濾鏡的使用是輸入一張原始圖片,按上吉卜力的濾鏡按鈕,就會產生一張很像宮崎駿畫風的圖片。主題會是你拍照的元素或是AI繪圖產生的畫面。
濾鏡的使用,大概完成了百分之八十的畫面,根據這個畫面用途加以人工修圖。那麼這張圖就算完整了。
例如:目的是用於學校的系所海報,來增加學生的學習意願,畫面如果不需要這些字,那就必須使用手繪軟體,加以修改,再排版最適當的標題上去。
微調排版與手工修圖的動作,還是需要的。
吉卜力濾鏡對於形體的掌握,是比較概略的,顏色也是偏向原稿基本色塊的運用,再加上簡單的光影層次處理,有時候,會出現我輸入的是一張貓的頭,小孩子的身體。如圖下:
濾鏡對這張照片的解讀,可能是擬人化的意思太多,AI濾鏡會判讀成是一個小男孩的形象,結果就出現一位吉卜力手繪風格的小男孩圖像,如下:
文案的位置與內容,在平台上的設定是固定的,無法改變。照片可以運用自己的AI產出來的圖或是自拍照片,讓濾鏡去產生類似風格的圖案。
這個濾鏡是在使用其他App, 發現到的。
AI繪圖功能與濾鏡,常常會運用在各種社群平台上,方便創作者創作,用來增加流量或是增加黏着度。例如:Tiktok, 小紅書, IG,Pinterest....等不同的社群平台。
平台本身的屬性會決定平台會使用那一類的AI輔助。如果是以文字為主的平台,文字語言編排生產功能會大於圖像的編輯生產功能。如果是影音為主的平台,影音剪輯功能會比較強,例如:YouTube 。
平台本身是一套精心設計完整的軟體開發。需要加入什麼樣的功能工具?創作者最需要什麼樣的工具與操作介面。
這個還需要開發平台的工作人員,仔細觀察,分析,還有使用者的使用經驗,真實回饋給平台。那麼平台的功能就會越來越完善。使用者也會越來越多。
上圖是另外一張黏土做的玫瑰花範例。
▪︎黏土的濾鏡很適合甜點產業的使用。
原因是這類的視覺效果,產生出來的圖,裡面的元素有很強的紀念價值,例如:足球、棒球、繪筆、舞鞋……等等
就可以放在,蛋糕上面,給小孩子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那麼這個黏土濾鏡就可以發揮它真正的用途,落實在生活裡面。設計圖生產好了之後,再拿起給糕餅師父製作。
分享了幾張吉卜力濾鏡的效果圖。
吉卜力濾鏡有下列的特色:
▪︎線條:外框線條有粗有細,隨著光源的變化,靠近光源的線條會比較細,靠近暗面的線條會比較粗一些,但是整體的線條視覺是舒服平衡的。
▪︎色塊:選用原始圖的基本色塊,當作用色的依據。細緻的外框線條用色以那個色塊的基本色,去加深邊界感,又能融入畫面,產生平衡協調。
▪︎層次高光:簡單的對比與光影,疊加在基本色塊上面,省略掉多餘的細節。
▪︎字體與編排是固定的:需擇適當主標題與副標題。
這個濾鏡很適合用於生成2D動漫類的角色設計。
使用了吉卜力濾鏡,把以前用AI設計的床頭燈,測試了一下,看看會有什麼樣的視覺效果?
結果變成蠟燭燈台,只是外殼的玻璃燈罩的造型設計,還是蠻有現代感的,原本燈罩裡面的線條感減少,彩色柔和許多,蠻不錯的。
談到蠟燭台,就會連想到點蠟燭的生活習慣。晚上點蠟燭比較是歐美人的生活方式。因為他們晚上晚餐過後,大部分人的人是休息狀態,點一下小蠟燭,熄滅後就休息睡覺。
亞洲人普遍比較沒有晚上點蠟燭的生活習慣。在台灣,會點蠟燭的,大多是民間的廟宇使用紅色的蠟燭。代表一種信仰風俗。
蠟燭的使用方式,在東西方文化生活方面,還是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