把生活模式調成了「簡單模式」:只剩下走路、吃飯、喝咖啡這三件事,也剛好就夠了。
內巷是一間沒有招牌感的咖啡館,門口也不特別招呼你進來。它低調得像一個市場裡的路人,但你經過時,卻會忍不住回頭,因為香。
咖啡豆的氣味像磁鐵,會在空氣裡拉住你。
店裡空間不大,座位沿牆而設,裝潢也很簡單。店裡有手沖、有義式,也有一些像綿綿冰美式這類的夏季特調。我點了一杯「澄花」單品手沖,來自泰國。名字很美,味道也同樣乾淨純粹,入喉清亮,有甜感,像在市場喧囂裡突然撥開的一道陽光。
你坐在店裡,聽著外頭的吵雜聲從牆後透進來,有時還會聽到路過阿姨邊走邊問:「這裡是在賣什麼的啊?」
這些聲音不會打擾你,反而會讓這杯咖啡變得更真實。
「當生活裡的嘈雜與咖啡的乾淨交疊時,你會意外地更認識自己。」
我只是拿起手機,在 LINE 裡寫了一段訊息,傳給一個多年未聯絡的朋友。訊息寫完了,我的手卻停在送出鍵上。
如果你有來宜蘭,下午四點過後,市場開始收攤,原本熱鬧的北館也安靜下來。攤販在清洗桌面、收拾籃子,聲音變得零碎而溫柔。整條巷子都像是被放進了慢動作裡。
空氣裡飄著微微的市場味,卻意外地構成一種安心感。
這不是你會特地打卡的那種風景,但卻是一種只屬於台灣的日常氣味。台灣感性,真實、不修飾,但有情有味。
內巷(北館市場)義式手沖咖啡輕食供應中
- 綿綿冰美式 ⭐⭐⭐⭐
- 260宜蘭縣宜蘭市康樂路145巷19號
- 10:00–16:00
- 地圖:https://maps.app.goo.gl/7kCQuQJzCZfewGuPA

自由,就是自己可以選擇工作的地方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個需要空間換氣、用咖啡換活著的感覺、用鍵盤維生的人,那麼宜蘭,就是你可以選擇的地方之一。
不是那種「一定要移居」的大夢,而是「可以短暫停靠」的小自由。
我今年夏天在這裡住了一個月,不長也不短,剛好足夠熟悉路邊哪裡有影子、什麼時間市場最熱鬧、哪些咖啡廳下午三點還有甜點。白天寫稿、下午誠品、晚上去散步,有時也只是靜靜坐著什麼都不做。
生活與工作,在這裡可以不用二選一。
你可以喝手沖,也可以吃炸醬麵加餛飩湯。你可以整天寫作,也可以下午躲進到宜蘭河濱公園裡發呆;你可以在鳴草跟貓一起偷懶,在橡子重新整理人生,在內巷默默寫給自己的一封信。
生活開銷不高,早餐從蛋餅、吐司到厚片奶酥都吃得很滿足。租屋網頁關掉再打開,還是會看到那幾間很可以的老房子在等你。
那三間咖啡廳,我去的時候不會打卡,也不太拍照。
但它們給我的,是那種:你寫完一段文字,抬頭看見窗外細雨落下時,突然有種「我想多留一下」的感覺。
不是因為風景美,而是因為那刻的你,剛好是完整的。
我記得某天傍晚散步在宜蘭大學裡,突然有一種很久沒出現的情緒湧上來,是一種很簡單的:「啊,原來我可以活得這麼剛好。」
有人說:「自由不是你在哪裡,而是你能選擇怎麼活。」
我想說:宜蘭真好。」
這種好,不是要你留下來,而是讓你知道,你想走的時候,也有人願意等你回來。
希望你也有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好,哪怕只是一杯溫熱的咖啡、一個不趕時間的午後。
延伸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