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鏡頭規格:Minolta M-Rokkor 90mm F4
鏡組設計:

鏡頭簡介:
這顆鏡頭是由Leica幫Minolta代工的鏡頭,其實也就是Leitz Wetzlar Elmar-C 90mm F4的孿生鏡,只是貼牌成Minolta而已。鏡組結構相當簡單,只有4群4片鏡片,發黴的地方是位於後鏡片內側邊角,因此只要拆下後鏡片即可簡單完成清理。
維修難度(1-5級):2級
1級:入門(最基礎,結構零件簡單,無需維修指引即可拆解維修)
2級:簡單(結構零件簡單,依照維修指引即可拆解維修)
3級:中等(結構零件較多,線路較複雜,部分結構拆解會有些挑戰)
4級:略難(結構零件較多,電子線路或拆修組裝複雜,會有特定的處理方法或需注意較多細節)
5級:最難(通常售價較高,結構零件較多,電子線路或拆修組裝複雜,部分結構處理會有挑戰性,需注意的細節較多,可能需要校正)
故障問題:後鏡鏡片輕微發黴
維修說明:
1.若是第一次拆修的鏡頭,不要忘記拍照或錄影記錄過程,處理過程中若弄不清楚順序或組裝點位時,可以回顧檢視,避免無法組回的情況,這個步驟很重要。
2.所有的拆修過程均有風險,請自行承擔維修風險,若無法承擔,請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拆解過程:
1.以維修經驗來說,這顆算是非常非常簡單的鏡組設計,應該可以很容易處理。然而,實際上會遇到一項問題,導致無法繼續拆解,這篇主要就是跟各位讀者分享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2.問題的主因就是Leica在設計某些Leica M接環鏡頭時,增加了防拆設計,必須要使用特殊專用工具才能將鏡頭分離,使用一般的井字鈑手,會發現無法產生有效的施力點,或者根本碰不到可以拆解的施力點。
3.這支鏡頭的結構如下圖,紅色框起來的部分就是所有的鏡片與光圈環的部分,而紅色部分與對焦環之間僅靠著青藍色示意線的一個套筒螺絲串連固定,也就是說只要拆下這個套筒螺絲,就能分離對焦環與所有鏡片組及光圈組,可以完成對鏡頭所有部份進行清整保養了。這樣的設計算是很常見的,例如蘇聯M39接環的Industar-61、Canon 早期FL或R的單眼鏡頭等等。
上面提到Leica的防拆設計,在這顆鏡頭就是設計在下圖青藍色示意線套筒螺絲上,套筒螺絲的位置在非常裡面且空間狹小,井字鈑手長度太短、前端的施力部位太厚,根本無法伸入。

下圖紅圈處是後鏡內部的消光環,可以使用井字鈑手輕易旋下,而青藍色箭頭處就是連接對焦環與鏡片組及光圈組的套筒螺絲,可以看到這個套筒螺絲上面並未設計給井字鈑手用的一字缺口施力點。逆時針旋下內部消光環後,就可以發現套筒螺絲的一字缺口施力點就藏在內部消光環底下。

4.由於照片漏拍了,下面引用一篇日本師傅的維修紀錄照片,下圖青藍色箭頭處底下就藏著套筒螺絲的施力點

https://www.kitamura.jp/photo/repairer/2014/re1115.html?fbclid=IwY2xjawLSRpNleHRuA2FlbQIxMABicmlkETFIV2Jxd1pjazhXNzBEcklXAR7FYtVhhfbLOh9xhFnTDgTF9J89Vvi9kVmjCUVN1PzYBdKZrgVDH3JgdJYF1w_aem_epnRAma30Rg7fHDgSziujQ
5.如何拆解? 在上面那篇維修紀錄中,日本師傅使用名為〔開碟器〕的工具進行拆解鏡頭,這工具是找CNC車床工匠訂製的(非Leica原廠工具),但是由於這顆鏡頭套筒螺絲的一字缺口施力點太過深入,因此也派不上用場。依據內文描述,最後是用一塊高摩擦係數的膠片,用強力膠黏在〔開碟器〕上才將套筒螺絲旋開,這個方法各位讀者也可以試試。
6.仿做〔開碟器〕,直接以3D繪圖客製化工具,只要精確測量,圖形不難畫。將圖形輸出成DWG或STEP格式,就能夠找CNC金屬代工廠製作工具,只是由於是小量單件製作,要費點工找到願意接單的工廠,費用就看工廠報價了。上述的方法是一條路,筆者這邊是直接嘗試以3D列印的方式進行工具製作,然而是以失敗坐收,原因是下圖凸出的施力點太小,材料無法承受轉動時的扭力,還是要以高硬度的金屬材料製作為佳。另外一個方法,當然就是委託處理,直接找有Leica原廠工具且能處理的維修店家處理,花點維修費用解決。

7.最終解法,直接在套筒螺絲上鑿開井字鈑手用的一字缺口施力點(如下圖2處青藍色圈處),然後使用井字鈑手即可完成分離對焦環與鏡片組及光圈組。這個方法算是破壞性的解法且有輕微風險,未必每個人都能接受。
這邊施作需注意的事項(有處理風險):
- 內部的消光環要先取下(下圖是所有零件裝回完工的狀態),然後先做好鏡片保護。可以找較厚的紙材,以套筒螺絲內緣的直徑為準(直徑可稍大1-2mm),裁切大約大小的紙片,放置於後鏡片上壓入固定於套筒螺絲內側。紙材一定要固定好,不可以任意滑動,因為鑿開井字鈑手用的一字缺口施力點,會有少量的金屬屑,若散落到紙材與鏡片中間,一但磨擦會刮傷鏡片鍍膜。
- 固定好紙材後,就可用較細的搓刀在套筒螺絲對角兩側開始施作缺口,搓刀移動的幅度不可太大約2-4mm之間來回,慢慢磨掉金屬,鑿出井字鈑手用的施力點。上面做的保護紙材,另一個作用就是避免搓刀移動幅度過大,搓刀滑落直接刮傷鏡片鍍膜。
- 一字缺口施力點深度建議在1-2mm之間即可,而鑿開的金屬缺口,最後記得要補消光漆,避免反光與金屬生鏽氧化。

分離對焦環與鏡片組及光圈組,剩下的就很簡單了,可以憑經驗繼續拆解到想要處理的部位,如果不熟悉,也可以參考上面那篇日本師傅的維修紀錄。
8.其他解法,這顆後鏡片發黴,且後鏡組只有1片,而前鏡組有3片,其實也可以直接從前鏡組進行,拆下銘環後就能直接把整個前鏡組(3片)取下並能碰到光圈葉片。直接透過光圈的空間,利用較長的清潔工具伸入至後鏡片進行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