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住在上下九步行街隔壁一條名為光雅里的小巷內,粵劇藝術博物館是今日的行程要點,早起在飯店用過早餐後,走出光雅里轉彎便從上下九步行街中的下九街開始逛。
【當日遊走路線】(上下九步行街)
下九街
→
陶陶居(第十甫路)
→
永慶坊
→粵劇藝術博物館→荔灣博物館→荔灣湖公園逢源大街一帶→寶源路、多寶路、華寶路(三寶路回程)
🤗本篇遊記主軸為紅字
部分,欲知後半段請靜候更新
上下九步行街
一早店家都還沒開門,只稀稀疏疏的瞧見幾台載貨的車輛停在街上,卸貨準備上架開店,步行街1樓皆是店面,因營生需求,各有不同程度的拉皮改造,或部分被招牌遮擋。
好家在抬頭瞻望,部分建築的2、3樓仍保有青磚灰瓦的西關樓面,以及珠三角的建築特色「滿洲窗」,各種造型的窗戶木框內鑲嵌著紅黃藍綠的廣式彩色玻璃,從旅館走出門沒多久就佔據了我手機內不少的記憶體,這一開始就仰著頭、高舉雙手拍個不停的早上,高掛在商街2樓的各式滿洲窗為我們揭開西關的序幕。



上下九步行街上的店面大多是服飾店,其中穿插小吃、伴手禮、電子周邊商品,陶陶居八角型串連形似紅燈籠的燈箱,以及蓮香樓門店外延伸的霓虹字體勾線招牌,雖然現已改成LED勾邊,但仍然是上下九步行街最多攝影鏡頭取景的標的。

陶陶居
原名為葡萄居的陶陶居米白色騎樓建物,薄荷綠的橫梁底面搭配金色的穗形灰塑,屋頂上突出的琉璃瓦中式六角亭,樓前左右各一台手拉黃包車,不多看一眼都很難。


建物前挑高兩層樓的騎樓廊柱,門口前兩側白色立柱上「值雖多寡或殊,時綴芬芳獨擅。名馳寰宇汀州蝦麵,譽遍香江簡齋速麵」的深綠立體字經查,是廣告標語不是對聯;白底綠字立柱之內,植物葉叢組成的裝飾柱頭,搭配細長纖巧、帶著金字楹聯的大紅立柱極為華美;廊柱下大理石羅馬柱底座,圓的、方的分別鑲有不同的水墨畫作,中西合璧的別有一般風味。


廊道內天花板垂吊燈飾外,飾條搭配四角不同的花塑(應該是梅蘭竹菊吧);色彩繽紛的滿洲窗,搭配相連左右門店的側邊木製花窗;這棟廣州所剩不多的百年老字號茶樓氣派又精緻。


永慶坊
從下九路走到第十埔路,過了寶華路,走在恩寧路上沒多久,我們便被矗立在永慶坊巷弄內一家名為MASONPRINCE服飾潮牌的建築外觀給吸引;青磚灰瓦以廣東嶺南傳統風格為基礎的旗艦外觀,聽說內部的空間設計融合李小龍「Be Water」的生活哲學於其中,設計團隊將當代潮流與嶺南風格融合在一起搓揉之後,在三層樓的店內空間以西關大屋底蘊為基礎透過全新的視角呈現嶺南室內陳列風貌,佈局像極了美術館,可惜我們來的太早,店還沒開但建築外館也讓我們駐足了好一陣子。
永慶坊內不論大小店面、連鎖店或獨立品牌,門面多少都會有些西關大屋的風格和特徵,就連社區綜治中心也很有味道。心繫粵劇藝術博物館內的寶藏,也擔心晚去人潮太多,我們沒有在永慶坊逗留的太久,河畔旁稍稍欣賞河道後,便穿過一旁的方形洞門走到粵劇藝術博物館前等候開放。





走訪廣州荔灣區Vol.2
👉粵劇藝術博物館、三寶歷史文化街區👈
~將後續發佈~🤗
【參考資料】
🔖羊城網👉《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原點👉《廣州永慶坊的無形哲學:MASONPRINCE美學空間充當傳承與未來的交匯》
🔖VoooD👉《MASONPRINCE广州永庆坊店》
🔖百度百科👉《粤剧艺术博物馆》
🔖維基百科👉《荔灣博物館》
🔖百度百科👉《荔湾博物馆》
🔖廣州市人民政府👉《粵劇藝術博物館》
🔖維基百科👉《西關大屋》
🔖人間福報👉《【撫今追昔】 消失中的趟櫳門》
🔖大洋網新聞👉《家门口的博物馆④ | 荔湾博物馆:荔枝湾畔的博物馆》
~【感謝您閱讀到這邊】~
喜歡我撰寫的內容,請在文章下方
👉|❤️按讚|🔖收藏|👈
💁♀️|加入我的沙龍|追蹤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