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寫於 2024/03/08)
在2024奧斯卡金像獎中獲5項大獎提名(包括 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創劇本)。由《繼承人生》亞歷山大潘恩執導,《叢林奇航》保羅·基安馬提和《失落謎城》達芬·喬伊·藍道夫主演。難搞怪老師大戰叛逆學生,由廚娘作催化劑,即將改變彼此的一生。

滯留生內容大概
一位在著名美國學校擔任教師,性情孤僻、脾氣暴躁的歷史科老師,在聖誕佳節寒假期間被迫留校監管幾名無處可去的學生。然而他最後卻和其中一名心靈受創、非常聰明但調皮搗蛋的學生,以及才剛因為越戰失去一個兒子的學校主廚在假期間建立了意想不到的關係。三個性格與遭遇迥異的人在空蕩的學校中歷經了冒險和溫馨時刻。當然少不了發生了一些鳥事,但是他們最終也建立了一種類似家人般的緊密關係,甚至願意為對方犧牲。整體主打溫情。
滯留生觀後感想
這種70年代感滿滿老派溫情和蛻變電影,節奏不慌不忙卻也不會黏膩拖沓。以一種穩重的節奏拍出一段公路電影,當中以演員細緻的表現配合裝點,展示出三顆破碎的心互相了解互相修補的旅程。從一開始的「滯留」狀態,到出走和成長。三人一起在迷茫退縮的人生中找到指引前行的燈塔,走出滯留不前的心理狀態。三人組成為了自己選擇的家人,到要分別時也平靜,不需過分搧情。
過去與現在的交流
代表過去觀念和歷史的保羅和代表現在和成長叛逆的安格斯,在波士頓之旅期間一起去了歷史博物館。在街邊書店的對話後,保羅在歷史博物館中以陶器上的性事紋樣為學生上了一課。「歷史,不只是對回溯過往,更是對現在的詮釋。」,也是認識自己了解自身必需學的事。
同時也連接到保羅和安格斯在餐館的對話,因為對安格斯來說,他的父親在四年前精神疾病發作,父母因此離異,母親選擇了不愛他的多金男,這才是他所面對的「歷史」。除了傷痛和不忿,也怕未來的自己可能和父親一樣發病。老師以自身經歷開解學生,人還能不斷成長,不應受自身過去所限。保羅和安格斯吃著痛樣的抗抑鬱藥的鏡頭令觀眾有更大的共情空間。連到結局,保羅這刻的一席話除了安撫學生,其實也點醒了自己。

父母角色
在電影開始部分就直接點出被徹底遺下的安格斯,父母角色都在人生中缺席的狀態。完全被孤立,才有空間讓保羅和瑪麗逐步作為他的後天父母。在平安夜派對後的對話,是對這個後天家庭成型的最大推動力。因為保羅和瑪麗確切地知道安格斯的境況,就能了解乖戾的原因。

聖誕節當日那一場戲,對整套電影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場景。當保羅買回了歪斜又毫無裝飾的聖誕樹,他試圖讓沈浸在失去父親悲痛的學生安格斯重拾笑容,也要讓沒能走出喪子之痛的廚娘瑪莉感受到團聚的溫馨。他不僅主動分享自己收到的聖誕餅乾,他們還一起共享正宗的聖誕大餐,他甚至將自己最愛的書籍《沈思錄》包裝成禮物送給兩人。這一幕是三人關係上的轉捩點,也是將劇程推向三人波士頓救贖之旅的重要時刻。
三人在餐廳中因為安格斯的年齡而吃不到含酒的甜點,保羅和瑪麗為此作出的反抗有如父母為孩子爭取。最後他們外帶了櫻桃和冰淇淋,並倒入三人最愛的金賓威士忌,保羅老師拿起打火機點亮了夜晚,完成了「櫻桃禧年」這道甜點,雪地中生起火的這一刻竟如此暖心,讓三人的內心也更加緊密相繫。
引申至最後,保羅願意為安格斯打破不說謊的準則,扛下了他的(半)原生家庭對他帶來的傷害,作出極大的犧牲。而瑪麗則在門外握緊安格斯的手。對比原生母親的自我中心,和繼父的嘴臉,保羅和瑪麗真的好太多。保羅和安格斯分別的一幕,可以看出兩人都有所成長走出滯留。
滯留生的執行效果
如我上面所說,節奏就是70年代的穩重感。較緩慢的鏡頭讓演員有更多空間展現細膩表情,運鏡和光影也展示出三人心境的改變。陽光照射的瞬間,角色就從滯留的陰霾中走出。

公路電影的部分,我很喜歡車內的無聲鏡頭。全憑演員的肢體語言傳達出當下氣氛,說話內容變得不再重要。因為重要的是三人互相陪伴,一起出行。保羅和安格斯間同樣有這類鏡頭,有種父子間很和諧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