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最近看了布萊德·彼特嗎?在F1賽道上布萊德·彼特親自下場開賽車,真的去飆了幾圈,連專業車手都說:「這傢伙,意外地還行。」為什麼一群人每年花大錢、熬夜守直播、甚至飛去現場,只為了看一堆車在賽道上繞圈圈?為什麼那車看起來又矮又扁,輪胎大到不合常理,方向盤比飛機還複雜?
今天就來拆解,賽車和家用車,都叫車實際上卻是兩個世界的極限設計。
Formula 1 為什麼又帥又吵,還這麼多人愛?

- F1(Formula 1):單座開輪式賽車,速度、科技、資金堆出來的極限,賽車界的金字塔頂端。
- WEC(世界耐力錦標賽):包含有名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考驗車輛與車手的耐久與團隊協作。
- IndyCar(印地賽車):美國為主的單座賽車系列,代表性賽事為「印地500」,速度極快,但技術規則與F1不同。
- NASCAR(美國國家級原型車大賽):圓形封閉賽道為主,車子外觀看起來像普通房車,實際上改裝程度驚人,美國國內超人氣。
- GT賽事(Grand Touring,房車賽):接近量產車外型的高性能車參賽,像是保時捷911、法拉利、麥拉倫,貼近消費市場,親民又刺激。
- 拉力賽(WRC、Dakar):跑野外、泥地、雪地,講求操控、耐力與對環境的適應力,是越野迷的天堂。
如果你看完電影,突然也想感受一下現場版的熱血,不用飛去歐洲、美國,2025年亞洲地區就有不少賽車大賽可以讓你當一日車迷。
- F1 新加坡站(夜間街道賽)2025年10月。亞洲最有名的F1賽事,城市夜景+街道賽道,現場氣氛一流,娛樂活動也超多。
- 亞洲保時捷卡雷拉盃(Porsche Carrera Cup Asia)2025年6月:馬來西亞雪邦站、7月:泰國邦盛街道站、10月:新加坡濱海灣街道收官站。它是保時捷官方舉辦的單一品牌賽,參賽的全是911 GT3 Cup賽車,規格統一,拼的是車手實力。現場能一次看到數十台911齊發,場面壯觀、聲浪迷人。
引擎,賽車科技的心臟

很多人看賽車,直覺反應就是:「哇,這台馬力好大、引擎好猛!」這沒錯,引擎強,速度確實快。但如果你真正想看得懂賽車,理解那些看似冷冰冰的代號其實更重要。
Q1:F1使用1.6升V6混合動力是什麼意思?
- V6:六個汽缸排成V字型,重心低、結構緊湊,適合極限操控
- 1.6升:指引擎總排氣量,簡單說就是六個汽缸「吸氣」與「排氣」的總空間。這數字聽起來不大,畢竟很多家用車、休旅車都2.0升起跳。卻透過渦輪增壓、高轉速榨出破千匹馬力。
Q2:V6是最好嗎?
- 不一定。歷史上F1也用過V8、V10、V12,引擎聲浪、性能各有千秋。V6只是當下規則下,工程師的最佳解。
- 現代F1引擎是高度整合系統,包括:內燃機(1.6升V6渦輪)、動能回收(MGU-K)、廢氣熱能回收(MGU-H)、電池與能源管理系統。這讓F1不只快,還更有效率,部分技術已經滲透到市售超跑、油電車、電動車。
Q3:賽車的引擎只有V6嗎?
不同賽事、不同類型賽車,搭配的引擎五花八門:
- WEC 耐力賽:V6、V8、V12、氫能車並存
- IndyCar:2.2升V6 雙渦輪增壓
- NASCAR:5.8升V8 肌肉車風格
- WRC 拉力賽:1.6升直列四缸混合動力
- GT房車賽、保時捷卡雷拉盃:從直列六缸到V8都有
Q4:F1 各家引擎,其實差很大
雖然F1統一1.6升V6架構,但以下這些廠牌的動力單元彼此差異明顯:
- Mercedes 賓士:動力曲線平穩、可靠性強,長年霸主
- Ferrari 法拉利:直線速度強悍,馬力爆發力一流
- Honda(Red Bull Powertrains):混合動力技術進步快,Red Bull戰績保證
- Renault 雷諾:能源管理系統獨特,近年努力追趕
看不見的地方,才是F1真正的軍備競賽。